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是在江汉路上有近百年历史的老火车站站台。这个循礼门老车站建于1916年,原为京汉线上的一个小站,主要用于货运。远远望去,红砖瓦房的高处“循礼门”三个字依然清晰可见。而站房背后已经被开发商拆成一片空地,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就是清代建筑。(见下图) 另一处是在武汉市市郊碉堡群。该碉堡群是1933年由武汉警备旅旅长叶蓬主持修建的。这是目前在全国保存和发现最大的战争碉堡群,是侵华日军铁证,也是一个城市的烙印。(见下图) 针对这种现状,我撰写了一篇内参消息。我以为:每个城市都有着或气势恢宏或多姿多彩的建筑遗存。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人为的破坏,留存至今的已为数寥寥。从目前城市的古建筑保护现状看,实在令人忧虑。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老建筑,却在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篇文章在内参上发表后,引起一定反响。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其他题材的同时,更需要增添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感。更需要深层次去理解:“一个城市需要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也需要一份历史的积淀”。 所以,我期盼所有爱好摄影的朋友们,你们要多扫街、多关注、多挖掘身边的人或事。
附:楚天都市报7月8日第二版的报道
武汉地铁集团回复人大建议 江汉路地铁站原定选址不变
本报讯(记者陈凌墨 通讯员刘义红韩红)为保护百年老建筑,江汉路地铁站是否该取消或另选址?昨日,武汉市地铁集团称,原定站位不会改变。 根据武汉地铁2号线规划,江汉路步行街上将建地铁站,拆迁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涉及13座百年左右的老建筑。 年初武汉两会上,熊汉仙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保护老建筑、更改地铁规划的建议案,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及众多市民也呼吁“留住城市的历史见证,不要让百年老街论为‘半边街’”。本报多次报道后,各方关注如潮。 昨日,武汉地铁集团对代表建议案给出答复称,根据代表建议,地铁集团组织设计单位,对江汉路站站位重新进行了研究。 地铁集团认为,江汉路每天客流超过25万人次,江汉路站的设置,对于提高江汉路地段客流的集散速度,解决客流拥堵现象,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从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地铁6号线换乘的便捷、客流吸引、施工风险等综合因素考虑,经反复研究论证,江汉路站维持现站位不变。现址最大限度避免了对保护性文物建筑的拆迁破坏,已经绕过了汉口银行、江汉关等历史老建筑。” 该集团总经理刘玉华说,对于拆迁的商铺,现已基本完成还建方案设计,百年老字号可继续在步行街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