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画家石涛《广陵竹枝辞》考辨

 红豆居士 2015-06-22
曾定居扬州十年,画扬州风光并题写诗词——
清代画家石涛《广陵竹枝辞》考辨

    石涛像

    康熙三十八年石涛扇面

    石涛作《竹西之图》(局部)

    康熙三十三年石涛扇面

    扬州学者顾一平编著《扬州竹枝词》中,收录了清代画家石涛的《广陵竹枝辞》。顾一平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石涛所写《广陵竹枝辞》有3种不同版本,都题在山水画上,其中两幅为山水扇面,一幅为山水长卷。三种版本皆同题,只是在诗的数量和内容上稍有变化。

    10首版本

    1990年上海人美《石涛》画册

    第一次见到石涛《广陵竹枝辞》是在1999年秋,当时我正在汇编《扬州竹枝词再续集》。李万才兄告诉我,《石涛》画册中有幅山水扇面,上面题有广陵竹枝辞。闻之,我高兴地问:“此画册你有否?”万才兄答道:“有啊,而且是编者送给我的。”我又问:“能否借我一阅,抄录画上所题竹枝词?”万才兄一口应允。

    《石涛》画册,1990年5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编者为上海博物馆郑为先生。万才兄所说题有《广陵竹枝辞》的山水扇面就收在该画册的第20页。落款未说明作者是谁,仅道“甲辰初夏雨窗读老人广陵竹枝辞十一……”因我关心的重点是收录竹枝词,对于落款年代及作者一时未及深究。所以,次年一月《扬州竹枝词再续集》刊出时,对此《广陵竹枝辞》仅注明录自石涛山水扇面,于作者也仅署“佚名”二字。还要说及的是,落款中说“读老人广陵竹枝辞十一”。这个“十一”当指竹枝辞十一首,可我抄录时数来数去只有十首。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读的是十一首,而扇面只题了十首;二是笔误,将十写成了“十一”。后来得知,这10首《广陵竹枝辞》就是石涛所作。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石涛《广陵竹枝辞》第一版本,现抄录如下:    

    茱萸湾里打西风,

    水上行人问故宫。

    秋草茫茫满天雁,

    盐烟新涨海陵东。

    邗沟呜咽走金堤,

    禅智松风接竹西。

    城里歌声如鼎沸,

    月明桥上有乌啼。

    广陵城上月儿圆,

    广陵城下水如烟。

    乳燕乍飞天乍晓,

    江家墩后买游船。

    水上笙歌叶叶轻,

    水门初启放船行。

    折花荡子沿堤去,

    牵起湘帘隔岁情。

    重重台榭直西宽,

    侧岸平桥点石栏。

    却怪圬人未归去,

    隔墙金粉渐成寒。

    垂杨一曲午逍遥,

    城郭依稀在碧霄。

    蝶板莺簧勾不住,

    许多儿女问红桥。

    百尺朱栏跨绿波,

    游人终古说肩摩。

    一从锦缆看花后,

    此地常闻麦秀歌。

    韩园虽好殡宫荒,

    歌妓魂归恨杳茫。

    堤外莲花千万朵,

    不知谁似旧人香?

    法海寺前多素秋,

    清平桥畔足嬉游。

    儿曹偏爱观音阁,

    看杀烧香不转头。

    三山顶上望红尘,

    无数衣冠总未真。

    大业风流难写出,

    繁弦急管为谁春?

    石涛山水扇面所题竹枝辞10首的落款年代,即“甲辰初夏”。《石涛》画册的编者郑为先生将此甲辰定为雍正二年(1724)甲辰,石涛84岁。可查阅相关资料,多数研究者认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石涛就在扬州去世,在世66年,这个“甲辰”不可能是雍正二年(1724)甲辰。那么上推一个甲子,这个“甲辰”为康熙三年(1664)甲辰,是年石涛才23岁,还是一个青年,怎么可以写出如此阅历深厚,且对扬州名胜古迹及地理位置如此熟悉的竹枝辞呢?更何况此时石涛尚未来扬州。据《石涛年谱》考订,石涛第一次来扬州是康熙十二年(1673)。因此,可以否定这个“甲辰”不是康熙三年(1664)的甲辰。至此,笔者有个大胆猜想,这个“甲辰”会不会是“甲戌”之误。因为“戌”、“辰”二字的写法,前两笔都是横撇,无意中将“甲戌”写成了“甲辰”。而甲戌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此时,石涛53岁,已定居扬州两三年。如果这个猜想能够成立,研究石涛的学者将此《广陵竹枝辞》定为石涛晚年之作以及品读所题竹枝辞所写背景与内容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仅是笔者个人的大胆猜想,能否成立,尚乞方家指正。

