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地养鱼零散经验收集(长时更新)

 昵称10680891 2015-06-24
  最重要的经验:勤于做养殖记录,勤于监测水质。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池塘出现问题时,可根据池塘之前的记录,找到对照,通过前后对照快速查出原因。

  池塘状况不对时,分析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1.水

  存不存在池塘缺氧问题?

  (水质分析仪;水色;浮头)

  存不存在池塘缺肥的问题?

  测总氮和总磷(一看总量,二看比例(5-12:1)

  存不存在底质恶化的问题?

  (氨氮;亚硝酸盐;下风口是否有许多不易消失的泡泡积累。)

  2.鱼

  存不存在疾病?(异常症状或行为;病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水体环境突变;用药不当;水质恶化;人为操作不当)

  施药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的问题?

  存不存在水环境条件以及施用方法影响药效的问题?

  具体经验细节:

  1.光对鱼苗有眩晕作用(自创),在晚上,用强光照射鱼苗,可观察到鱼苗呆呆地不动。

  2.大雨前,气压降低,池塘下风口有一层绿色的蔓子,透明度突然上升,就表明已出现倒藻现象,这时要千万注意池塘缺氧浮头。

  3.死鱼池塘水基本特点:水浑浊,藻相差,表层水有不易消散的泡泡(通常伴随有机皮膜)和蔓子。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指标异常,鱼吃食状态不活跃,底质溶氧低,PH值偏酸。

  4.硫酸铜使用的注意事项:有4个要注意的地方。首先,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窄,为0.5ppm—0.7ppm;其次, 其药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pH值的增多、有机物的增多和食盐的存在而减小。因此用药量应根据水条件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再者,硫酸铜溶解水温不宜超过60℃,否则容易失效。最后,硫酸铜常常与硫酸亚铁按5:2的比例混合使用对大多数寄生虫杀灭效果明显,但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但硫酸铜对小瓜虫无杀灭效果。

  5.研究表明:高密度精养条件下,投饵足量时1kg鲤鱼每天可产生1500mg的氨氮,假设不考虑藻类吸收或固体悬浮物吸附,可使池塘氨氮浓度维持在约1mg/l左右。

  6.池塘中合适的氮磷比为5-12:1,超出这个比例的结果就是,多的元素最终转化为有害物,少的元素最终成为藻类繁殖的限制因子。高温季节,养殖塘普遍存在缺磷的问题,人为施放磷肥时,应注意,水体不能浑,否则肥效要打折扣,如果水体浑浊,可以采用换水,施用菌种,或化学吸附剂提升水体透明度后再施。

  7.影响饲料系数的4个主要原因:

  首先,饲料配方的合理性(主要是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的质量)

  其次,投喂技术( 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投饵次数是由饲料通过鱼类消化道的时间来决定的,投饵率是以鱼类的最大饱食量为依据。例如: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过多,食物充满肠道,减少肠壁与饲料接触机会,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使饲料的消化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如果投喂次数和时间多变,鱼类饥饱不均,也会降低饲料利用率。)

  最后,水环境条件( 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活动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长,其利用率也低,例如鲤鱼在水温20—27℃时,对饲料利用率比14—15℃时大两倍以上。对于变温的鱼类来讲水温低时,饲料的系数大。其次影响饲料系数的水质指标中主要是水中溶解氧,据测定当水中氧含量在4mg/L以上时,鱼的摄食强度和消化吸收率随水中溶解氧的增加而增大。据报导鲤鱼在溶氧3—6mg/L时,比0.5—2mg/L其饲料效率增加一倍)

  8. 池塘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的用途很广泛,如果按照使用说明书的用量来使用就起到消毒作用,如果减一半用量使用就变成抑藻剂了,如果用量再减一半又变成调水剂了。凡是消毒,都会有副作用,会杀死藻类,会造成应激,所以在消毒之前应酌情肥水,消毒当晚要撒增氧剂,尽量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但如果把消毒剂作为抑藻剂或水质改良剂来使用,就没有以上这些副作用了,因为浓度太低对水质环境不但没有害反而有益。除此之外某些含氯消毒剂还能够用于降低pH值,能够降低氨氮,降低亚硝酸盐,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在夏季高温期间经常少剂量地使用,水色会保持肥活嫩爽,能够降低耗氧因子,起到间接增氧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和防止缺氧浮头的目的。

  9.杀虫药使用注意事项:首先,市面上的杀虫药只对成虫和幼虫有杀灭作用,对沉积在池塘淤泥底部的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因此,杀虫并不能完全根除寄生虫的传播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池塘杀虫后又会出现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杀虫后7-10天,再补杀一次,此时虫卵已转变成幼虫,从而被杀除,另外,清塘彻底也可杀灭虫卵,切断传播途径。

