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伯说道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诗歌韵律学 2015-06-25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诸位同学好!上一章“五色令人”,老子告诉我们“感官所创造的世界”对“道”的屏蔽。这一章老子将问题从感官延伸到人的心理世界。

    老子说:“恩宠和屈辱象一匹受了惊的马。宠来了,这匹惊马从我平静的内心奔腾而过,辱来了,这匹惊马又从我的平静的内心奔腾而去。重视这些外来的宠与辱,象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了!什么是宠辱若惊呢?被宠爱的人,地位一定是卑下的,得与失都会令心神震动,陷于患得患失的状态之中。这就是宠辱若惊!什么是重视内心的忧宠辱如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呢?我的内心之所以有大的忧虑,是因为我有身体的缘故,如果我没有身体存在,我又有什么忧患呢?所以,象重视自己身体一样重视天下的人,才可以寄天下;爱戴天下如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的人,才可以托天下。

    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宠”与“辱”这两个字。“宠”字为“宝”字盖下加一个“龙”字的会意。“辱”字为“辰”字下加一“手”或“止”字样,现在简体为“寸”,在说文中,辰字有蛤蚌之意。细想想这两个字,为我们展开了两幅图景;一幅是龙行天下,云翻雨腾之景;一幅是手持辰蛤,耨草耘地之象。一幅是部族的图腾,时乘六龙以御天,拉着宇宙向六个方向开辟鸿蒙;一幅是奴隶在劳作,持蛤壳以为具,披星戴月种植五谷受尽尊者的奴役。两相的对比不难看出“宠”与“辱”的出现,给人们偿带来的心理冲击!

   想想,这个老头在今天用这段语句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我们的身体受着生死的限制,我们的心灵又受着宠辱的惊扰。一方面因为我们不能象重视自身一样去重视天地,象爱戴自身一样去爱戴天地的结果。一方面不也是因为我们的心不能象天地一样去包容这些爱戴与辱没吗?第一方很好理解了,而第二方面就很难做到了!

    这个可爱的老头,总是退一步再退一步为我们讲关于“道”的道理。象道一样的虚无,我们做不到了,那就做个胎儿吧;象胎儿一样的蒙憧我们做不到了,那就象婴儿一样存在吧;象婴儿一样的天真我们做不到了,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保持自己的内心明净吧?如果我们的内心也受了惊扰,那么怎么办呢?至少能够一个选择吧,选择什么呢?选择我们重视与宠爱的对象。那就是天地万物,象重视爱宠爱自身一样重视宠爱天地万物!

   老子说: 如果天地间有这样的人,天地也会把自己的寄托给他的!那么就让我们在宠辱若惊的世界中,做一个视天地为己身的人,做一个天地可寄可托的人,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后世有很多哲学家从这里得到感悟。最著名的是王阳明提出的哲学观点“吾心即是宇宙”。反之“宇宙又何尝不是吾心”!

     最近读诸子百家,总有一些感想。简洁地说,老子这个可爱的老头总是把人提升到“人道合一”的境界,以道中心,讲“仙”话;但是后人已经听不懂了。

     孔子这位圣人总是把人提升到“内圣外王”的境界,以人为中心,讲“人”话;但是却被王候拿来做为驭人之具了。现在真能做到人心古朴的好象只有不开化的老百姓了。所以老百姓还在继续被奴役。

     孙子呢,孙子面对乱世把人提升到百战不殆的境界以胜为目标,讲的是“贼”话。现在,在人世间好象正大行其道。红尘乱世虚情假意,到处以仁义道德在布局。

     法家讲的是“鬼话”,为什么是鬼话呢,为人立纲,替天司法,类司地狱中的生死判官;墨家讲的“情话”,博爱一类的,其余的留给大家联想吧。

    好!这一章我们就讲到这里,请大家和我一起读: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