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南奔书怀》中的“北寇”解
2015-06-23 | 阅:  转:  |  分享 
  
《南奔书怀》中的“北寇”解李协民《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总第88期)94页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二月底,永王率军路过九江,聘请李白为幕僚。李白劝永王去攻安史乱军,并对肃宗采取防范和克制态度。永王未听。不到两个月(第二年二月中旬),肃宗部将李成式和李铣合兵袭击永王,永王战败被杀,李白自丹阳随溃军南逃途中写出一组诗,《南奔书怀》是其中的一首。千多年来,古今各家都将此诗中的“北寇”解成“安史叛军”。我们认为,此诗中的“寇”字,与上句中的“奔”字相对,是动词,是侵犯、劫掠和追剿的意思。“北寇”,指北边李成式和李铣联军对永王部队的侵犯和追剿。此诗中的“寇”字,不是名词,不能解成“盗贼”和“土匪”。诗中说:“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第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境况和心绪,后三句是交待南奔的原因和诗人道途的幻想。为什么要“南奔剧星火”呢?因“北寇无涯畔”,以致逼得南奔者甚至想:要是有晋明帝的“七宝鞭”就好了,那就可以扔到路上,使敌

人拾到手中留连玩观而不追剿了。“南奔”对“北寇”,“奔”是动词,“寇”当然也应是动词。“寇”字在现代多作名词,在古代则多作动词用,如卜辞:“贞:令多子族众,犬候寇周,古王事。”《书费誓》:“无敢寇攘”。《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汉书》:“鲜卑泼貊,连年寇抄”。《后汉书任延传》:“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后汉书恒帝纪》:“寇抄百姓”。古代把“寇”作动词的例子,举不胜举。“北寇”,即来自北边的侵犯、劫掠和追剿,这是谁搞得呢?有的本子将此诗题目写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诗中还有“王师忽离叛。……鼓噪丹阳岸。”据史料和各注家说法是:永王引兵东下,遭到肃宗部将李成式、李铣联军的袭击。永王部将季广山东浑惟明等率众逃跑。李成式、李铣联军在丹阳大败永王军,并一直往南追捉永王残部(包括李白)。此诗前半首中还有“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一句,有的注家说:“古人认为欃枪(即彗星)的出现,是祸乱的预兆。这里指安史骚乱洛阳一带,黄河南北大半为安史占据。”河洛离丹阳千多里,安史怎么能派出“无涯畔”的大军去追剿永王残部呢?且若把“欃枪”、“北寇”都

解作安史乱军,这不是重复而且有点自相矛盾吗?从“主将动谗疑”到“留连道旁玩”这十二句诗,全是写:在李成式、李铣联军袭击追剿下,永王军队的分化、瓦解和惨败溃逃等李白亲身经历的事。如把此诗中的“北寇”两字硬解成远在千里以外的安史乱军,那就破坏了这首诗统一完整的境界,使这首诗变得紊乱而难以理解。(完)本文由作者口头授权

献花(0)
+1
(本文系A_bing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