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不是回避问题的人,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 几只怪鸟叽叽喳喳的,各种解读。看见我的中指了吗? @婷夢 说得很对,以我的性格,看见了不回击不可能。回击了势必戳对方要害,那么对方就会来胡搅蛮缠。 所以,从今年3月以后,我就明显觉得刷雪球成了负累。我已经找不到有效的内容分享和流畅的沟通了。但回帖区的负能量越来越多。 我是被“大V”的,我从来都没拿自己当过大V。我痛恨各种绑架。那么松绑的方式就是:我做回我的摩托党。 有讥笑说:离开了雪球我什么都不是。 哈哈哈,得是多屌丝的人才能做出这种推断。如果现在我不刷雪球,约个饭局,在座的都会是懂我爱我也为我所爱的人。 如果一定要说网络上的存在感,那么我只需回到某网启用老ID,写一篇《囧恩死而未亡》,书党和剧党将水火不容地打上一星期架。 在其它几个平行世界里的关注者,数量远超雪球。 我闭嘴,大抵上和其它人闭嘴一样。只是想让这些吃孙喝孙不谢孙的恶用户,被恶狠狠地收割一次。与其它人不同,在他们被收割后,我会来无情嘲弄。 戾气和刻薄本就是我劣根。 ———————————————————————————— 至于说雪球。 我只想问问:什么是雪球的细胞?什么是立球之本? 某网站当年也试过做大平台,让很多读书的、看电影的、唱歌的互相撕逼。后来发现除了热度增加以外,核心的分享者越来越少,深度交流也越来越少。这时候才反思:读书看电影唱歌好像是很私人的事情哦?听死亡金属的不可能喜欢爵士,追小鲜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金属礼。于是开始认真做圈层。 在很多核心ID饱受攻击潜水后,推出了金羊毛计划。这个计划的名字或许就是怀念那些出走的人。很好笑的是,那些出走的人后来培育了另一家网站。甚至最后导致两个网站业务趋同。 我在写投笔的时候提到过新的观影模式(私人影院)。其实我很清楚,那就是某站的落地加盟商。统一购买版权,然后供给高要求观影者。甚至唱歌的也可以落地在livehouse。但我什么也不会说,尊重来得太晚,热情已经消散。 同样的,投资(投机)也是很私人的事情。同样做一个股票,不同体系不同投资理念的人,有的会买入,有的会卖出。如果不同属性的投资者不能找到自己的群落,进行深度交流,那么只能在混乱中制造混乱。 社会的细胞是家庭,那么雪球的细胞呢? 是否需要考虑圈层或者小站在维护深度交流环境的作用? 如果有疑问,请统计一下实验性组织@603学研社 为今日话题提供的素材。要知道,这些作者几乎都是普普通通,没有太多投资经验的普通球友,一旦给他们深度的交流环境,立刻就能体现出“交流产生价值”。 KEY:建立保护深度交流的环境,例如圈层或小站。并开发一定的工具,如在线协作成文工具。 雪球前段兜售组合,是纯收益率的拼杀。我一直自问:这种产品,怎么说明它的风险?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每个组合的风险是不同的。这种风险由组合个股风险、仓位控制风险、主理人操作风险叠加构成。 在投资界,如果不能评估风险,那么一切收益率都是虚的。 但雪球宁可为了这一场PK赛,放弃掉自己最核心的内容分享。在卖组合那几个月,雪球话题简直没法看。 也正是这样的一场变革后,内容分享者连基本的尊重都不再有。从传播学上来说,这是一个情绪传导的结果。 尊重不等于赞同,这个理念无需来嘲讽,任何一个分享者都懂。甚至在用户表达不满后,雪球的口吻仍然是“这些用户很幼稚”。 请问,回帖区出现“我不能赞同你的意见”和“你个傻逼”是一个意思吗? 雪球的核心问题不是规范,也不是规则,更不是IT狗的技术问题。是理念问题,是是否尊重内容分享,以内容交流作为立球之本的问题。 当然,对我以上言论,雪球的态度仍然是:这是我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是个幼稚的用户。 真的不要笑我幼稚,幼稚的我管理着并不比雪球小的团队。幼稚如我,应该是鲜少几个猜出雪球要干什么的: ![]() KEY:知识、传播知识、知识性创作与交流要得到尊重。就好像做新闻,真相要得到尊重。 我希望这个平台能做好,毕竟很多我喜欢的人在这里。但在内容分享者(非指所谓的大V,指整个分享群体)受到必要的尊重以前,我不会继续进行严肃的内容分享,这不是什么要挟,也不是什么自以为是,这只是一种态度,我是一个从来都会表明自己态度的人。 在微博闲扯淡也一样,在603挖功课更赚钱。没有好的大圈子,我选择玩好自己的小圈子。 |
|
来自: 昵称2532915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