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最后一次见母亲,是扶她出来走走。 路上一老年妇女和我母亲打招呼。瞅着她身体粗壮,一问,75了。她是个农场工人,看得出来。 两人已届高龄,身体都挺好,我觉得是和劳动有关。 人在工作中多能达到这种。 曾看过一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怎么也找不着。寻欢作乐吧,到头来又不是那回事。他们去向苏格拉底求教。哲学老人说,你们先帮我造条船吧。他们于是造船,然后不知不觉间就开始哼起歌来。 不光工人农民,科学家也是。比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09应用科学方面的授与了孙家栋。领奖的时候一看,哟,80岁的人,也就50多岁的样子。 我小时候呢,父母都不喜欢我们玩。如果学习,他们就高兴。后来我都成年了,他们还这样。我就跟我爸讲:有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成功了的?(这不身心相反嘛)看那些科学上的成就,艺术上的成就,有哪样不是玩出来的? 人做喜欢的事情能达到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 所以“内无思想之患”一句,并不是指内无思想,而是没有矛盾。不要思想,脖子上顶那么大个脑袋干嘛?白进化几百万年了。可不是“暴殄天物”? 钱学森去世时,宣传也是铺天盖地。有些讲法我也觉得不恰。和父亲说,这样人呢他以精神生活为主,没有时间考虑世俗的事。到了孙家栋获奖这儿,我爸也这个意见了。 为什么有的不爱学习呢?不要说什么好条件不珍惜,有可能学习内容不是他们喜欢的。如果喜欢,他们就会主动去学。象那喜欢看小说的,看了许多(有可能是偷着进行)。最后写起小说来,大受欢迎。掘到人生第一捅金,这是有的事情。这样不挺好吗? 摩西老母效应。一个普通女人,结婚生子,本本分分。然后九十岁了,去学画画。你说不喜欢她去学?然后被发现她有绘画才能。 人的天赋各有不同。我们提倡全面发展,但看看历史上全面发展者有几?西有达·芬奇,东有张衡。寥寥数人而已。 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这个长处。然后任其发展。这样家长也不用操心,也不得生气。孩子也快乐,自信。大家都健康。 某些劳动者被贬低,比如做家务的、干力气活的,因为这些劳动或简单或重复,似乎显得不够聪明? 前阵子听到句“男做女工,到老没用”,嘲笑男人干家务。 真是的,凭什么家务就是女人的事呢?厨师,裁缝,从事这些职业好长时间内基本全是男的,(可笑的是,因此还有人觉得女人做不了厨师。)就是说这些事男人也可以干。有的男人因为懒,把家事推给女的。这样的话女人就是帮了你啊,帮了你还不知道感谢? 咱们的宣传有些问题,有一阵子让人觉得,做家务表示受压迫、地位低。那么不做才好?都不做的话家里头怎么办?出钱请人做,再瞧不起请来帮忙的人? 人来帮你打扫卫生,你付给一定的金钱。双方应该是平等的。说起来“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所以个人觉得这方面也应该做些调整。 其实,爱是付出。只不过方式不同。其实,懒惰的人不幸福。无所事事并不快乐,而是空虚无聊。
运动,竞赛,可以强壮身体,培养勇敢。帮助塑造性格。可以是娱乐,也可以成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