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孩子到别人家“留学”,孩子身上居然出现了神奇改变

 bdpqlxz 2015-06-22

送孩子到别人家“留学”,孩子身上居然出现了神奇改变

李丽说教育 2015-06-22 11:13

临时代管孩子出“奇效”

一对中年夫妇二人都是我以前的学生。他们膝下有一独子。两人都是干部,经常出差,家里又没有老人,赶上俩人同时出差,孩子就没有了着落。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把孩子送到我家,由我和夫人临时代为照管、接送。

经过几次代管,孩子不仅与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还发生了“奇迹”:他父母费了好大劲没能纠正的毛病,通过在我家生活,却神奇般地克服了,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这对夫妇都是老知青,回城很晚,三十多岁才有了这个儿子。中年得子,自然倍加疼爱。孩子的妈妈特别忙,三天两头儿出差,这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在家。相应地,妈妈在孩子生活上照料得少一些,总觉得欠孩子的情。

为了偿还欠孩子的“感情债”,妈妈只要不出差,就在家对孩子倍加周到地照料。每天替孩子穿衣、脱衣、洗脸、洗脚;孩子上小学了,做作业时,妈妈都坐在旁边陪着,当“参谋”、“顾问”,做完作业替孩子收拾书包;尽管学校在大学校园内,学校距离他家也就一百多米,孩子上学、放学天天都要接送,为孩子当“书童”背书包;每到课间操都要送一袋牛奶,看着孩子喝完;甚至每顿饭都要一口一口地喂,像鸟妈妈喂嗷嗷待哺的小鸟那样……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故意装小、撒娇、偷懒、耍赖,事事依赖大人的毛病。一直到上小学中年级了,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

开始,他们觉得还没什么,放任自流,没怎么管教。到后来,觉得负担太重了,感到厌烦了,不纠正不行了。这时候想纠正,已经为时已晚,经过多次的努力都未奏效。

孩子在我家里只住了几次,每次一般只有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把他们夫妇多次努力都没有纠正了的毛病,都给神奇般地消失了。孩子的父母喜出望外,感恩戴德。

距离产生威信,环境的变化促使人改变“行为轨迹”。

其实,我们也没有对孩子进行什么特殊训练,没有什么秘而不宣的“绝招”,只是按照常规要求他:

作业要独立完成,有问题先独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再问我们;做完作业,自己要认真检查,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才算完成作业;早晨起来,衣服要自己穿,手、脸要自己洗,我们只负责检查洗得干净不干净;饭要自己吃,不要剩下饭菜,如此等等。按照要求做好了就给予肯定,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就这样,孩子原来的毛病不知不觉地都改正了。

独生子女家庭,很容易娇惯溺爱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让孩子换一个生活环境,可能就会出现转机。因为生活环境是能改变人的。

人们长时间生活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会逐步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习惯。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上的“磁场”,磁场中的磁铁,势必要不由自主地按照磁场对它的支配来行动。久而久之,势必会形成一定的行为“轨迹”。

而孩子换了一个环境,就会在新的环境中,接受新环境的影响和支配,从而改变原来的行为“轨迹”。

一个人长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亲密,甚至是“亲密无间”,没有了一点点“距离”。那么,人就很可能产生一种“惰性”。所谓“惰性”,就是不想改变、也很难改变的消极的倾向和行为习惯。

而换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间隔”,在旧环境中养成的“惰性”没人支持了,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觉“约束”或调整自己的行为,按照新环境的要求改变原来的“惯性”。

人们说:“距离产生美”。其实,还有另外一句话:“距离产生威信。”在生活中,恐怕许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在熟人面前,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很随便;而到了一个新的不大熟悉的环境,在比较生疏的人面前,人们的行为立刻会变得拘束、拘谨起来。什么原因?就是距离产生了“威信”,不得不自我约束。

那个孩子到了我家,恐怕就是因为我们与孩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像在他的家里那样“亲密无间”,他就不可能在我们家里“撒娇”、任性、为所欲为。我们不娇惯孩子,也不感情用事,娇惯溺爱,该要求就要求;孩子呢,也不会像在自己的家里,在父母身边那样,自己娇惯自己,放任自己。

学习古人“易子而教”的做法,送孩子到别人家“留学”。

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曾经有过“易子而教”的做法。所谓“易子而教”,这里的“易”,就是“交换”的意思。这是说,我的孩子由你来教育,你的孩子由我来教育。

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孟子》一书里曾专门谈过这个问题。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听说过去中国有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的情况,百思不解。便问老师孟子为什么要“易子而教”呢?

孟子说:“那是因为,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求孩子行正理正道,可家长自己却没有首先做到。孩子做不到,家长发脾气训斥孩子,孩子就会说:‘您要求我行正理正道,可您为什么不按照您对我的要求去做呢?’孩子这样一质问家长,就伤害了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相互产生对立情绪,就没有办法亲自教育了。于是在无奈之下,只好和别人相互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由此看来,家长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没有首先做到,这是家庭教育常常出现的一个弊端。古人很明智,想出了“易子而教”的做法。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

据了解,在现在国外也有“易子而教”的做法。不过,不是家长“被动”的,而是“主动”地这样做。在休假期间,往往是相互交换孩子旅游度假。这对于克服孩子对家庭、家长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意识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很有好处。

孩子们面临的是开放的社会生活,不可能总是在父母的“卵翼”下生活,终究要离开家庭,脱离父母的庇护,独立自主地走上社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各式各样的生活环境。把孩子送到亲戚、朋友、同事家住一段时间,作为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演习”,可能会收到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正好学校要放假,不妨你可以借机试一试。

………

我是《最强大脑》导师,世界记忆力大师汤世声老师。

因为您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记忆力不好,所以导致:学习靠死记硬背、平时学的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很努力就是成绩不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