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 甜菜夜蛾的防治措施

 WXQ639 2015-06-25


    一、生物学特性: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杂食,抗病性很强。在北京、山东一年发生约5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发生56代。在山西、陕西、山东、江苏等地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全年主要发生期在69月份,其中以89月份危害最重。     

    成虫白天隐藏在杂草、土块、土缝、枯枝落叶等处,受惊时可作短距离飞行。在夜间2023时活动最盛,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成虫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卵多产于叶片背面,每头雌虫产卵100200粒,最多可达1700粒,孵化率平均为793%。 
                           

       

    幼虫共5龄,个别6龄。初孵幼虫在叶群集结网,啃食叶肉,只留表皮,受害叶片呈透明的小孔。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分散危害,蚕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呈网状,高龄后,幼虫可食尽叶片仅留叶脉。幼虫有假死性,受震扰即落地,在虫口密度过大而又缺乏食料时,幼虫可互相残杀。在气温高、虫量大时,或缺乏食料时幼虫可成群迁移。       

    二、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甜菜夜蛾是间歇大发生的害虫,年度间发生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一年内不同时间的虫口密度差异也很大,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

1、甜菜夜蛾对高温有一定的抵抗力。卵在4630秒钟,孵化率影响不大。在434小时,对幼虫发育和成虫寿命无明显影响。

2、该虫也有较强的抵寒力,蛹在一12的低温下,可忍受数日,但不能长期抵御低温;卵在一20下死亡率仅40%。而成虫和幼虫的抗寒力则较弱,幼虫在2下经数日即可死亡。因此,冬季长期低温对其越冬不利,同时,晚秋降温时田间的虫态是否具有抗寒性,是决定越冬死亡率和次年发生基数的重要因素。北方冬季气温较低,越冬死亡率高,春季发生较少。除温度外,甜菜夜蛾喜欢干旱少雨的气候,多雨对其化蛹羽化不利。因而夏末炎热干旱,秋天常大发生。 

    三、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     

    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灯光诱杀是一有效的措施,可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每公顷设灯3,但灯的安置一定要远离田间,否则一旦漏网在安置灯的地块虫口密度更大。  

                   
 

    2、晚秋或初冬翻土灭蛹:     

    甜菜夜蛾在不少地区是以蛹越冬,可以通过深耕翻土,消灭部分越冬蛹。     

    3、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     

    甜菜夜蛾的卵块在叶背,且卵块上有黄白色鳞毛,易于识别,3龄以前的幼虫多集中在心叶上,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特别各承包户种植面积不大,可以采取这项措施。 

    4、清洁田园,铲锄杂草:     

  初龄幼虫群集于杂草叶片,清除杂草,可 消灭杂草之上幼虫。     

    5药剂防治:     

1防治最佳时期是幼虫3龄以前。可用40%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75%拉维因(硫双威)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

2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5008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324%美满(特虫肼)乳油1500倍液、10%除尽(溴虫腈)乳油3000倍液、5%锐劲特(氟虫腈)乳油3000倍等,注意把药剂喷到叶子的反面及下部叶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