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魁山针灸手法_针灸_久久健康网-9939.com

 ACUHERB 2015-06-24

认为,针灸是通过经络穴位,从外治内的医疗方法,做为一名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理、法、方、穴、术5种基本要领,而其中之“术”尤为奥妙精深,临床上采用何种针刺手法是疗效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常强调:“针刺手法,十分重要,没有辨证配穴,抓不住病机;没有熟练手法,也不能针到病除”。“难不在穴,在手法耳”。只有正确地操作针法,才能有好的疗效出硬。有时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还起决定性作用。尤其对一些急性病症,合适的针刺方法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之则会无效,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兹就郑老的针刺手法模式作一初探。
1揣穴
《难经》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之处。”郑老在临证时注重进针前以左手揣、按、循、摸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常用方法有:指切法、分拨法、按压法、旋转法、滚摇法、升降法等。其目的是:揣摸肌肉的厚薄、孔隙之大小,指感的位置;分拨穴位结构层的肌腱、血管;确定进针方向和深浅;辅助刺手进针;令气血宣散,下针不伤营卫。
2顺序
临床上郑老非常重视针刺穴位的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若处方中有头部、胸腹部、四肢部穴位时,则先针头部,次上肢,中胸腹,后下肢的顺序进行操作。若为同经穴位,则采用通经接气法,即从上至下,使气感按节传递。而特殊情况又特殊对待。如治疗崩漏,则先取脾经隐白穴益气统血,配肝经行间穴理气和血,再针人中穴提气摄血。若病原在下,则先针下后针上,病原在上则先针上后针下。四肢取穴,有时也用担截法。
3进针
主要采取右手快速进针法,左手辅助,如指切速刺法,刺入捻进法,但有时也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穴位采用缓慢捻进法、指压切入法、压针缓进法等。进针后,即根据辨证需要或采取徐缓推进毫针,或采取分段分部进针。但进针关键是针向病所。
4候气行针
郑老常告诫学生,每次进针后,必先候气至。气至感应医患两者均可察知,然后根据气至再使用手法。若针已至所定部位仍无气至,就应采用催气方法以使气至,常用方法是:退针至皮下,改变针刺方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地反复搜寻针感,以得气为止,或采用循按穴位附近,或弹振针柄,如法仍无气至,则可重新移动针刺部位或调整针刺方向,一般即可得气。行针时,左手在针穴上下、左右配合,一者可候气催气,另外还可关闭以使气至病所,刺手一侧指、腕、肩、腰协同用力于针,同时根据病位表里深浅来决定针刺和行气之部位,如病在浅表,就在天部产生感应;病在肌肉半表半里,就在人部产生针惑传导;病在脏腑等深层部位,就应在地部候到感应使之传导;另外,根据病情之虚实,而决定针法之补泻。郑老常采用复式补泻程式,虚证及针下空虚者,采用弹、捻、提、按、推等补法促使针下稍涩,产生热感传导以补其虚;实证及针下紧涩者,采用搓、摇、循、摄、飞等泻法,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以泻其实。他常强调,针刺操作的关键在于力达针尖,而不在针柄。补法常在得气后“推而内之”,针尖顶住惑觉,使针下有沉紧感;泻法常在得气后“动而伸之”,针尖拉住感觉,使针下由沉紧变松滑。烧山火补法是郑老常用的一种针刺补法,通过三进一退的运针过程融合提插、捻转、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手法中的补法于一体,以产生热感为目的;而透天凉手法则是在一进三退运针过程中各种泻法的综合运用,以产生凉感为目的。在运针过程中,郑老强调要主辅有序,有的放矢,对于处方中的主穴,常施以较重的手法,力求气至病所的效果,对辅穴则不追求过强的刺激,只求得气为度。同时郑老非常重视守气,认为守气是补泻手法的关键,补法守气即在施行补法后,左手配合,右手握针,使针尖持续顶着感觉向前向下用力捻1~3分钟,使针尖沉紧感加强,当达到一定程度后(患者能忍受),即可产生热补的效应;泻法守气即在施行泻法后,右手握针使针尖拉着感觉向外向后捻转,手不松开,持续拉着感觉守气1~3分钟,使针下空虚感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产生凉泻效应。
5时间
每穴行针1分钟左右,但主穴一般要守气1~3分钟,以保持针感感觉时间延长,加强针法的持续作用,使针感存在于整个留针过程中,所以郑老在留针期间很少复行针,而留针时问长短则依病情、穴位而定,一般情况下,手法得气后即出针,如风池穴、背俞穴;初病、年老体应患者或可留针10~15分钟,而一些顽症、痛症、痉孪、寒症等。须留针时间较长,一般在30分钟左右,甚者可达1小时以上,面部痉挛及长期胃痛等顽症还可采取局部埋针1~3天不止。留针完毕即可捻转出针。
郑老强调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必全神贯注,心手合一,左右协调,并要求病人情绪稳定,若病人匆匆赶来,则让其休息片刻以缓解紧张。在行针时,设法引导病人注意力,使其意念与针感同时作用,并不断询问病人感觉如何,不忽视病人痛苦。郑老针刺手法功深精妙,不论紧提慢按,紧按慢提,左右捻转等都包含着多个变化程式,捻转中融合了提插,提播中也包含了捻转。尤其在针体用力方法上,更体现了他的独到之处,看似操作针柄,但真正用力却在针尖,无论青龙摆尾,还是白虎摇头,都是在针尖产生补泻作用,并能随机调节针尖的力度、速度、幅度及针感的强度和传导,且随着每一操作环节的进行,病人都有特定的感觉表现。几十年的临床实践,郑老在充分继承家传手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历代诸家针刺术式的精华,创立了自成一体之针刺手法,其特点是:术式灵活丰富,临床应用得气快、感应强、传导快、刺激量可灵活调节,疗效显著,是一般针刺手法不可比拟的。上一篇:[原创]中医药产业化是振兴民间中医的好路子下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