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录:关于腱鞘炎的对话

 木子的书屋 2015-06-22
(2009-08-15 20:29:10)  (注:曾有个站点在博客升级时没有保留评论,以下讨论内容多,又比较有价值,因此预为保存,以防万一。)

 

 

石头2009-07-16 14:50:47

博主写作真是勤快,几天没来有些了好些篇。
还是要注意休息,呵呵,
养身最主要是注意休息。呵呵,博主常常熬夜这肯定不好。

博主回复: 2009-07-17 03:46:42

我也知道,会调整过来的。但需要些时间。 

 

 

石头2009-07-16 14:58:03

请教博主一个问题。
我的左右手小指腱鞘炎半年了,试过很多方法仍然无效。(小指根部关节)
每天早上醒来,两小手指僵硬,需要另一只手来回掰动一会儿才能正常活动。
请问博主有何思路可以尝试一下?

我曾想,按照循经部位来说,这里应当是小肠经和心经的位置,
我重点试过少府、后溪。以及前谷腕骨等穴位,试过按摩和艾灸
无效,甚至第二天醒来感到加重。

还有我想,八会穴中的筋会阳陵泉,我是每天都敲打的,也无效。
说肝主筋,肝经上的太冲行间也是每天敲打的,也无效。

我真是无计可施。呵呵,博主博学,请教一下或许有其他思路。

 

 

体藏百宝2009-07-17 03:50:08

博学不敢当。
你这似乎是关节的问题,而不是筋。叫做“晨僵”

腱鞘炎这个病郑老师说过可用三焦经治。我想除此之外,最好能再补一下肾。然后重点健脾,因你是在脾肺时段发作。试试关门穴。 

 

 

石头2009-07-19 12:36:05

多谢博主的指点。

我坚持一段时间试试看。呵呵 

  

 

博主回复: 2009-07-21 10:27:24

原以为你周一才会再过来,后来想的些就没有及时整理添上,因为确实是比较忙和累。现在发出你看一下,和你考虑的接近不?^O^

 

体藏百宝: 2009-07-21 10:30:39

心经和小肠经通过小指,症状出现在这里,就说明心有点儿虚。按照“虚则补其母”,应当调理肝。一来肝为心供血;二来你这病从冬天开始,经过了春季却没好转,发作时间又总在早上,3点至9点主人身春生之气,为木王之时,所以看来肝气足、肝火旺对你的病是不利的。需要疏导一下肝火。
三焦经是“肝火宣发的出气筒”。 郑老师说腱鞘炎是三焦经的适应证,主要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病”。而液门和中渚恰在小指根部,近患处,且一个是荥穴,水克火;一个是俞穴,木生火。
另外,因你病程较久,不妨再试一下外关。它“舒肝解郁,化解风寒”,你的病最开始,遭遇风寒可能是诱因。而寒气是会沉积的,“寒凝血滞”,气血不足。你说“每天早上醒来,两小手指僵硬,需要另一只手来回掰动一会儿才能正常活动。”看,疏通一阵,气血过来了,也就好了。

建议补肾,一是能增强抗病力,二是能平肝火,三者肝解毒、肾排毒,补肾就能减轻肝的工作负担。补肾用复溜最好,这可是内经上说的,大约因它是金生水,本经母穴。而且郑老师讲这治疗炎症效果最好。
揉出水泡或者皮肤破了,可用照海和水泉暂时代替。再说了,一个穴天天揉也烦,倒是变化一下的好。

你这个叫“晨僵”。在脾肺时段(3至11时)出现症状,肯定脾不太好。西医对此也不甚了了,说什么血管炎,水肿等等。前者属于气血不足,后者更是脾的问题,“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属土,土能克水,调节水液代谢。
因胃经是气血通道,所以前儿说了胃经上一个能“固化脾土”的穴位,刺激它能疏通胃经,健脾,又是主治水肿的。你先试试看它敏感不敏感。不敏感则无效。
保险起见,脾经原穴太白,土经土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久病入络,公孙穴“运通十二经,将脏腑气血灌注四肢末端”,或者取大都和商丘,一个是本经母穴,火生土,泻心火即是泻肝气;一个是本经子穴,土生金,金能克木,平抑肝火。

以上穴位不必都用,先选一些试上三天,然后根据情况来调整。一周左右若不成,再请高明。
其实若不清楚怎么回事,不妨就健脾生血、补肾益气,“气血充盈邪无踪。”这是最简单的。僵硬肯定是气血不足。

