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用中药热敷在新医正骨科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2015-06-23 | 阅:  转:  |  分享 
  
·238·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月第8卷第3期ChinaPineMed,Jan2013,Vo1.8,No.3

避免分泌物淤积到下呼吸道,有利于支气管分泌物排出及预

防坠积性肺炎。每1—2小时翻身一次,扣背时自下而上,由

内向外,每次3~5分钟,右侧卧位叩击左侧,左侧卧位叩击右

侧。做深呼吸可增加肺活量,有利于痰液排出,可指导患者深

呼吸每天3~5次。老年肺部感染常常表现不典型,严重感

染时只有低热,甚至不发热,早期仅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

欲下降、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临床护理

时注意观察,采取措施早期预防。

2.2压疮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

组织营养缺乏,持续缺血缺氧,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

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保持床单位平整

舒适,定时翻身,做到“七勤”,翻身时避免拖、拉、推,以30—

6O度右侧或左侧卧位,后背和腰部置棉垫,侧卧角度尽量杜

绝90度,减少切力。临床护理中发现使用气垫床可减少褥疮

发生率,在气垫床上放置薄褥子增加患者舒适度,另外,合理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

和组织修复功能。

2.3泌尿系感染和便秘卧床患者因小便不方便,常减少喝

水量,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便秘。嘱咐患者多喝水,多吃新

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每天2000—2500ml饮水量。对留置尿

管患者,尿道口每天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0.9%氯化钠加入

庆大霉素冲洗膀胱,按时更换尿管和尿袋,及时倾倒尿液,避

免膀胱感染。饮食上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食物,

保持每1~2d排便一次,如果3—4d没有排便,可给予饮服

番泻叶。对发生便秘服用缓泻剂无效者,使用开塞露或123

液灌肠;对有便秘习惯者,应进行日常生活调理指导,可于每

天清晨起床后和晚睡前喝适量白开水促进肠道蠕动;对排大

便困难者可协助按摩或热敷脐周下腹部,必要时指挖大便。

2.4口腔炎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坚硬、油炸、粗糙、带骨和

嘴嚼费力的食物,注意饭后漱口;对于留置胃管禁食患者,口

腔护理每天3—4次,做护理时要注意观察口腔有无反流食

物;使用雾化吸入患者,嘱患者每次雾化完毕清水漱口,以预

防真菌感染;对大量使用抗生素患者,用2.5%复方碳酸氢钠

漱口,每天3—4次。

2.5肢体废用性萎缩肢体肌肉组织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

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时可出现退行性改变,这是因为长时间不

活动使组织内神经感受器失去了正常刺激,向心性刺激和离

心性刺激冲动减少或消失,致使该部血液供应和组织代谢降

低,从而导致肌肉和骨组织萎缩,该现象称之为废用性萎

缩J。本组病例中,2例踝关节不能恢复功能位。护理卧床

患者时,要保持患者床上肢体功能位,注意足关节不要过度外

展,保持内收,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关节,每天3~4次,每次15

—30min。也可以进行推拿按摩,配合穴位针灸、理疗等疏通

经络,加强肢体血液循环。

3小结

52例卧床患者中,再度肺部感染5例,压疮3例,泌尿系

感染1例,踝关节不能功能位2例。通过对52例卧床患者常

见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了各种并发

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

生活质量,也增强了临床护士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吴克琴.老年肺部感染的早期评估与护理.临床护理杂志,

2009,28(1):44.

[2]梁秀兰.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废用性

萎缩.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0):628.

外用中药热敷在新医正骨科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高亚男张亚军李卓姜婷婷谢云辉赵丽丽

【摘要】目的探讨外用中药热敷在新医正骨科的应用范围、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在临

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结果通过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使中药热敷能够很好地配合

