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你入职前做的人才测试,其实是企业从这个人手上租来的

 汕头能率 2015-06-23
导语

北森在商业模式上做了改动,将“卖软件让客户安装”变成了如今的“租用模式”


文 | 本刊记者 崔玲 编辑 | 萧三匝


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CEO纪伟国喜欢用人才测评的结果来定义自己:“我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人,希望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种不安分的基因,促使他联合高中同学王朝晖做起了人才测评软件的生意。


那是2002年,两人拿出仅有的20万家当,投身创业。起初,他们试图将软件卖给高校,但发现,国内的学校并没有太多钱购买软件。“学生宁可花十块钱去买一瓶可乐,也不愿意去做一次性格测试。”随即,北森测评将目光投向了企业客户。



北森测评CEO纪伟国卖的不是软件


虽然对于第一家企业客户的印象已经模糊,但是与高校相比,人才测评软件在企业中的价值显然更大。“刚开始,用我们软件的都是尝鲜者。”纪伟国坦陈,渐渐地,随着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北森的人才测评不再被视为占星和算命工具,“当你击中了用户需求,业务自然会起来。”


彼时,人才测评通过填写纸质问卷完成,用人单位再将结果输入电脑,过程繁琐。北森则改变了这一方式,直接让用户在网上完成测评,提升了企业效率,很快打开了局面。


找准定位后,北森的发展渐入佳境。从2004年开始,公司的业绩每年都有80%-90%的上升空间。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纪伟国开始有点“不安分”了。北森算得上是国内第一批涉足人才测评的软件公司,但到了2008年,人才测评软件的发展进入了爆发期,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保持住先发优势,必须要升级产品。



北森测评名列《中国企业家》未来之星-2015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排行榜第二十名


招聘是与人才测评粘合度最高的一个环节,北森尝试将测评整合到招聘系统中,形成链条。“这样客户就离不开你了。”不过,发展的过程并不顺利,在纪伟国看来,原因并不复杂:“这种东西根本不是投几十万能做出来的,投入很大,而我们的钱不够。”


2009年底,已经成立了七年的北森测评着手融资。在2010年年中,拿到了深创投的投资,在资本的作用下,企业的规模迅速放大。


因为产品研发成本高,价格也高。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了快速打开市场,北森在商业模式上做了改动,将“卖软件让客户安装”变成了如今的“租用模式”。北森为企业提供账户,企业通过登录账户进行人才测评和招聘管理。数据库由北森来维护,但客户之间的数据是隔离的,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无意中,北森从一家软件公司成为了一家SaaS公司(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而在2009年公司开启这一业务模式时,这还只是一个概念,尚未形成风潮。要知道,国内包括用友、金蝶等在内的竞争对手,都还是采用对其客户进行安装软件的模式运作。纪伟国对《中国企业家》回忆说,“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SaaS模式,我们给自己的定义是订阅模式。后来,我们招CTO的时候,是他告诉我,厂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提供软件,客户根据自己实际需求,向其订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订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的模式,叫SaaS模式,我才恍然大悟。”


实际上,这种“误打误撞”绝对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在于其核心业务测评本身天生就带有SaaS的基因。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人力资源业务不像财务软件一样涉及安全的问题,将人力资源的数据储存在软件公司的服务器上,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与此相呼应的是,国外的SaaS模式发展得风生水起。成立于1999年的Salesforce是最早采用SaaS业务模式的企业,2004年登陆纽交所后,上升势头凶猛。到2013年,占据了《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首位。纪伟国介绍认为,也就是从2010年左右,随着Salesforce的成功,大家逐渐开始认可SaaS模式,这也让整个软件业的风向发生了改变。IBM、Oracle、思爱普(SAP)、微软等软件巨头纷纷意识到SaaS及按需计算的重要性,开始拥抱SaaS模式,整个市场活跃起来。北森作为国内最早采用这种业务模式的公司,在苦熬了八年创业之后,终获风投的追捧。


纪伟国毫不讳言,在他看来,即使2010年北森拿到第一笔融资之后,大家都还没有看懂SaaS,从B轮融资开始,投资人才开始对这种模式的理解渐渐加深:“我也接触过很多投资人,我觉得国内懂SaaS模式的,也就是经纬创投等几家为数不多的公司中的几个人而已。”


2013年年初,北森拿到了经纬创投、红杉资本的共计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4月,北森又拿到了来自经纬创投与青宥仟和联合领投、红杉资本继续跟投的1.1亿元C轮投资。


经纬创投左凌烨认为,之所以在这两三年内密集的向北森投资,在于“参照美国SaaS市场的发展时间表,中国这个领域投资的时间成熟了。”北森进入他们视野的原因很简单,作为国内最早抓HR需求的企业,如今北森的年收入接近1亿元,拥有4000多家大型企业客户,其中包括不乏京东、支付宝、中粮、伊利、蒙牛等行业巨头,占到国内人才测评和企业招聘管理市场份额的70%。


除了对于业务模式的认可,吸引投资人的在于北森的服务对象。纪伟国笑言,眼下国内在终端消费领域,没有被发现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而B2B的领域,因为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机会不少。“我跟投资人也聊过,美国市场风投的资金流向,B2C公司与B2B公司的比例大致在6:4,但是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只有几百比一。一方面,说明大家对我们不够重视,另外一方面,也表明这个市场的机会很大。”


暗含于此的逻辑是,企业级的服务最需要考虑的是场景。“对于很多企业的HR而言,还是需要在办公室里完成工作。虽然大家随时随地带手机,但办公离不开PC。”这意味着,企业服务领域依然严重依赖互联网,移动互联的创客们不容易找到颠覆的机会。


眼下,算得上是北森发展的最好时机,纪伟国表示,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对产品进行打磨,同时,国内人力成本以每年15%的速度在上升,这对企业如何提升人才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0年进入招聘领域后,我们将打造一个人才管理平台,涵盖从招聘、测评、OA等多个环节。”借助北森的先发优势,“企业在认可了你的测评和招聘软件后,也很容易认可其它的软件,对企业而言,一旦租用后,使用的稳定性和忠诚度都很高。”虽然有大量的人力数据在手,纪伟国对进入其它领域毫无兴趣:“首先,这些数据虽然存在我们的数据库中,但这是用户的数据,我们无权使用。第二,围绕人力资源的模块实在太多,我们十年都做不完。”在很多互联网公司追求大而全的时候,北森做出的选择是“精而美”。


谈及未来,纪伟国给北森提出的要求是“客户成功服务”。这个看上去非常无趣的标签,实际上暗示了北森的盈利模式。SaaS的一个特点是,对于各个业务模块,早期是无法产生利润的。“开发一个软件的成本可能是在50万左右,但是你第一年的租金,也可能只有10万。对我们来说,留住一个客户的价值要大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价值。所以,‘客户成功服务’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不断的要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纵使有一天我们的产品不卖了,但是我们仍然能产生利润。”纪伟国表示,这也让北森在成立十二年之后的今天,依然保持有创业者的心态,“每三个月,我们都会调整思路和想法,研发新的功能和模式,留住客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