 

石头2009-07-21 11:56:28

十分感谢博主如此详细的解释,
本来上次想问问你为啥选“关门穴”,又怕增加你的负担,就没问。呵呵

我按照你的指点实践实践,我还没指望一周有改善,若能一个月有改善就大善了,呵呵

脾虚是我一贯的自认为的问题(平时便溏,且腹部遇冷风一定拉稀),但我从没把这与我的腱鞘炎关联起来看,
对于脾经,我基本是天天按摩敲击,我选的穴位是大都,商丘,阴陵泉、血海。
但是在是无甚疗效。呵呵,可能是我的思路不对?

去年冬天我第一次得腱鞘炎,最严重的是右手拇指,不但僵硬的更厉害,而且很疼痛。同时发作的还有双手小指,只是没那么严重,
受不了拇指的情况,于是给拇指打了一阵‘封闭’,治愈了,两小指因不是很严重就不想遭那个罪了
但我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没准什么时候拇指还可能复发。
所以一直比较担心这个问题,而且小指的情况半年来没有改善(也没有更糟糕)

按照博主思路,我重点试试三焦经,结合‘抒肝、健脾、补肾’的方法。
前两天我开始敲打三焦经,其中敏感的穴位是外关和臑会,
这个“臑会”还不会读。呵呵,从没注意过这个穴位的用处。
另外,中渚是有时候很疼,有时候不疼。
如果我把手举过肩膀高度,中渚按摩就不疼,若双手下垂,按摩中渚就疼。奇怪吧?呵呵

 

博主回复: 2009-08-04 19:45:02

你这是小病。:)
假如注意营养和休息,情绪调节,治起来应该不难。


“对于脾经,我基本是天天按摩敲击,我选的穴位是大都,商丘,阴陵泉、血海。但实在是无甚疗效。”
——“无甚疗效”,就要考虑肝是否存在问题。
拇指归肺经管,而“肺气受损通常是肝火过旺造成”


“敏感的穴位是外关和臑会,
这个“臑会”还不会读。呵呵,从没注意过这个穴位的用处。”
——想知道读音查字典啊:)
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素问》第二十篇叫〈三部九候论〉,看一下为好)
臑会,穴名意指“手少阳、手阳明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
它是手阳明少阳之络会。功能作用“降浊除湿”(这个意思是刺激它可以祛火。火消则湿少,利脾。)
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一旦虚弱,肺就不会好。

“另外,中渚是有时候很疼,有时候不疼。如果我把手举过肩膀高度,中渚按摩就不疼,若双手下垂,按摩中渚就疼。奇怪吧?呵呵”——阳气往上走,“清阳出上窍”。“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正是你的情况。:)

 

石头2009-07-21 12:01:51

另外,博主,中里巴人有一个官方论坛“山药社区”,人气不错。不知你去不去。
但里面高手不多,基本都是初学者的天下,
如果博主这样的高手去了,一定是艺压群芳群草什么的,呵呵。

体藏百宝2009-08-04 19:35:07

我知道那儿。之所以没有去吭气,个中其实一言难尽……改日再谈。^O^ 

  

体藏百宝2009-08-04 20:06:12

手指的毛病怎么样了?
(我好些天没来了,都不知道今天的回复你是否能看到。)

三焦经有三个穴了,外关、臑会和中渚。如果是春天治疗,可能液门也会敏感的。
脾经就刺激公孙和太白。
补肾上次说复溜,现在加一个太溪。选太白和太溪,因为“夏取诸腧”。 


我想你肝旺的原因,一是熬夜、夜里不眠、睡觉不足。这些你可能都没有。
一是生闷气。遇到不快习惯于压抑怒火。
一是忧虑太多。思伤脾,忧伤肺,脾肺是母子关系,哪一个出了问题,对另一个都有影响。脾伤肺弱肝就会旺。估计你是上班族,第二三项有一些。
是否由于工作原因,平常以脑力劳动为主,不怎么做运动?刺激穴位只相当于服药,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吃饭睡觉服药,身体可能好吗?建议找空气质量好的地方,每天活动一小时。不必太剧烈,可以选健身法操练。运动也能改善情绪。

 