  10.经验表明:夏季高温季节,准备拉网,前三天开始停食,前一天泼洒硫酸铜,恰逢短暴雨,水温骤然降至27℃,第二天白天气温最高也不超过28℃,天气为阴,转入池塘(10亩)2000斤鱼后,当晚未开增氧机,第二天即出现浮头(生理性缺氧),紧接着池塘出现死鱼,死鱼种类主要为白链和鯿鱼,整体死亡率约5%,第三天死鱼增多,白鲢和鯿鱼整体死亡率约15% 但同样的条件下转入11-12号塘的鱼,若当晚开增氧机,第二天鱼不浮头,并且死亡率很低,可忽略不计。对比分析可总结高温转鱼的四个必备外界条件:第一,转鱼前2-3天停食,前1-2天泼洒硫酸铜;第二,选择阴天凌晨;第三,选择水温较低的时候(不超过28℃)拉网;第四,转鱼当晚一定要开增氧机。

  11.高温转塘死鱼的特点:

  最重要的经验:勤于做养殖记录,勤于监测水质。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池塘出现问题时,可根据池塘之前的记录,找到对照,通过前后对照快速查出原因。

  池塘状况不对时,分析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1.水

  存不存在池塘缺氧问题?

  (水质分析仪;水色;浮头)

  存不存在池塘缺肥的问题?

  测总氮和总磷(一看总量,二看比例(5-12:1)

  存不存在底质恶化的问题?

  (氨氮;亚硝酸盐;下风口是否有许多不易消失的泡泡积累。)

  2.鱼

  存不存在疾病?(异常症状或行为;病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水体环境突变;用药不当;水质恶化;人为操作不当)

  施药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的问题?

  存不存在水环境条件以及施用方法影响药效的问题?

  具体经验细节:

  1.光对鱼苗有眩晕作用(自创),在晚上,用强光照射鱼苗,可观察到鱼苗呆呆地不动。

  2.大雨前,气压降低,池塘下风口有一层绿色的蔓子,透明度突然上升,就表明已出现倒藻现象,这时要千万注意池塘缺氧浮头。

  3.死鱼池塘水基本特点:水浑浊,藻相差,表层水有不易消散的泡泡(通常伴随有机皮膜)和蔓子。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指标异常,鱼吃食状态不活跃,底质溶氧低,PH值偏酸。

  4.硫酸铜使用的注意事项:有4个要注意的地方。首先,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窄,为0.5ppm—0.7ppm;其次, 其药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pH值的增多、有机物的增多和食盐的存在而减小。因此用药量应根据水条件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再者,硫酸铜溶解水温不宜超过60℃,否则容易失效。最后,硫酸铜常常与硫酸亚铁按5:2的比例混合使用对大多数寄生虫杀灭效果明显,但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但硫酸铜对小瓜虫无杀灭效果。

  5.研究表明:高密度精养条件下,投饵足量时1kg鲤鱼每天可产生1500mg的氨氮,假设不考虑藻类吸收或固体悬浮物吸附,可使池塘氨氮浓度维持在约1mg/l左右。

  6.池塘中合适的氮磷比为5-12:1,超出这个比例的结果就是,多的元素最终转化为有害物,少的元素最终成为藻类繁殖的限制因子。高温季节,养殖塘普遍存在缺磷的问题,人为施放磷肥时,应注意,水体不能浑,否则肥效要打折扣,如果水体浑浊,可以采用换水,施用菌种,或化学吸附剂提升水体透明度后再施。

  7.影响饲料系数的4个主要原因:

  首先,饲料配方的合理性(主要是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的质量)

  其次,投喂技术( 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投饵次数是由饲料通过鱼类消化道的时间来决定的,投饵率是以鱼类的最大饱食量为依据。例如: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过多,食物充满肠道,减少肠壁与饲料接触机会,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使饲料的消化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如果投喂次数和时间多变,鱼类饥饱不均,也会降低饲料利用率。)

  最后,水环境条件( 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活动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长,其利用率也低,例如鲤鱼在水温20—27℃时,对饲料利用率比14—15℃时大两倍以上。对于变温的鱼类来讲水温低时,饲料的系数大。其次影响饲料系数的水质指标中主要是水中溶解氧,据测定当水中氧含量在4mg/L以上时,鱼的摄食强度和消化吸收率随水中溶解氧的增加而增大。据报导鲤鱼在溶氧3—6mg/L时,比0.5—2mg/L其饲料效率增加一倍)

