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糖与糖精

 红豆居士 2015-06-22
食糖与糖精

    扬州菜偏甜,煮个鱼、烧个肉、炒个菜,如不放点糖,则要逊色不少。然而在物资短缺时期,食糖与柴(煤球)、米、油(食油)、肥皂、火柴等生活必需品一样,都是计划物资,须凭票供应。

    据《扬州商业志》记载,民国年间扬州从事食糖经营的多为南货行商人,新中国成立初期食糖除由私商经营外,国营百货公司也经营食糖业务。直到1954年,食糖才列为国家计划商品,由国家统一收购,计划分配,扬州的食糖购销先后由百货公司、蔬菜公司、糖烟酒公司经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扬州对城乡居民平价敞开供应食糖。1954年初,因调运困难,扬州食糖供应一度紧张,于是从5月中旬开始,对居民限量供应,每次限购1斤。而有些私商雇用人排队争购,市场出现抢购风。7月,改为凭证供应,居民每人每月定量2两。其后,食糖是敞开供应,还是凭证、凭票定量供应,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凭票证供应时,每人每月定量,少时为1两、1两5钱、2两不等,多时为半斤。逢年过节,再额外适当增加。

    此外,对于特殊的群体,也额外增供食糖。扬州的习俗,坐月子要喝红糖水。产妇可凭医院证明和户口簿,到特需供应专柜购买食糖,一次半斤或1斤。还有婴幼儿以及需要营养的病人等,也是特需供应的对象,婴幼儿为每月1斤。

    1961年,国家为鼓励农户多交售鸡蛋,给予奖励,收购1斤鸡蛋,奖售食糖二两五钱。国家急需外汇,侨胞寄美元等外币给国内的亲友,国家也给予奖励,发给侨汇券。用侨汇券,既可以购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手表等耐用消费品,也可以购买食糖、食油等生活必需品。

    上了年纪的老扬州应该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有古巴糖、伊拉克蜜枣和阿尔巴利亚香烟等三种进口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古巴糖,黑褐色,特别硬,颗粒粗大,杂质很多,闻起来有点异味,吃起来带点咸味,四毛九分钱一斤。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经济以制糖为支柱,被誉为“世界糖罐”。古巴糖开始时还限制供应,后来就敞开供应。

    直到1991年7月1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食糖才取消票证,敞开供应。

    上世纪六十年代,市场上还曾出售过食糖的替代品——糖精。糖精是有机化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样子像味精和细盐,为白色粉末状,没有营养,多吃对身体有害。价钱不贵,花一毛钱就可买到一小包、约4钱的糖精。味道极甜,只要在碗里放上一颗细盐粒儿大小的糖精,满满的一碗水就甜了。所以老百姓买来,添加在食物里,补充甜味。记得当年家中春节前蒸豆沙包子,事先准备豆沙,如加糖,需很多糖,所以往往是放极少的糖精,就很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