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些不敬,但从传统对男性审美的角度来看蔡康永,他有点娘。 他个子不高,说话总是轻柔温软的,甚至会有一丝轻微的嗲气。举手投足间少了几分男性的英武,多了一些女性的阴柔,有时候衬得旁边的小S还更爷们儿几分。 但这不妨碍我们敬他是条汉子,铁骨铮铮,如假包换。 昨天,微博上#蔡康永失控痛哭#的热门话题,短短时间内就收获超过了5000万次的阅读量。如果看了那期《奇葩说》的视频,你会不难发现“失控”和“痛哭”这些字眼有些过于标题党了。蔡康永并没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也没有在情绪缓和之后痛斥这个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误解和非难。他是这样说的:
蔡康永说他知道出柜之后会经历些什么,所以他不确定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得住。这应该是他发自心底得大实话。大富之家的少爷,从小被老来得子的父亲像个宝一样捧着,据说因为他小时候怕痛,死活不肯矫正牙齿,他父亲竟也依了他;上流社会的名门,脸面上的规矩顾忌可能也还是会多一些的。要不是14年前在节目里被老奸巨猾的李敖逼得出了柜,不知道他会在柜子里藏多久。出了柜子之后,他经历的误解、白眼、歧视,我们也无从感同身受。娓娓道来,难免哽咽,几分钟的真情流露,说尽了一个十分成功的“边缘”人士的——无奈。 “我们不是妖怪。”这是蔡康永那番话被转载得最多的一句。连一旁强悍泼辣的金星都忍不住落泪了,短短不到7分钟的点评,应该能在中国电视史上排得上几个“最”了:可以说“最动人”,也可以说“最有勇气”。但如果跳出“同性恋的社会认可”、“性少数群体平权”等等这些既定的讨论框架,把康永这番话放到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来看,我觉得这几分钟还能算得上“最理性”吧。 出柜的这14年以来,我们没有看到蔡康永在公开场合鼓励其他人“坦诚面对自己”,甚至很少看到他出现在一些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权益的集会和游行上。最近一次他为同性恋群体发声,还得追溯到4年前对吕丽萍孙海英反同言论的炮轰。以他的舆论影响力和巧舌如簧,他可以把同性恋群体的不满、忿恨甚至是怨恨表达得很有说服力,他要影响一些人,鼓动一些人,根本不用费太多的力气。 但是,然后呢? 他可能多想了这个问题,于是迟疑了。他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因为他知道好多人不可能像他一样走到行业最顶尖的位置,也因为他明白“我的手伸不过去救他们”。对,“理性”,这个本来是知识分子最本质的属性,这个可能是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已经快要遗失的品质,如今在蔡康永身上如此鲜活。 一个随便说几句话就能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人,依旧保有一份冷静和理性,在现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中,是难能可贵的。 过分简单化非黑即白的“情绪”,是网络中最容易被传递的东西。一家婚恋网站“坚持贩卖儿童死刑”的营销图文,可以在朋友圈获得成千上万次转发,引来喊杀声一片,而坚持“罚当其罪”的理性声音却被淹没;一个主持人用了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汇,提了几个出于常识的疑问,就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喊“下课”。一个“杀”,一个“滚”,伴随着一次次转发,迅速在网络上扩散,然后是各种愤怒、仇恨…… 但是,然后呢?为什么不能乱杀?“死亡”还是“牺牲”?为什么要慎出柜?可能少有人会本着“理性”二字去多想一点。中国大陆是这样,香港、台湾可能都是这样。 蔡康永说有自己“柔软”的地方,但这恰恰是他最难以被打败的品质,一个人不是因为坚强才变得坚强,而是因为柔软才能真正坚强。 敬他是条真汉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