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重难点

 长沙7喜 2015-06-24

2015年北京中考已经落下帷幕,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对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不仅是对2015年中考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2016年的中考命题趋势的展望。希望借此与2016年即将参加中考的广大考生共勉。

——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语文教研


一、试卷总览

命题原则

1.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

2.体现减负要求,为不同层次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成就搭建平台。

3.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4.科学规划,各板块考查方向明确、相互为用,立意明确,布局合理。

5. 考题灵活性增强,应试性减弱,从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方向发展。

6. 重视于对考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 试卷主要特点

  • 形式上:考查形式向高考模式靠拢。

  • 题型上:多种新题型出现。

3.考点上:更贴合中考说明规定考点,增加汉字基本特点、汉字书写等知识点的考查,考点更加全面。

4. 内容上:强调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注重课内知识,强调课内知识的活学活用;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5. 创新上: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思维,能够打破“框架”思维,能基于现实生活进行想象和创造;更加注重试题的语文特色、文学性和文化内涵。

6. 能力上:

积累运用能力:知识的丰富性加强,要求学生见多识广。

知识迁移能力: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外到生活。

灵活应变能力:基础知识多赋予文学背景来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减少。

综合运用能力:跨学科考查是明显的趋势,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语文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考查同学真正把语文活学活用起来。


  • 试卷的内容及分数分配


基础-运用

文言文阅读

名著阅读

现代文阅读

作文

27分(21+6)

8

7

28分(8+11+9)

50


  • 每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


题型

考查知识点

基础运用

1(1)书法鉴赏

题型:通过欣赏书法作品,作品特点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1(2)运用正楷书写汉字

题型:将“为人民服务”用正楷书写在田字格中

2(1)字音/笔顺

题型:阅读文段,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

2(2)语句衔接

题型: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3.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

题型:观察匾额,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的一项是

4.补充对联

题型:下面是悼念鲁迅先生一副挽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作品名称和刊物名称,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

5.成语与修辞

题型:“三十六计”中计谋的定名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6.标点符号及其作用

题型:根据语段,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7.口语交际

题型:以班长的身份依据“参观须知”向同学们提出要求,限30字以内

8(1)成语理解

题型:通过阅读连环画,理解“精忠报国”的“精忠”最恰当的一项是

8(2)补写文字

题型:根据图画内容,补写一段文字,20-30字

基础运用

难点

基础运用的考查形式这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考查形式为选择、语言表述相结合为主。本次考试第一小题、第三题把书法鉴赏与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结合在一起考查,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书写。其中,第四题的结合作品补充对联,第五题的成语典故与修辞的结合,第八题成语理解极具文化色彩。第七题、第八题根据语境用语言表述,如果平时只是死记硬背,那么此时好像不好用了。因为我们的考试在往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

默写+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难度大

本次考查《三国演义》《红岩》,《三国演义》给出九幅图,情节为“空城计”。这一情节出现在三国演义第95回,完整题目为“马谡拒谏失街亭,武候弹琴退仲达”。另外,考查到结合京剧表演写出在京剧舞台上诸葛亮的扮演生行。

《红岩》主要考查通过相关情节写出相应的烈士

默写

记忆型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记壮词以寄之》

理解性默写——《论语》

文言文

《岳阳楼记》与《游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实词解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有去国怀乡

翻译语句:春和景明

时有小舫往来

文意理解:结合文章中情感抒发填写相应景物;联系“迁客骚人”和袁中道分析二者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的原因。

科幻小说

考点:行文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用四字词语对人物心情进行概括,难度不大。与2014年相比形式上是填词的形式,实际上就是我们之前行文思路题概括人物心理和情感的题型。对于概括形式,题干要求要用四字词概括,对同学来说需要注意。

考点:小说情节的作用

题型:对话在小说情节中的推动作用。

考点:小说主题的分析

题型:分析小说的主题;提出关于主题的一个问题;陈述自己的理由。

说明文

考点:说明文语言

题型:选词填空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考点:图文分析与概括

题型:本道题考查同学图文理解理解能力,类似于之前综合性学习的读图题,需要同学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读出图片的信息。

题型:材料链接题

本题考查的是印证型材料链接题,学生须通读全文,理解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点,然后找出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的内容。

议论文

考点:中心论点的分析

题型: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你的认识是什么。

本道题弱化了文体的知识点,让同学讨论对于论题的认识,实际上是考查同学对中心论点的认识。

考点:论证思路

题型: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

考点:结合实际谈理解和感悟

题型: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




二、典型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科幻小说

今年中考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科幻小说登上了中考历史的舞台,从两次模拟题来看,很多城区就考查了科幻小说,东学堂语文中考冲刺班中也对科幻小说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今年之所以会考查科幻小说,一方面是因为2015中考说明中有一篇示例——《机器人罗比》;另一方面,在语文中考创新的改革浪潮下,科幻小说成为了考查的热点。