  8. 池塘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的用途很广泛,如果按照使用说明书的用量来使用就起到消毒作用,如果减一半用量使用就变成抑藻剂了,如果用量再减一半又变成调水剂了。凡是消毒,都会有副作用,会杀死藻类,会造成应激,所以在消毒之前应酌情肥水,消毒当晚要撒增氧剂,尽量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但如果把消毒剂作为抑藻剂或水质改良剂来使用,就没有以上这些副作用了,因为浓度太低对水质环境不但没有害反而有益。除此之外某些含氯消毒剂还能够用于降低pH值,能够降低氨氮,降低亚硝酸盐,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在夏季高温期间经常少剂量地使用,水色会保持肥活嫩爽,能够降低耗氧因子,起到间接增氧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和防止缺氧浮头的目的。

  9.杀虫药使用注意事项:首先,市面上的杀虫药只对成虫和幼虫有杀灭作用,对沉积在池塘淤泥底部的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因此,杀虫并不能完全根除寄生虫的传播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池塘杀虫后又出现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杀虫后7-10天,再补杀一次,此时第一次杀虫时的虫卵可能已变成幼虫而被杀除,另外,清塘彻底

  10.经验表明:夏季高温季节,准备拉网,前一天泼洒硫酸铜,恰逢短暴雨,水温骤然降至27℃,第二天白天气温最高温度也不超过28℃,天气为阴,转入10池塘(10亩)2000斤鱼后,当晚未开增氧机,第二天即出现浮头,紧接着池塘出现死鱼,整体死亡率约10%,但同样的条件下转入11-12号塘的鱼,若当晚开增氧机,第二天鱼不浮头,并且死亡率很低,可忽略不计。对比分析可总结高温转鱼的四个必备外界条件:第一,转鱼前一天泼洒硫酸铜;第二,选择阴天凌晨;第三,选择水温较低的时候(不超过28℃)拉网;第四,转鱼当晚一定要开增氧机。

  11.高温转塘死鱼规律

  第一,易造成鱼生理性缺氧,而于次日凌晨浮头。

  第二,小鱼种比大鱼种先死;小鱼种比大鱼种死得多;编鱼最容易死,其次白链,其次草鱼。

  第三,转塘第二天即开始死鱼,第三天死鱼量达高峰,

  12.高温转塘鱼死鱼原因分析

  水温高,鱼本身代谢旺盛,拉网造成鱼强烈应激而拼命蹭网,

  太阳直射  最重要的经验:勤于做养殖记录,勤于监测水质。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池塘出现问题时,可根据池塘之前的记录,找到对照,通过前后对照快速查出原因。

  池塘状况不对时,分析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1.水

  存不存在池塘缺氧问题?

  (水质分析仪;水色;浮头)

  存不存在池塘缺肥的问题?

  测总氮和总磷(一看总量,二看比例(5-12:1)

  存不存在底质恶化的问题?

  (氨氮;亚硝酸盐;下风口是否有许多不易消失的泡泡积累。)

  2.鱼

  存不存在疾病?(异常症状或行为;病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水体环境突变;用药不当;水质恶化;人为操作不当)

  施药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的问题?

  存不存在水环境条件以及施用方法影响药效的问题?

  具体经验细节:

  1.光对鱼苗有眩晕作用(自创),在晚上,用强光照射鱼苗,可观察到鱼苗呆呆地不动。

  2.大雨前,气压降低,池塘下风口有一层绿色的蔓子,透明度突然上升,就表明已出现倒藻现象,这时要千万注意池塘缺氧浮头。

  3.死鱼池塘水基本特点:水浑浊,藻相差,表层水有不易消散的泡泡(通常伴随有机皮膜)和蔓子。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指标异常,鱼吃食状态不活跃,底质溶氧低,PH值偏酸。

  4.硫酸铜使用的注意事项:有4个要注意的地方。首先,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窄,为0.5ppm—0.7ppm;其次, 其药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pH值的增多、有机物的增多和食盐的存在而减小。因此用药量应根据水条件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再者,硫酸铜溶解水温不宜超过60℃,否则容易失效。最后,硫酸铜常常与硫酸亚铁按5:2的比例混合使用对大多数寄生虫杀灭效果明显,但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但硫酸铜对小瓜虫无杀灭效果。