石头2009-08-06 14:18:35

谢谢博主还惦记着,呵呵,我是隔三岔五来您这里看看,
最近看你没怎么写新文章,估计可能是没上网了。呵呵

我的手指还没什么改善,不过‘拉希’的老毛病倒是有所好转,
虽然没有完全好,但是的确是‘比较明显的好转’了。
估计是“公孙,太白,关门”的功劳。呵呵。
(最近我重读求医第一册,注意到“附子理中丸”,可能正是符合我的脾虚脾冷的情况,准备买来吃吃看。呵呵)

到现在为止,我仍是每天坚持您开的方子,呵呵,每天睡前就是这些穴位:
太白,公孙,关门,复溜,三焦经(手臂上都敲打敲打,重点是液门中渚外关)

说到我生活习惯的问题,熬夜是肯定的,
我总是十二点之后睡的,常常一点多以后,没法子,这个难改了。

至于生气的习惯,我倒没有的。
我很少生气。(生气的情况,估计一年能个两三次吧?)

我的工作是软件程序员。 “思伤脾”,“久坐伤肉”这些是免不了的。
运动嘛, 我基本就是0,从不运动。呵呵。根据我的生活习惯,我看顶多也就能睡前做做什么操之类的,
比如中里巴人推荐的什么“蛙泳,蝶泳,拍球,摇绳,仰泳”之类的虚拟运动,
我颈椎有时候疼,中里巴人这套操说是解决颈椎问题的,正适合我。呵呵

 

博主回复: 2009-08-08 23:17:54

才回复的怎么没有了?内容很多呢!

 

 

石头2009-08-06 14:32:44

这次再加上博主建议的“太溪”,继续一段时间,耐心我还是有的,慢慢来。呵呵

对太溪和复溜,我是有一回具体的感受的。
有一次晚上我突然感到嗓子疼,吞咽时明显感到嗓子肿了。
我当时选择了“少商”,“太溪”和“复溜”,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嗓子肿就完全消失了。
亲身感受所以印象深刻。呵呵

 

春雨夏溪2009-08-08 23:13:10

少商是治咽喉肿痛的,金克木。

太溪和复溜都以水灭火吧。
哈,才又说了“希望一些出书的中医老师,不要在介绍某个穴位的作用时,写得好象此事非它不行,除它不可似的。”这不又一例?谁说只照海能行。

郑老师二册中介绍三间(大肠经俞穴)时,治疗包括喉肿痛,它也是“金克木”。
[啊,也止泻泄……又是个腧穴 :Q]

 

 

春雨夏溪2009-08-15 20:28:01

当天写了两回复。第二条发出一看,第一条怎么页面上没有?那可花了我不少时间。先前见显示了、好好的,就没有保存原稿。现在再写?快半夜了,人也早就需要休息了。明天再说吧。次日有事……竟拖到如今,汗!不过也想着主要的地方前面已经说了,只是网友重不重视的问题了。


最开始我曾想过,不会是职业病吧?但只是脑子里一闪念。:)
职业病也不要紧,象我大学时患了慢性咽炎,后来经过调养,注意休息,不也能一上午连讲四节课?


人生病总不会无缘无故。“石头”网友假如不改变其生活习惯,如熬夜与运动量过小,可以说病是好不了的。:)

至于生气,我说的是“怒伤肝”,这个分两种,一是压抑不快,闷在心里,一是发作出来。前者对健康的损害要更大些。
“石头”网友说他“没有生气的习惯”,这我不太明白什么意思。有一种人见过的事儿比较多,换平常人会生气的地方他(她)遇到了却没什么;一种人是确实生活非常幸福如意。除开这两种,我想人遇事如果不生气那倒可能不对劲了。只是有发不发作、能否自我排遣的分别。

再就是“思伤脾”,这并不是要人不思想,不考虑问题。思考是大脑的正常机能。损害健康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矛盾心理,一是不必要的、过多的考虑。后一种比如我有时头疼,那可能只是想多了;也有时头昏昏,只按摩一下阴陵泉就脑子清醒。或者简单的拿书报来看,就毫无睡意了。——看书看报难道不用脑么?


至于附子理中丸,这个我先也想过。但毕竟自己没吃过这药,不好推荐。比如公孙穴我用得少,说起来就不那么底气足,只根据医理来建议,加上中里老师又对之大加赞誉。
再说“几乎所有的常用中药,都可以从经络空位中找到同类。”泄不过是脾虚,健脾即可。
当然了,吃药比较省事,刺激穴位至少每天要花5至8分钟。可能还要更多。

三焦经经过敲打,发现了敏感点,再只刺激这三个敏感点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