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DR/CT/MRI影像学比较诊断价值的分析

 jhp9988 2015-06-23
颈椎病DR/CT/MRI影像学比较诊断价值的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期供稿 2014年07月08日
[导读]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中老年人最为常见。
刘兆林 伍刚 丁海燕 张跃
(江苏省淮阴医院放射科 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颈椎病三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颈椎病患者的DR、CT和MRI的影像学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对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的CT检查敏感性优于DR检查;对颈椎椎管狭窄、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和后纵韧带骨化,CT显示优于MRI检查;MRI对脊髓受压评估和颈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优于CT检查。对颈椎型颈椎病的DR检查敏感性高于CT及MRI检查。结论:DR、CT及MRI检查均对颈椎病的病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将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颈椎病 分型 影像学 价值比较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035-02
The Comparison imaging features of cervical spondilosis applied DR、CT and MRI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to compare them with the digital radi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with imaging findings in 160 patients.Results:Compared with different pattern of cervical spondilosis,sensitivity and accurate used in CT superior to DR in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type,nerve root type,sympathetic nerve type,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mixed type,CT superior to MRI in cervical vertibra narrow and degeneration.But MRI showed cervical cord injury and intervertibral disc herniation batter than CT.At the cervical vertebra type,sensitivity of DR is superioring to CT and MRI.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DR、CT and MRI is the best imaging inspection for cervical spondilosis at present.
【Key words】cervical spondilosis pattern imaging comparison value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中老年人最为常见。近几年临床发现证实,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内外已有X线平片、CT或MRI诊断的各自报道,但多种不同影像检查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报道甚少。本项研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DR、CT、MRI不同类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之间经临床证实的颈椎病160例,其中男120例,占75%,女40例,占25%。年龄在18-83岁,平均59.6岁。18-35岁12例,36-50岁28例,50岁以上120例。病程在1年至5年。主要体征为头痛、颈痛、颈部不适、眼花、耳鸣、眩晕、呕吐、上肢麻木、个别病人有肢体运动障碍等。
1.2检查方法:对所有病例均摄颈椎DR正侧位片、双斜位片和CT片。本组病例MRI检查90例。仪器采用PHILPS Digital Diagnost 2.0DR X线机;PHIL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层厚1-2mm、层距1-2mm螺旋CT扫描;PHILPS Achieva 1.5T磁共振扫描仪。
1.3比较分析方法:根据文献[1]将本组160例颈椎病分为6型,即: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型、混合型进行比较分析。全部病例由3名资深放射科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采用盲法独立分析所获得的DR、CT和MRI图像,对于有不同见解的诊断意见,则采取共同读片之后做出结论。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包,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脊髓型颈椎病(n=16,16/160,10%)临床诊断首先是有脊髓症状及长束损伤等体征。本组有运动障碍7例,感觉障碍9例。DR表现:椎体后缘增生11例,钩椎关节突增生5例,两者兼有16例。CT表现: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10例,椎管狭窄16例。椎体后缘增生、钩椎关节增生16例。MRI表现:脊髓受压、退变椎间盘T2WI呈低信号,后突超过椎体后缘3mm以内,形态似舌状16例(图1)。
2.2神经根型颈椎病(n=56,56/160,35%)颈部放射性压痛18例,颈肩痛引起神经根受压手臂麻木疼痛38例。DR表现:颈椎曲度异常11例,后纵韧带骨化17例,椎间隙变窄29例,椎间孔变小11例,骨质增生45例。CT表现: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56例,颈椎椎管狭窄37例,椎小关节增生硬化48例,后纵韧带骨化21例。30例行MRI检查,其中1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9例显示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压,6例显示脊髓受压,4例见椎管狭窄(图2)。
2.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n=16,16/160,10%)这一型颈椎病均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神经根刺激症状9例,头痛、耳鸣、视物模糊、两侧瞳孔不等大,有交感神经抑制和兴奋症状7例。DR表现:颈椎椎体不稳16例,颈椎旋转,出现双边双突征12例,后纵韧带骨化6例。CT表现:椎体缘骨质增生、呈不规则花边样改变16例,后纵韧带骨化6例。MRI检查10例,表现骨质增生和骨化的韧带呈低信号,硬膜囊和椎管壁间距加大7例,椎体不稳3例(图3)。
2.4椎动脉型颈椎病(n=28,28/160,17.5%)临床表现:头晕9例,头痛10例,耳鸣6例,眼花3例。DR表现:25例颈椎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椎间孔狭小13例,椎管矢状径<11.0 mm 13例,颈椎失稳8例。CT表现:钩椎关节骨增生15例,横突孔分隔、变小13例(图4)。12例MRI检查显示颈椎钩突增生4例,T1WI像硬脊膜和颈髓受压变细8例。
2.5颈椎型颈椎病(n=12,12/160,7.5%)发病年龄均较年轻,主要症状为颈部僵硬、头、颈、肩、臂疼痛,活动受限,可有反复落枕等。DR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平直12例,椎体不稳4例,骨质增生不明显(图5)。CT检查无特异性征象。本组未做MRI检查。
2.6混合型颈椎病(n=32,32/160,20%)颈椎改变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图6)。



(图1 脊髓型 T2WI 矢状位示,C5-7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 图2 神经根型 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伴钙化,右侧神经根受压。 图3 交感神经型 T2WI矢状位显示C2-5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后缘黄韧带肥厚,脊髓受压,C4-5椎体显示不稳,椎间隙变窄。 图4 椎动脉型 CT显示椎间盘后缘突出,右侧横突孔变小。 图5 颈椎型 DR显示颈椎弧度变直,无明显骨质增生。 图6 混合型 T2WI矢状位显示C4-5、5-6椎间盘后突,压迫硬膜囊呈多个弧形改变,部分椎体骨质增生,相应平面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
3、比较诊断价值[2]的分析
3.1DR检查 是颈椎病的常规性检查方法,而且便捷又经济。对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椎间隙、椎间孔、椎体不稳等均能较好的显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颈椎型颈椎病检查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CT及MRI检查对颈椎型颈椎病无特异性改变,而且价格较昂贵。
3.2CT检查 对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的CT检查敏感性优于DR检查,对颈椎椎管狭窄、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和后纵韧带骨化的显示CT优于MRI检查。颈椎CT扫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