  5.研究表明:高密度精养条件下,投饵足量时1kg鲤鱼每天可产生1500mg的氨氮,假设不考虑藻类吸收或固体悬浮物吸附,可使池塘氨氮浓度维持在约1mg/l左右。

  6.池塘中合适的氮磷比为5-12:1,超出这个比例的结果就是,多的元素最终转化为有害物,少的元素最终成为藻类繁殖的限制因子。高温季节,养殖塘普遍存在缺磷的问题,人为施放磷肥时,应注意,水体不能浑,否则肥效要打折扣,如果水体浑浊,可以采用换水,施用菌种,或化学吸附剂提升水体透明度后再施。

  7.影响饲料系数的4个主要原因:

  首先,饲料配方的合理性(主要是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的质量)

  其次,投喂技术( 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投饵次数是由饲料通过鱼类消化道的时间来决定的,投饵率是以鱼类的最大饱食量为依据。例如: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过多,食物充满肠道,减少肠壁与饲料接触机会,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使饲料的消化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如果投喂次数和时间多变,鱼类饥饱不均,也会降低饲料利用率。)

  最后,水环境条件( 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活动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长,其利用率也低,例如鲤鱼在水温20—27℃时,对饲料利用率比14—15℃时大两倍以上。对于变温的鱼类来讲水温低时,饲料的系数大。其次影响饲料系数的水质指标中主要是水中溶解氧,据测定当水中氧含量在4mg/L以上时,鱼的摄食强度和消化吸收率随水中溶解氧的增加而增大。据报导鲤鱼在溶氧3—6mg/L时,比0.5—2mg/L其饲料效率增加一倍)

  8. 池塘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的用途很广泛,如果按照使用说明书的用量来使用就起到消毒作用,如果减一半用量使用就变成抑藻剂了,如果用量再减一半又变成调水剂了。凡是消毒,都会有副作用,会杀死藻类,会造成应激,所以在消毒之前应酌情肥水,消毒当晚要撒增氧剂,尽量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但如果把消毒剂作为抑藻剂或水质改良剂来使用,就没有以上这些副作用了,因为浓度太低对水质环境不但没有害反而有益。除此之外某些含氯消毒剂还能够用于降低pH值,能够降低氨氮,降低亚硝酸盐,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在夏季高温期间经常少剂量地使用,水色会保持肥活嫩爽,能够降低耗氧因子,起到间接增氧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和防止缺氧浮头的目的。

  9.杀虫药使用注意事项:首先,市面上的杀虫药只对成虫和幼虫有杀灭作用,对沉积在池塘淤泥底部的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因此,杀虫并不能完全根除寄生虫的传播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池塘杀虫后又出现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杀虫后7-10天,再补杀一次,此时第一次杀虫时的虫卵可能已变成幼虫而被杀除,另外,清塘彻底

  10.经验表明:夏季高温季节,准备拉网,前一天泼洒硫酸铜,恰逢短暴雨,水温骤然降至27℃,第二天白天气温最高温度也不超过28℃,天气为阴,转入10池塘(10亩)2000斤鱼后,当晚未开增氧机,第二天即出现浮头,紧接着池塘出现死鱼,整体死亡率约10%,但同样的条件下转入11-12号塘的鱼,若当晚开增氧机,第二天鱼不浮头,并且死亡率很低,可忽略不计。对比分析可总结高温转鱼的四个必备外界条件:第一,转鱼前一天泼洒硫酸铜;第二,选择阴天凌晨;第三,选择水温较低的时候(不超过28℃)拉网;第四,转鱼当晚一定要开增氧机。  最重要的经验:勤于做养殖记录,勤于监测水质。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池塘出现问题时,可根据池塘之前的记录,找到对照,通过前后对照快速查出原因。

  池塘状况不对时,分析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1.水

  存不存在池塘缺氧问题?

  (水质分析仪;水色;浮头)

  存不存在池塘缺肥的问题?

  测总氮和总磷(一看总量,二看比例(5-12:1)

  存不存在底质恶化的问题?

  (氨氮;亚硝酸盐;下风口是否有许多不易消失的泡泡积累。)

  2.鱼

  存不存在疾病?(异常症状或行为;病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水体环境突变;用药不当;水质恶化;人为操作不当)

  施药时;

  存不存在应激反应的问题?

  存不存在水环境条件以及施用方法影响药效的问题?