这篇科幻小说《超级智能住宅》共1800字,与以往中考文章相比篇幅比较长,但是阅读难度中等偏下,其原因主要在于题型比较简单以及文章理解难度降低。

在具体答题上,偏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弱化题型和答题格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后的阅读不能仅以题型为切入点,或是寻找模式化的解题套路。

因此,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应该是以能力为出发点,从考点切入,从知识的考查方向去训练,并且长期坚持,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科幻小说阅读:《超级智能住宅》

特点:

1.题材新颖,想象大胆合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引起同学的阅读兴趣;

2.文体变化,近五年的考题中,除了2011年考查小说《鞋》之外,其余都是考查同学抒情散文的阅读,2015年中考转变文体,考查了同学科幻小说。

3.题型设置变化,概括文章内容一改去年“事件+情感”形式,只要求学生用四个字概括人物心情;选入了中考说明示例中根据文章提问题的题型。

【真题展示】

18.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 (2分)
20.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19.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4分)

【解析】

18.解析:本体是一道概括文章情节的行文思路题,结合题干,两处空白应该填写的是对房子行为的总结,而且需要按照房子主人的视角给出评价。


1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分析情节细节与全文关系的能力。学生需要首先明确全文情节,再在所有对话中找出暗示、影响情节走向的,进行分析。学生在阅读时,一边要看着“眼前的”细节,一边要时刻思考整体的情节走向,思考作者安排这些细节是否独具匠心,又匠心何在。


20.解析:这是一道全新的题型,需要学生掌握全文情节和主题的同时,能够根据主题内容出题“考别人”。这样不仅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还从侧面展现了学生分析主旨的思维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中考新趋势。今后的文学类阅读,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把握,仅靠熟记答题公式很可能无法满足未来北京中考语文的需要了。

本次小说阅读中,后两道大题都要求考生从自己的角度分析出文章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越来越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性,而非借助于以往考试的经验答题,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将是未来中考阅读的新方向。


三、易错题目点评

1.易错题目

易错题号

错误原因

2(1)

字音/笔顺

题型:阅读文段,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

笔顺这个考点难度不大,但是考生平时的课堂上很少有对笔顺的练习,所以这道题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陌生。如果考生平时没有很好的书写习惯,这道题是特别容易做错的。

3

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

题型:观察匾额,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的一项是

首先要清楚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是什么,但是有关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是什么考生很少在意,它也成为这张试卷中易错题之一。

5、8(1)

成语与修辞、成语理解

这两道题易错的原因是同学平时复习都把精力放在成语意思的理解上,定睛在如何做题上,但是对成语的典故和背后的故事关注的不多。这两道题考查同学是不是把成语的历史背景,背后的故事都了解清楚了。从另一个侧面讲,也考查了同学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2.难题

难题题号

不得分原因

13

名著阅读

《三国演义》给出九幅图,情节为“空城计”。这一情节出现在三国演义第95回,完整题目为“马谡拒谏失街亭,武候弹琴退仲达”。另外,考查到结合京剧表演写出在京剧舞台上诸葛亮的扮演生行。

四、总体评价

总体来看,2015年中考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课内——课外

2.跨学科考查,综合性加强。

3.注重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

4.语文和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

5.灵活性增强。

本次考试最大的变化是基础运用部分,其考查形式同于高考对基础知识的检测。

在基础运用部分,很多题型采取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内容上,有对书法作品的品析,有对名胜古迹匾额的分析,对联的考查,三十六计与成语,《最后一课》与标点符号,写一条参观须知,岳飞刺字连环画……

从前每道选择题只是单纯考查一个知识点,而现在知识的融合性更强,一道选择题中可能有多个考点。并且,很多考题给出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每个选项需要同学仔细考虑才能选出正确答案,灵活度很强。

名著阅读一改往日“死板”的风格,从之前只考一篇名著,到现在考查了两篇名著——《三国演义》和《红岩》,并且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具体的题型设置上,还加入了材料链接,这两部名著一部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一部是红色革命经典,两者又是今年新加的篇目,这正好和东学堂老师给大家的考前预测相一致。其实,早在2014年,东学堂语文就提出了回归阅读的理念,相信从这次考试来看,名著阅读在今后的考试中会越来越重要,同学们应引起重视。

情境写作的考查,体现了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这次考试采取了小作文二选一的形式,一个是让我们同学介绍一本名著的阅读经验,另一个是让同学写参观博物馆的感受。两篇小作文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从2015年的语文中考中,我们发现,语文不再是背一背就能拿高分的科目了,它需要同学在平日里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语文学习要基于课本,同时还要迁移到课外,它不仅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还在我们的课外阅读中,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2015年打破了语文考试的套路,给了我们颠覆性的改变。展望2016年中考,我们的心情是喜悦的,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也在考试中越来越重要,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为语文而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