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一个好老头 2015-06-23

我在《汉字趣谈之四》里说了大家对射、短、矮三个字的误解。其实,这类从现代汉字来推测古人造字,认为古人将字造错了的误解还有一些。比如说,“牛”、“鱼”、“重”、“出”。有一个故事就是说这四个字当初造反了:

传说仓颉发明了文字之后得到了黄帝和大家的赞扬,慢慢地仓颉就骄傲了起来,自认为了不起,造字也就不认真了。黄帝得知后既生气又觉得可惜,于是就找到部落里的一位老者,让这位老者帮助仓颉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于是,老者就去听仓颉给大家讲解文字。当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字,‘’字,‘’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其实,这是一个玩笑的故事,事实上这四个字并未造反,关于这点,看看这四个字的演变就知道了。

牛: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本义:哺乳动物。早期甲骨文上半部像动物头部的线描,下半部突出了两个开阔的大鼻孔。后来淡化了鼻孔的形象,篆文加强了中间的一横,隶书将一对尖角写成一撇一横,成了今天“牛”。《说文》:“牛,大牲也。

因牛体庞力大,助益农耕,且天性仁慈,古人对牛特别厚爱。公牛为;母牛为;专门用于祭祀牺牲的小公牛为。总之,以“牜”做偏旁的字大都与牛有关。

鱼: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甲骨文    小篆

 

本义:有鳍、鳃和流线体型的冷血水生脊椎动物。《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凡鱼之属皆从鱼。”鱼字后来逐渐演变得不那么象形了,而且鱼的尾部竟与“灬”(火)混同起来。

重: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金文    小篆

 

本义: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说文解字》:“重,厚也。从壬,东声。凡重之属皆从重。

出: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汉字趣闻之五十二:牛、鱼、重、出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本义:由内而外。《左传》:“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甲骨文中这个字很形象:上古人们穴居在山洞里(“凵”),一只脚(“止”)从洞口走出来,就是“出”。后来引申出“长出”的含义。《说文》:“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后来在字形的演变过程中将下面的“凵”误变成了“山”,隶书又将上“止”和下“山”连写成混合结构,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