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念更新遍地是金-职工点题-评论频道-中工网

 壮志凌云2016 2015-06-24

  6月15日,东南网发布一篇题为《从北大硕士到装修工人 孙俊峰的传奇创业路》的文章,讲述北京大学社会学毕业的孙俊峰硕士,放弃来自好几个省市不同公务员岗位的选调机会,去当了一名装修工人。孙俊峰没几年就自己经营了装修队。他现在的装修队与上海柚子装修合作,每月能拿下20多个工地,营业额月超百万元。他说:“要不是做装修,我连房子都买不起。”他用装修赚来的辛苦钱,帮家里改善了居住环境,还置买了东西。

  有些大网站也有此文,不过把题名改了,有题为《北大硕士毕业后干装修两年内上海买房》,有题为《放弃公务员北大硕士干装修月入百万》,似乎小编有意突出创业即可财源滚滚。只是从文章的内文看,并没说干装修的硕士生是在上海买房,而其月入百万是装修队的营业额,而不是个人可支配的收入。但此文毕竟包含正能量——勤奋加智慧的劳动可以致富。更为可喜的是,从网民的评论来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值得称道的变化。有的评论说:“靠劳动吃饭,做什么都该理直气壮!社会学专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也是一种学习!”还有的评论称:“知识就是力量,他比那些没读过书的人更有头脑。”当然,仍会有哀叹:“真的是社会的悲哀!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他,他居然去搞装修!”

  可以看到,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修正着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观念。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高学历者需要适应市场的选择,能自食其力才可贵,劳动致富才让人安心。已远不像10多年前,当北大中文系学子陆步轩开肉店卖肉被媒体披露后,招致社会泾渭分明的大争论,被称为“陆步轩现象”,引发人们对就业观念、人才标准、社会分配等众多问题的反思。吵翻天的争论,让陆步轩也得到“好处”,被调入一档案馆工作。而陆步轩自己不认为4年的卖肉生涯是人生中可庆贺的收获,早已不在肉案前操刀的他,2013年4月受邀回母校演讲时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10多年后,人们主流观念不再是高学历的名校学子就不应是劳力者,而是更多的人认为,人才首先是能够自食其力,依靠劳动所得的人都应该受到尊重。而社会新观念,也让高学历的学子就业和创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渠道与平和心理。所谓的观念一新,遍地是金。

  然而,也要警惕“遍地是金”演变成拜金主义。因为社会舆论,变得偏重于金钱才是成功人士奖章的导向,就像对硕士到装修工人的创业报道,编辑把题目改成突出赚钱多来证明成功。固然,金钱是对劳动的奖赏,但快乐诚实的劳动并不一定同所得的金钱等量。只要是诚实的劳动,都是光荣和美丽的。就如大学生创业就业,能日进斗金、夜进斗银固然好,可自食其力并能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劳动就是人生的成功。可惜在物欲横流之中,钱币会成为人们选择的导向。

  当社会进化到人们的劳动不分贵贱,劳动不仅是人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是一种对事业的追求,人们在不同的劳动中都能感受到社会积极评价,那么这样的社会观念更新,就会真的遍地是金了,因为劳动就是真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