    3首版本

    1996年上海人美《艺苑掇英》

    第二次见到石涛《广陵竹枝辞》第二个版本是六七年后的一天。那天我在扬州古籍书店看书,无意中看到一本苏州博物馆辑,1996年1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58期《艺苑掇英》,其中第32页收有石涛又一幅山水扇面,构图与前面见到的那幅大同小异,上面仅题《广陵竹枝辞》3首,即前幅山水扇面所题《广陵竹枝辞》10首的前3首。不同的是第3首最后一句改了一个字,原为“江家墩后买游船”,现改为“姜家墩后买游船”。一字之改还原了历史真实。史料记载,扬州没有“江家墩”,只有“姜家墩”,在大东门外天宁门西侧,紧靠石涛所筑大涤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寓天宁门东弥陀巷北首,常从姜家墩经过。

    这幅山水扇面所题竹枝辞落款为“己卯广陵竹枝,写为公逊季道翁博教,清湘陈人大涤子济”。紧接其后,有“黄逵戏题”竹枝辞一首:“杨柳堤长桃乱开,海陵水涨广陵来。此船宽敞吾思买,又可游湖又避灾。”我搜集的扬州竹枝词中,又多了一家竹枝词,殊为难得。

    这幅山水扇面落款为“己卯”,当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石涛58岁。近读万平同志送我的唐华等人选注的《茱萸湾诗萃》,其中选注了石涛《广陵竹枝辞》3首。该书封面还印有石涛所题广陵竹枝辞3首的山水扇面图。家桐先生在《解读》中写道:“这幅(封面)写茱萸湾的画作属名画之一。此画作于乙卯,即康熙十四年,石涛三十四岁时。”我用放大镜再三仔细看了落款年代,确为“己卯”并非“乙卯”,不知家桐先生认同否?

    12首版本

    石涛作《竹西之图》长卷

    第三次见到石涛《广陵竹枝辞》的第三个版本是今年四月下旬。当时媒体报道,书画家萧平在扬州鉴真学院作《石涛与扬州》的专题讲座。报道说,石涛晚年在扬州作有《竹西之图》,图后写有12首扬州竹枝词。这引起我的兴趣。心想,石涛除作《广陵竹枝辞》,难道还有《扬州竹枝词》?如是,岂非在我搜集的扬州竹枝词中又多了石涛作的12首竹枝词。于是我乘车至扬州博物馆向副馆长高荣女士咨询。高荣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她说,我馆藏有石涛《竹西之图》及图后所题竹枝词复制品,陈列在博物馆三楼“广陵潮”展厅的出口处墙壁上,你可去看一看。同时,高荣女士打开电脑,为我打印了一份石涛所题《广陵竹枝辞》释文。

    随后,我来到博物馆三楼“广陵潮”展厅,于出口处见到了《竹西之图》及图后所题竹枝辞全文。落款未注年代,仅署“清湘遗人大涤子广陵竹枝辞十二首并画”。由此可见,这12首《广陵竹枝辞》为石涛所作。其内容与前面山水扇面所题相比,除增加两首,个别字作了改动,余皆相同。增加的两首为第五首:“溪头汲水花园女,人在春风尔在秋。试问迷楼旧沟洫,泪痕脂粉一般流。”第十一首:“清秋最好是平山,歌板传觞不放闲。惟有流萤耽寂寞,夜深成阵落溪湾。”改动的文字是第二首末句,原为“月明桥上有乌啼”,现为“月明桥畔有乌啼”;第九首末句,原为“不知谁似旧人香”,现为“不知谁是旧人香”。第四首最后一句,原为“牵起湘帘隔岁情”,现为“牵起湘帘无隔岁情”,显然这个“无”字为衍字。媒体报道的12首扬州竹枝词,确切地说应为12首广陵竹枝辞。广陵、扬州虽可互用,但石涛所作原名为“广陵竹枝辞”而不是“扬州竹枝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