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各种软组织闭合性损伤、骨性关节炎及各种骨折脱位等疾病。

结论科学、合理的中药热敷护理程序是保证患者安全、使中药发挥最好的疗效、促进疾病恢复、减轻患

者经济负担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中药热敷;新医正骨;护理

外用中药热敷是在热疗基础上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做指

导,将中药碾碎装袋,浸泡后放入蒸锅,使有效成分得到释放,

用毛巾包裹热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目前为止,我们

已成功护理中药热敷的患者上百人次,患者治愈率达80%以

上,好转率达20%以上,疗效十分满意。现将外用中药热敷

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2月我院新医正骨科病房开设以

来,接受中药热敷者已达上百人次。其中最多的疾病是腰间

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约占住院总人数的70%。病程7d一

20年。

作者单位:163316大庆市人民医院新医正骨科

1.2方法

1.2.1中药热敷方疾病不同,药方也不同。以腰间盘突出

症为例:威灵仙15g透骨草20g仙灵脾15gJII乌g草乌各

15g麻黄10g桑寄生15g伸筋草20g仙茅15g狗脊15g独

活15g细辛9g,药袋用水浸泡30min后,去除多余水分,放

在蒸锅内蒸20min(第二次使用时加热8—10rain即可)。

1.2.2操作方法患者俯卧暴露患处,护士戴双层手套,将

热敷袋用长镊子从锅内夹起,等到温度降到患者能耐受

(38~C~42~C为宜)时用于毛巾包裹敷在患处。为防止热量

散失,药袋外面可用塑料包裹,但与皮肤接触面不用塑料相

隔,以免影响疗效。药袋降温后可再蒸,反复使用。一日两

次,需间隔6h以上。一次20—30min。中药要2—4d更换1

次,以保证疗效,用后放阴凉处保存。15Et1疗程,2~3个

生国实用医药2013年1月第8卷第3期ChinaPraeNed,Jan2013.Vd.8.No.3

疗程。

1.3护理措施①创造安静、舒适的热敷环境,用屏风遮挡。

讲解热敷的功效、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

②提前了解病情,明确热敷部位。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协助

患者取舒适卧位,找准痛点。但有的疾病热敷部位并不是疼

痛部位,而是需要热敷该病的根源。例如腰间盘突出症,要热

敷部位并不是有疼痛症状的臀部或腿部,而是腰椎。热敷温

度38~42℃为宜,用大毛巾覆盖暴露部位,随时关闭门窗以

防感冒。③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定时巡视,按时翻动药

袋,随时观察局部皮肤,若出现灼痛、红肿、水泡、红疹、瘙痒等

过敏迹象,应提高警惕,暂停热敷,报告医生给予正确的处理。

局部出现红肿、瘙痒者可以涂抗敏止痒霜。如有水泡出现,但

无破溃者,局部涂碘伏并保持清洁、干燥,较大的水泡用无菌

注射器抽出水泡液,创面可自然暴露,慢慢就会干燥结痂。并

注意每日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3—5次。水泡破溃者涂碘伏

消毒后用烤灯照射,并严格注意创面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等到皮肤完全愈合方可继续热敷。④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出现头痛、头晕、血压骤升、过渡出汗时立刻通知医生。⑤饮

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多饮水,防便秘。

⑥加强消毒管理,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治疗结束后在做

好患者保暖工作后开窗通风。室内物表每日用含氯制剂擦拭

·239·

2次。药袋应定期更换、清洗并消毒。

2注意事项

对心功能不全、急性炎症、失血失水、冠心病、孕妇、过敏

体质、重症脑血管疾病及反应迟钝者慎用。严禁在身体大血

管处、局部无知觉处热敷。皮肤有炎症、感染、破损或过敏者

禁止热敷。热敷结束用干毛巾擦干药液,嘱患者4h内不要

用水清洗患处,以维持药效。热敷时间长短应严格遵医嘱,不

是越长越好,以免导致局部肌肉变性。局部封闭后应停止热

敷1d。

3讨论

外用中药热敷的配合治疗使新医正骨疗法疗效进一步提

高。分析其作用机理:中药借助热力可开放皮肤毛孔,使毛细

血管充分扩张,中药的有效成份由皮肤毛孔直接渗透到病变

部位,迅速吸收,促进血液循环、行气止痛、祛风除湿,达到温

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使局部神经末稍的压力有效解除,

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变得松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操

作简单,安全、无创、无毒、无痛、有效,是辅助新医正骨治疗各

种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中药热

敷护理程序是保证患者安全、使中药发挥最好疗效、促进疾病

恢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保障。

留置针静脉穿刺在儿科工作中的临床应用

冯亚清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静脉穿刺在儿科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011年5月至

2012年5月180例进行静脉留置穿刺的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其输液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180例患儿

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的是1d,最长的是7d,所有病例中没有1例出现局部或者全身感染,无静

脉炎发生,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了100%。结论静脉留置针解决了液体易外渗的问题,并保持了血管

通路的通畅,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穿刺静脉。减少了护士的穿刺操作次数,提高了工作效

率,方便抢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在国内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护理

操作中为一项新型的技术,现已经广泛被临床应用。静脉留

置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又被称为套管针,其操作过程简

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可以留置很长时间,而且不易穿

破血管,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

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本文收集了我科2011

年5月至2012年5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的180例患儿,对静脉

留置针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

科收治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共180例。其中女患儿98

例(54.44%),男患儿82例(45.56%),年龄最小患儿为刚生

生后20d,最大患儿为14岁,平均年龄为3.85岁。静脉留置

针的使用率占我院儿科总住院人数的69%。收集患儿中小

儿肺炎者42例(23.33%),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惊厥者38

例(21.1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9例(10.56%),惊厥持续

状态11例(6.11%),抽搐原因待查9例(5.0%),其他61例

作者单位:130000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

(33.89%),平均住院天数为(8.9±0.6)d。

1.2操作过程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

置针,敷贴采用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生产的6留置针敷贴。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留置针的型号。

治疗盘内放有碘伏、消毒后的棉签、留置针1套、胶布、止

血带、自粘绷带、剃毛刀、输液器及输液袋。

选择患儿的浅表静脉,如头皮、手背、足背静脉,尽量选择

粗直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的血管。对年龄较小的早产儿及婴

幼儿,最好选用头皮的正中静脉及双侧的颞浅静脉,头皮静脉

置管时,一定要剃去局部头发。对于血管滑动不固定的患儿,

护士以左手绷紧患儿皮肤,针头直压血管成15度角,并快速

进针,这样易穿刺成功。护士在穿刺前固定好患儿头部及肢

体,检查无破损后打开留置针,将输液器头皮针头直插人留置

针管的肝素帽内,排尽管内空气,穿刺部位皮肤需常规消毒为

5em×5em。右手持针翼,左手去除针套并旋转针芯松动

外套管,然后绷紧皮肤,针头斜面向上,持针翼以15。~30。角

直刺静脉,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右手持针翼不

动,左手持Y型接口,将套管送人血管,拔出针芯,松开止血

带,打开调节器。用食指按压导管后座,固定针座,用无菌敷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