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湖秋月

 上丰图 2015-06-24
 

 
     《平湖秋月》又名《醉太平》,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又有说以江南丝竹八大套中的《欢歌》发展而成,此曲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

    20世纪30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这是广东音乐抒情乐曲中的佳品。曲属大单乐段体,小巧玲珑,旋律秀美,流畅如歌,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曲调采用了浙江的民间音乐,但又有广东音乐的风格,乐曲由高胡拉出优美的旋律,乐队稍加点缀,刻画了晚风轻拂,水波微漾,素月幽静的秋夜美景。

    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全曲一气呵成,流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曲旋律进行起伏徐缓,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现。音乐连绵且内涵丰富,令人联想起月明风清、湖光水色、曲径通幽的秋夜美景。那平和与细腻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般的朦胧和优美的意境。

    此曲在粤乐中,以高胡演奏和小合奏最为普及,用古筝弹奏则另有一种诗情画意的味道。

——摘自  中国古曲网


        作为西湖十景中的一景,从南宋时起,并无固定景址。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所描写的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撰有一副楹联: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