  具体经验细节:

  1.光对鱼苗有眩晕作用(自创),在晚上,用强光照射鱼苗,可观察到鱼苗呆呆地不动。

  2.大雨前,气压降低,池塘下风口有一层绿色的蔓子,透明度突然上升,就表明已出现倒藻现象,这时要千万注意池塘缺氧浮头。

  3.死鱼池塘水基本特点:水浑浊,藻相差,表层水有不易消散的泡泡(通常伴随有机皮膜)和蔓子。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指标异常,鱼吃食状态不活跃,底质溶氧低,PH值偏酸。

  4.硫酸铜使用的注意事项:有4个要注意的地方。首先,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窄,为0.5ppm—0.7ppm;其次, 其药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pH值的增多、有机物的增多和食盐的存在而减小。因此用药量应根据水条件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再者,硫酸铜溶解水温不宜超过60℃,否则容易失效。最后,硫酸铜常常与硫酸亚铁按5:2的比例混合使用对大多数寄生虫杀灭效果明显,但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但硫酸铜对小瓜虫无杀灭效果。

  5.研究表明:高密度精养条件下,投饵足量时1kg鲤鱼每天可产生1500mg的氨氮,假设不考虑藻类吸收或固体悬浮物吸附,可使池塘氨氮浓度维持在约1mg/l左右。

  6.池塘中合适的氮磷比为5-12:1,超出这个比例的结果就是,多的元素最终转化为有害物,少的元素最终成为藻类繁殖的限制因子。高温季节,养殖塘普遍存在缺磷的问题,人为施放磷肥时,应注意,水体不能浑,否则肥效要打折扣,如果水体浑浊,可以采用换水,施用菌种,或化学吸附剂提升水体透明度后再施。

  7.影响饲料系数的4个主要原因:

  首先,饲料配方的合理性(主要是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的质量)

  其次,投喂技术( 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投饵次数是由饲料通过鱼类消化道的时间来决定的,投饵率是以鱼类的最大饱食量为依据。例如: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过多,食物充满肠道,减少肠壁与饲料接触机会,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使饲料的消化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如果投喂次数和时间多变,鱼类饥饱不均,也会降低饲料利用率。)

  最后,水环境条件( 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鱼是变温动物,其代谢活动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长,其利用率也低,例如鲤鱼在水温20—27℃时,对饲料利用率比14—15℃时大两倍以上。对于变温的鱼类来讲水温低时,饲料的系数大。其次影响饲料系数的水质指标中主要是水中溶解氧,据测定当水中氧含量在4mg/L以上时,鱼的摄食强度和消化吸收率随水中溶解氧的增加而增大。据报导鲤鱼在溶氧3—6mg/L时,比0.5—2mg/L其饲料效率增加一倍)

  8. 池塘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的用途很广泛,如果按照使用说明书的用量来使用就起到消毒作用,如果减一半用量使用就变成抑藻剂了,如果用量再减一半又变成调水剂了。凡是消毒,都会有副作用,会杀死藻类,会造成应激,所以在消毒之前应酌情肥水,消毒当晚要撒增氧剂,尽量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但如果把消毒剂作为抑藻剂或水质改良剂来使用,就没有以上这些副作用了,因为浓度太低对水质环境不但没有害反而有益。除此之外某些含氯消毒剂还能够用于降低pH值,能够降低氨氮,降低亚硝酸盐,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在夏季高温期间经常少剂量地使用,水色会保持肥活嫩爽,能够降低耗氧因子,起到间接增氧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和防止缺氧浮头的目的。

  9.杀虫药使用注意事项:首先,市面上的杀虫药只对成虫和幼虫有杀灭作用,对沉积在池塘淤泥底部的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因此,杀虫并不能完全根除寄生虫的传播途径,这也是为什么池塘杀虫后又出现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杀虫后7-10天,再补杀一次,此时第一次杀虫时的虫卵可能已变成幼虫而被杀除,另外,清塘彻底

  10.高温转塘:夏季高温季节,准备拉网前,先停食几天,拉网前一两天泼洒硫酸铜后,恰逢短暴雨,水温骤然降至27℃,第二天白天气温最高温度也不超过28℃,天气为阴,转入10池塘(10亩)2000斤鱼后,当晚未开增氧机,第二天即出现浮头,紧接着池塘出现死鱼,整体死亡率约10%,但同样的条件下转入11-12号塘的鱼,若当晚开增氧机,第二天鱼不浮头,并且死亡率很低,可忽略不计。对比分析可总结高温转鱼的四个必备外界条件:第一,转鱼前一天泼洒硫酸铜;第二,选择阴天凌晨;第三,选择水温较低的时候(不超过28℃)拉网;第四,转鱼当晚一定要开增氧机。

  11.高温转塘死鱼规律:高温转塘选择阴雨天气转塘,操作得当的条件下,白鲢和鯿鱼也是极易死亡,但草鱼和花鲢却很少死亡;花鲢约在转塘后第2-3天开始吃食,草鱼则需要5-7天的时间恢复后才开始吃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