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 (112) 陈宜明等《晨曦—解放上海》

 艺苑小屋蓉 2015-06-23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112) 陈宜明等《晨曦—解放上海》 - 艺渊阁 - 艺渊阁的博客

112、晨曦——解放上海  陈宜明 颜秉卿 任今今 2011作

112、晨曦——解放上海 2011

  陈宜明、颜秉卿、任今今

  年代2011-2020年尺寸250×350cm

  材料油画

  简介

  晨曦——上海解放 在这幅画中,艺术家没有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而是描绘了当年解放军官兵在入驻上海城后,夜宿街头巷尾,迎来新生城市第一个清晨的景象。解放军的这一爱民之举,至今在上海人民中传为美谈。作品通过对街头场景和解放军战士在清晨酣睡的细节刻画,反映了解放军的革命纪律和人民子弟兵的本质,富有感人的抒情性,同时画面也衬托了新生的上海的和谐安宁。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任市长陈毅曾经形象地说:“上海之战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那些珍贵的瓷器打碎。”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112) 陈宜明等《晨曦—解放上海》 - 艺渊阁 - 艺渊阁的博客

                                                           陈宜明 

 陈宜明 1950生于上海。1968年作为知青赴黑龙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与刘宇廉、李斌合作的连环画《伤痕》《枫》等享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所未有的画风和对人性的表现成为“伤痕美术”的发端与代表作,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段华美篇章。

简介

陈宜明,祖籍江苏无锡。1950年12月生于上海,1968年作为知青赴黑龙江。1976年进哈尔滨画院。1982年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高研班。1985年进浙江美术学院执教。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油画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112) 陈宜明等《晨曦—解放上海》 - 艺渊阁 - 艺渊阁的博客

颜秉卿 

颜秉卿 1983  出生于上海2006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9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112) 陈宜明等《晨曦—解放上海》 - 艺渊阁 - 艺渊阁的博客

油画《拂晓》肖峰 宋韧 1979作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任市长陈毅曾经形象地说:“上海之战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那些珍贵的瓷器打碎。”

摘自“瓷器店里打老鼠!” 

        ——记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 

     胜利之师睡马路,美名天下传

 “正如陈毅元帅所言,我们取得了军政全胜。”与所有参加过上海战役的老兵一样,长期从事战史研究、著作等身的王辅一,至今还对当年那场特殊的城市解放战争记忆犹新。

 王辅一说:“渡江战役之前,第三野战军制定颁发了严格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当中共中央收到陈毅关于“入城守则”草案后,毛泽东在来电上批复了8个

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解放军入城后,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甚至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王辅一回忆。

 为了不惊扰上海市民,蒙蒙细雨之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整夜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新华社随军记者艾煊这样写道:“战争给人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生活式样……今天,战士们甜蜜地躺在马路上做短暂的休息,大家在躺下时,都轻声地笑道:‘呱呱叫,平得很,就是凉一点。’慈祥的老太太,热情的青年学生,商店的老板、店员,都诚恳地请求战士们到他们的房子里去休息一下。可是战士婉谢了,他们不愿擅入民宅,他们不愿在这一小事上,开了麻烦群众的先例,开了违反人民军队传统的先例。”

 秦镜回忆:“部队模范地执行了城市政策纪律,在市区内一律不进民房,全部露宿在马路街头,谢绝一切物资慰劳,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赞扬。”

 “我的车开到一个路口,有位解放军战士告诉我,前边还有战斗,不安全,要我别过去,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对照国民党军队真是完全不一样。”荣毅仁曾这样回忆。

 当时,荣毅仁是上海三新银行董事兼经理、上海合丰公司董事、江苏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在荣氏家族中举足轻重。

 1949年年初,荣氏父子心情复杂,荣毅仁的太太杨鉴清,已托人在香港租好房子,准备在“形势紧迫”时,迁居香港。

 这一天的见闻以及随后人民解放军的模范城市政策,让荣毅仁改变了主意,荣家留了下来。

 上海人民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场合,第一次同自己的军队见了面。

 “我们有的战士大小便都拉在了身上。”罗维道永远都忘不了,81师的官兵为了执行纪律,都不敢上厕所。

 “上海老百姓一走近我们的战士,很快就掩鼻而去,他们纷纷说,官兵们身上怎么这样臭?”罗维道回忆。

 “在上海战役中,我们师模范遵守纪律,得到了上级表扬。”陈茂辉回忆,他们不仅做到了一切缴获归公,而且在俘虏很多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战士去搜俘虏的腰包。

 “渡过苏州河之后,我们在向吴淞口追歼逃敌的途中,截获了敌人60多辆卡车的物资。”陈茂辉回忆,他们当时并没有注意车上到底是什么东西,派人把这些东西交给了上海市军委会。

 “然而,在上海市解放一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上海市人民银行却向我师发出了特殊的邀请。”陈茂辉说,此时,他们才知道,卡车上的物资全是黄金、银元宝等贵重物品。

 当然,也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上海战役一结束,我们奉命撤出。”黄浩回忆,途中休息吃中饭时,团政治处的一位干事,是上海人,通过朋友了解到旁边有个美国新闻处,想去了解新闻。

 “美国新闻处‘热情’接待了他,并请我们部队去看了一场电影。”黄浩回忆,团首长带全团都去,看的是无声电影,银幕上有中文字幕。

 “就是看了这场电影,出事了。”黄浩说,当时谁都不知道,这是一个特务机关。

 “不久之后,美国合众国际社歪曲报道了此事,说是解放军擅自到美国新闻处看电影。”黄浩说,中央先知道这件事,后来陈毅大怒,他们的团长和政委作了深刻检查。

 黄浩回忆,去美国特务机关看电影,在解放上海各部队中,出了个“显赫”一时的“洋相”。

 解放军严格的警卫,还引起了国母宋庆龄的误会。

 5月27日,上海一解放,毛泽东立即派警卫部队,赶到宋庆龄寓所,为她站岗护卫。

 “接受任务的27军,既感到光荣,又感到压力很大。”秦叔谨回忆,为防止坏人混入,他们制定了一条不太通情理的规定——只准出,不准进。

 一天,宋庆龄外出有事,乘车回家时,被战士们挡在门口。宋庆龄的随员下车作了解释。战士们说,他们不认识她,先不能进去,他们要请示上级。

 宋庆龄生气了,掉转车头,直接开到了三野司令部,当面找陈毅告了一状。

 后来,27军当面向宋庆龄赔礼道歉,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