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当归红花益母草艾叶各10g米酒50毫升鸡蛋1个 〔用法〕先将鸡蛋刺数孔入罐内,再将上药倾入,加水约300毫升同煎,沸后煎30分钟,第二次煎服法同前。取药汁及鸡蛋一并服下,每月临经时服,每日1剂,连服4剂。 〔功效〕温经养血,化瘀止痛。 〔主治〕寒湿客于胞宫,血行不畅所致之痛经病。 此乃近人许寿仁先生经验方。方中当归养血和血;红花活血化瘀;艾叶温散寒湿;益母草祛瘀生新;鸡蛋益气养血;米酒和血通络,运行药力。共奏温经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据资料记载,杜勉之先生用此方颇为得心应手。如曾治李某某,24岁,工人,已婚,1975年5月6日初诊。患者于就诊前1年因经期冒雨涉水感寒而腹痛,而后每月经期发作,经前痛,经后痛减,量少紫黯,伴有血块,近三月来,痛经逐渐加剧。本月临经腹痛难忍,乃致嚎陶大哭,时或惨叫,甚则昏厥。证见面色苍白,环唇瘀黄,表情痛苦,呻吟不已,痛处拒按,四肢欠温,舌黯红,苔白微腻,脉沉弦而涩。服上方三个月经周期,经行痛止,从未再发,逾一年半后,足月生一女婴。 〔组成〕乌药10g砂仁10g木香10g玄胡10g香附10g甘草5g金铃子10g当归15g郁金10g白芍10g红花10g陈皮10g苏叶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所致痛经病。 此乃刘长天氏等临床经验方。方中乌药、木香、香附、金铃子、玄胡、陈皮、苏叶、郁金疏肝理气止痛;当归养血和血调经;红花活血化瘀;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解痉止痛,共奏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据资料记载,刘氏等曾治张某某,女,21岁,未婚。1983年3月6日诊。痛经已有两年,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胀甚于痛,引及胸胁。平素情绪沉闷,脘闷纳少,嗳气呕恶,种种症状,持续至经尽方止,脉弦细。用上方5剂,胀痛即止,经水畅行。嘱其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服5剂。尽剂而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来源〕《女科临证集要》 〔组成〕怀山药20g阿胶10g烊化当归10g白芍15g山萸肉10g巴戟天10g甘草6g黄连10g生地30g丹皮10g玄胡1O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6g杜仲10g川断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补肝肾,清热凉血,化瘀止痛。 〔主治〕肝肾阳虚,瘀热互结所致之痛经证。 此乃刘长天氏等临床经验方。方中以山药、白芍、萸肉、巴戟、杜仲、川断滋养肝肾;阿胶、生地滋阴清热养血;黄连、丹皮清热泻火;当归养血和血;香附、玄胡、桃仁、红花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共奏滋补肝肾,清热凉血,化瘀止痛之功效。据文献记载,刘氏等曾以本方治白某某,女21岁未婚。1983年2月7日诊。患者经行腰及小腹俱痛年余。经期及血量正常,血色红紫有块。素日身有热感,口渴心烦,腰骶酸楚,常自汗出,舌质色红,苔薄之津,脉细数。诊断为阴虚阳扰,血热瘀结。用上方12剂,诸证悉除。 〔来源〕《北京中医》1988年5期 〔组成〕当归30g玄胡川芎白芍各20g甘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5日开始服药,服至经净痛止。气滞血瘀者,加香附、乌药、五灵脂、桃仁;血瘀夹热者,加生地、丹皮;寒凝血瘀者,加吴萸、桂枝;气血亏虚者,加黄芪、生熟地;头痛者,加白芷、全蝎;乳房胀疼,加王不留行、麦芽。 〔功效〕养血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血虚有瘀所致之痛经病。 此乃刘孟安氏等临床经验方。方中重用当归养血和血调经;玄胡、川芎理气活血止痛;白芍、甘草养血和营,缓急解痉止痛。共奏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 据报道,刘氏等曾用本方治疗痛经86例,其中痊愈(症状消失)62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18例;有效6例;所有病例平均治疗3~4个月经周期。 〔来源〕引自《男女科病千首妙方》 〔组成〕炮附子桂枝各10g益母草30g川牛膝茯苓、五灵脂各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2~3天开始服药,连服3~5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净后可以辨证配服相应丸药。虚寒者,可服艾附暖宫丸,或单服硫黄末,每日1g;气郁者,服香附丸等。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寒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之痛经病。 此乃袁呈云氏临床经验方。方中附子、桂枝温经祛寒;益母草、五灵指、川牛膝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茯苓健脾渗湿。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据资料介绍,袁氏曾以本方治疗痛经病127例,服药1个疗程者89例,2个疗程者38例,治疗后均观察3个月。痊愈者(经期无腰腹痛)80例;显效者(有轻度小腹痛)24例;用药期间痛减,停药不减者9例;无效5例。 |
|
来自: johnney908 > 《小中药大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