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岁一汽退休职工 跟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

 埂溪书楼 2015-06-24

85岁一汽退休职工 跟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

资讯 > 吉林 > 长春 >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刘阳 时间:2014-09-24 06:53:38 编辑:刘双
0

[导读]50年前,徐承荣进入一汽总装车间,负责车间内部物资的流转。其工作实质是把螺丝、螺母等材料从仓库运送到组装线旁。

85岁的徐承荣(中)和儿子(左)儿媳妇(右)退休前都是一汽的员工 本报记者 刘阳 摄

■开栏语

谁都有梦想。个人的梦想往往包容在家庭的梦想当中,和睦、幸福、健康或许是所有家庭共同的期盼。家庭集合在一起,构成我们这个国家。所有家庭的梦想集合在一起,就成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在国庆65周年之际,我们推出这样一组报道,旨在通过一位位老人的人生经历,反映我们生活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他们,反映我们个人、家庭和国家梦想的变化。

9月22日午后,长春市岱山公园附近的汽车厂43街区内一片安静。85岁的徐承荣老人坐在靠窗的沙发上,秋日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暖洋洋的。35年前,老人从一汽总装车间退休,那时候她不知亲眼目睹了多少“老解放”从组装线上出发,开往全国各地。如今她的两个孙子都买了私家车,一个电话打过去,孙子就会开着车来接她。“小轿车坐着晕车,我不爱坐,不如公交车得劲。”说这话时,老人满是笑容,褶皱堆满了脸。

■流金岁月

从送走老解放到坐上小轿车

50年前,徐承荣进入一汽总装车间,负责车间内部物资的流转。其工作实质是把螺丝、螺母等材料从仓库运送到组装线旁。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细节已经渐渐淡出,但那时的辛苦和热情,始终记忆犹新。“也没有小推车啥的,装着螺丝、螺母的铁箱子几十斤沉,就那么拎着送过去,一天至少得送几十趟。”徐承荣说,“组装线白天晚上都不停,我们三班倒。”

生活物资匮乏是徐承荣这一代人共同的经历。老人育有三子一女,全家六口生活在单位分的一间十几平方米小屋内,卫生间和厨房是三家共用的。

“他们(子女)都是上下铺,孩子们学习就是在床上支一个小桌子,用手电筒照亮。”徐承荣说,早晨起来,几家人排队上厕所。在那段时期,这一幕几乎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家庭中上演。与之对应的还有需要凭票购买的粮食和肉制品。

徐承荣的老伴比她大7岁,在一汽发动机厂上班,2001年病故。

1979年,50岁的徐承荣退休,“闺女接我的班也进了一汽。”那时她退休工资是39块5。“之后一直涨,现在我每个月能开2200多块了。”

徐承荣在工厂的那段时间,正是老解放货车大量生产的阶段,她不知亲眼目睹了多少辆军绿色的“大鼻子”,从组装线上驶向全国各地。

前几年,长孙购买了整个大家庭的第一辆小轿车,是一汽生产的。这让徐承荣感到特别开心,“跟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以前也不敢想自己家也能有一辆。”

长孙提车回来,接上父母,直接来到了奶奶家楼下,要带奶奶去兜风,徐承荣坐上孙子的车,在小区外侧绕行一圈。

■夕阳红

健身 打小麻将 看相亲节目

徐承荣如今和三儿子住在一起,房子是老人租的,2楼,老式的两室一厅。

“原来单位分的福利房在4楼,我上下楼不方便,就把那个租出去了。”其实选择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长子的家只隔着几栋楼,次子距离这里也不远。

刚退休那阵,徐承荣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带小孩,第三代的4个孩子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小孩衣服、裤子和鞋啥的,都是我给做的。”

记者来的这天,徐承荣的外孙刚好在家,在新加坡求学的他,利用最后一个暑假回来陪陪外婆,一个月后他就将回到新加坡开始工作。

孙子辈的几个孩子长大以后,老人开始了规律而闲适的退休生活。

早晨去不远处的公园,跟其他老人一起跳老年健身操。健身归来,就拉着小车去早市,然后回来准备午饭。饭后多数时候都会睡一觉,偶尔跟邻居们打打小麻将,5毛钱的。“我这些退休金,平时开销,再打打小麻将是足够了。”

尽管头发已经全白,但徐承荣的身体很健康,头脑也很清晰,只是有点冠心病。

徐承荣最喜欢看的就是相亲节目,“以前搞对象,都得要介绍人。”徐承荣很愿意跟人分享她看相亲节目的体会,“现在多好,上电视找对象。”

家里的晚辈在节假日等闲暇时,会带着徐承荣出去旅游。今年上半年,全家去了哈尔滨。“他们开车,我和老儿子坐动车,因为我晕车。”这次出行,让徐承荣感觉到了不便,“年纪大了,出趟门得有人跟着,怪麻烦的。”

■儿孙福

一家三辈12口工作在一汽

徐承荣的全家,连病故的老伴儿在内,三辈共12口人在一汽工作。除了四个子女和其伴侣之外,第三代的长孙和孙女也都进入了一汽。

正说着,老人的长子于永波和长媳张翠珍来看望她。“晚上在这吃,正好陪我打麻将。”老人坐在床上,朝儿子儿媳说。

今年63岁的于永波1970年进入一汽车身厂,油漆车间、宣传组,然后是车间质检员。张翠珍比他小两岁,从发动机厂退休。

30多年前,于永波的父亲就托熟人,把自己的长子介绍给同车间的张翠珍。认识方式是当时最流行的介绍人介绍,两岁是那个年代的最佳年龄差,结婚生子年龄也符合当时的“时尚”。

“那时候规定,男性满27周岁,女性满25周岁,才能登记结婚。”于永波说,“当时都是结婚就要小孩,我们俩也是。”

于永波工作10多年后,老解放汽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东风141开始成为一汽生产的主力车型,再之后是平头卡车。可以说这些车型的变迁,印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徐承荣和于永波母子相传,是这一发展过程的亲历者。

于永波2006年退养,2011年正式退休。

退养那几年,月工资只有500元,当时正是儿子准备结婚买房的关键时期。于永波利用多年质检员的技术特长,给一些私企老板打工,贴补家用。直到2011年正式退休,他的退休金才涨到3200元。

“儿子说不让我在外边打工了,让我和他妈出去旅旅游。”于永波说,“其实我是待不住,但这次我要听儿子的建议,明年春节之后就彻底退休。”

于永波的儿子今年36岁,也在一汽上班,这几天正在大连出差。当年在父母的资助下,他在汽开区贷款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新房,婚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奶奶、爸爸和妈妈健康长寿,女儿健康长大,“工资能再涨点就更好了。”

采访结束前,记者提议给徐承荣和儿子儿媳照一张合影,老人高兴地答应了,并选好了背景,那是一面墙壁,上边挂着她和老伴补照的结婚照。

当摄影记者的镜头对准老人时,她的表情开始僵硬,放下相机,马上变得自然。“一辈子都是这样,就怕照相。”秋阳下,老人笑着。

  本报记者 袁静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