今年是光伏大年,而且之后的能源政策也是以清洁能源为导向,这是长期的能源方向,大家都已经接受。 但目前有一个认识误区,即钢铁、煤炭、化工这一类会被边缘化。 正好前段时间写论文有涉及,今天暂且闲扯一下。 ———————————————————————————— 首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美国式的还是德国式的(方向性判断,不可能雷同)。我认为是德国式的。 1、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地位,所以在输出通胀和通过货币优势攫取资源、倾销商品都处于劣势。 中国现阶段努力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好像德国死扛构筑欧元区的过程。 2、从劳动力素质角度看,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刘易斯第一拐点,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制造业丧失优势。如何同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是关键。 3、从制造业占比和就业占比上来看,未来中国的大量新增高素质劳动力是需要靠二产消化的,三产只是为了安置劳动力(捏脚技师无法强国)。 德国式的道路,实际上是经济总量强大到经济质量强大的过程。但基于本国基础商品制造占比大的国情,过剩产能的海外转移和本土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应该是同步进行的。 ————————————————————————————— 其次,从能源结构上看本国石油储备有限,但煤炭资源丰富。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首先是满足新增的能源需求,其次才是对旧有的能源结构的调整。目前压缩煤用量,实际上是按照环保标尺压缩不达排放标准的用量。 煤炭的工业地位在多数领域都是石油无法替代的,譬如炼钢。 除非是大面积的使用电炉冶炼法或者甚至是激光冶炼法(不知猴年马月),否则煤炭的地位无法撼动。钢铁业与焦化等关联产业发展趋势是一体化绿色产业基地(鲁尔模式),如果这个模式得以实现,那么多数分散的焦化、炼化将于钢铁厂实现同源排放,也就是说三废基本可以吃完。 煤的问题是去硫去废,只要实现排放问题,优势还是在的。 尤其是从战略上看,中国就不可能说真正的去煤化,完全依赖石油和太阳能的模式是不安全的,譬如石油输入渠道被掐,怎么办? ————————————————————————————— 再次,从工信部的指导政策来看。 《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强调的是:提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比如用煤大的河北省的钢铁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加强对重点区域工业清洁生产工作的指导。 目标是到2015年底,减少煤炭消耗400万吨以上。而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在40亿吨左右,占比0.1%。减少煤炭使用量是很困难的,所以在重点地区(京津冀、长三角)进行排放处理水平升级就成为当务之急。 方案提出,围绕焦化、煤化工、工业炉窑和工业锅炉等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地方政府组织协调力度,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 ———————————————————————————— 综上,可通俗概括为: 煤多石油少,该烧还要烧。 不要胡乱挖,也不胡乱烧。 新增靠新能,旧有要改造。 产业要集群,去量增能效。 $中国神华(SH601088)$ $郑煤机(SH601717)$ $潞安环能(SH601699)$ $国投新集(SH601918)$ $首钢股份(SZ000959)$ $河北钢铁(SZ000709)$ |
|
来自: 昵称26262613 > 《唐史主任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