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述历史渊源的鹤文化(上)

 天宇楼33 2015-06-23


  道教色彩浓郁的仙鹤纹作为陶瓷装饰纹样始于唐,宋磁州、越窑、耀州等窑口已多见其神形兼备的身影,经元朝及明初的过渡,明弘治至清康熙达到昌盛期,沿用至民国从未间断。其纹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与人或动物组合,例如梅妻鹤子、驾鹤云游、五伦图、海屋添筹等,直观的表述着画意;二是与松树、祥云、杂宝、八卦、寿桃等组合,寓意和祝颂着长寿安康、福禄吉祥。在此,我们以后者为例,通过几块民窑青花画片管窥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感受古人不同的文人气息和审美情趣。

  

  图一:明弘治青花松鹤纹折沿盘标本,高2.9厘米、复形直径21厘米、双篮圈直径13.4厘米、底径12厘米。瓷画沿用明早期一笔点划法描绘,青花发色略有浓淡变化、面釉闪青灰色、胎体较厚重、底微塌等时代特征典型;盘心上半部绘一株象征长寿的古松,松叶夸张为扁圆形,内心以浓重青花点染,恰似表现成熟的松果;松下仙鹤双眼圆睁,似乎发现了久违的甜美松果仁,嘴巴微张、震翅大步向前;几许山石花草点缀其间。

  

  此类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画片,在明清民窑瓷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审视此块布局疏朗、笔墨粗旷、形象传神的瓷画,它反映着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渲染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真善美,寄托着古人追求自然和谐、吉祥安康的美好意愿。

  

  图二:明弘治青花松鹤纹碗标本,碗底平坦,双篮圈直径10厘米,采用大写意一笔点划与双钩填色相结合技法,线条粗细浓淡变化适度,青花发色较艳丽,浓重处有铁锈疤痕现象,使得原本单一的色泽显得并不单调。釉面光润、修胎规整、挖足过肩、烧结良好;画风飘逸、流畅灵动的笔触绘仙鹤双腿站立于山石花草之间,曲颈回头鸣叫,似在召唤着小伙伴。正是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新气象,将仙鹤生动活泼表现的林淋漓尽致,堪称同类纹饰中赏心悦目的代表作之一。

  

  亲近自然、潇洒自在的鹤纹成为弘治时期非常成熟的定型产品畅销海内外。惜好景不长,诸多窑厂竞相仿制,粗制滥造在所难免。于是,明嘉靖仙鹤携手壬字云、卍字云闪亮登场,变化多端的组合纹饰一举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弘治鹤纹。

  

  图三:清康熙云鹤杂宝纹树叶款青花碗残高5.1厘米、口径12.9厘米、底径7.5厘米。碗内双篮圈直径8.1厘米,勾勒填色与点染并重,细致入微的绘制着龙凤之下、万鸟之上的仙鹤回首飞翔于祥云、杂宝间。构图饱满、造型准确、新颖别致的仙鹤纹优于前朝。其辅助纹饰以明嘉靖长脚云纹为基调,虽然杂宝纹与云纹绘制精细度不及鹤纹,但整体依然宛如一幅优美的装饰画。

  

  该碗胎体坚密厚重、底足制式不常见、足端圆润并施釉、青花发色沉稳、面釉硬朗、器物烧结极佳;画片反映着经过清初战乱与动荡,人们命运难卜,不得不乞求神佛护佑、祈愿仙鹤给他们带来长命富贵、吉祥安康。

  

  图四:清康熙青花云鹤纹盘瓷片一组。源于明嘉靖帝喜好黄老之道,反映道教思想的云鹤纹、八卦纹、葫芦纹等纹样大量出现。其中,明嘉靖云鹤纹一经出现即被诸多领域运用,反应在瓷器装饰方面,以嘉靖和康熙遗存最多,大同小异的云鹤纹见证着嘉靖云鹤纹设计的成熟及传承。

  

  康熙云鹤纹盘双篮圈直径多在11厘米上下,多以云头共用,伸出三个飘逸长脚的勾边留白如意云纹为中心,外围绘三组顺时针环绕展翅飞翔仙鹤,间饰祥云、杂宝。体态轻盈的仙鹤增添了玄妙气氛,衬托着意境的高远与空灵;但不得不说,此类纹饰继承大于创新、缺乏灵动、整体品质亦良莠不齐。其中,考究的器物在制作伊始即很注重各环节的规范与严谨,胎质纯净、修胎规整、笔墨疏密浓淡有序、纹样几乎不走样、填色几乎不过界、画面繁满但不觉拥挤杂乱、堂名款书写工整,等特征成为优品康熙云鹤纹盘共同的特征。反之,艺术品质及观赏价值则略逊,我们在研习和收藏的过程中认知即可。

  

  本文转自:古陶雅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