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pengxq书斋 2015-06-25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唐-龙首】

    1970年洛阳隋唐城宫城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唐-石蟾蜍】

    唐武周时遗物,1980年于唐代洛阳上阳宫遗址出土,高51、长96、宽71厘米。保存完整,石蟾蜍当为宫殿建筑或苑囿的排水设置,形似蛤蟆,嘴巴张开,腹中有孔,头肩部位有浮雕加阴线刻的凸眼和双角,造型敦厚,形象奇特。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东汉-石辟邪】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东汉-石辟邪】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东汉遗物,1955年出土于洛阳市孙旗屯。石辟邪高1.09米,长1.66米。头部略为残损。石辟邪背部阴刻隶书“缑氏蒿聚成奴作”七字,可知石匠是今洛阳偃师缑氏乡人。

 

【东汉-石辟邪】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东汉遗物,1963年从伊川县彭婆镇东高屯村出土。高1.14米、长1.72米。保存较完好。该石辟邪除具有洛阳孙旗屯出土石辟邪的基本特点外,不同之处在于双角高竖,羽翼上翘,似欲飞扑向前,形象更为雄健凶悍;在艺术形象上较前者更臻于完美,雕刻技法是圆雕与浮雕相结合。

【北宋-二十四孝画像石棺】

    张君墓石棺,1958年修建洛孟公路时于孟津县送庄公社张盘村西北下坡处出土,石棺,前高1.30、后高1.04、前宽1.10、后宽85、长2.20米。棺盖及棺身用二块青石雕成。棺盖上部正中刊刻墓志铬。志额篆书“洛阳张君墓志”六书,二行,行三字。下为志文,现在除“崇宁五年四月二十日”数字依稀可辨外,其余志文全漫漶不清。崇宁为北宋徽宗年号,崇宁五年当是西元1106年。棺盖正面棺楣高耸,与陈列在洛阳石刻艺术馆的洛阳岳家村出土的北宋陶棺相似。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东汉-石辟邪】
   汉魏六朝石刻中的精品,1992年出土于洛阳市孟津县老城乡油坊街村,重7.8吨,高1.9米,长2.97米,宽0.9米,青灰色,石质细密坚硬。辟邪呈奔走状,昂首怒目、张嘴吐舌、长尾曳地、头上有角、两侧生翼、浑身筋腱,十分威猛。1993年进入洛阳市博物馆后就一直被作为“镇馆之宝”。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北宋-石翁仲】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北宋-石翁仲】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石翁仲】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元-石翁仲】

    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墓墓前翁仲头戴莲花之束冠,身着圆领朝服,足踏云头履,造型古朴自然,是元代陵墓石刻中很少见的一例。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明-持剑石翁仲】

                       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珍藏介绍(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