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七年了,当时通过电视报道看到的一幕幕至今还深深印在我脑海。这么多年来,曾几次行走川西,我都一直不敢去面对那曾经真实的情景,不敢去地震遗址,怕看到那些废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今年元旦去毕棚沟,经过映秀、汶川,看到一幢幢重建后的新房如城市别墅一样,看到县城里生活的人们那张张笑脸,我的心终于释怀了,终于敢去面对在这个县城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让世人都为之震惊的那一幕。短短的四年间,经受过重创的映秀和汶川,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在国家政府的关心下,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人的面前。 从毕棚沟到映秀的途中,我看到很多在地震中遭到破坏后留下的遗址。汶川县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只是我们路过时天色已黑,未能下车拍照。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秀映大酒店,一墙之隔就是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第二天早上,映秀的天空飘撒雪花,凄凄的寒风中,我去了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纪念馆。 漩口中学是阿坝州的一所重点中学,原来在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到映秀镇,中学共有学生1527人,教师133人。在大地震中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严重受伤,其中3人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造成21个单亲家庭。地震的破坏力太大了,遗址上的几幢楼房倒塌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建筑物最薄弱的地方扭曲,有的则底层塌陷至地下,有的一端已经垮塌另一端严重倾斜,有的楼是千疮百孔,还有那指针停在地震发生时刻的纪念钟……看着这一幢幢倒塌的楼房,我的眼睛模糊了,寒风将雪花吹在我的脸上,化着雪水伴着我默默的泪水流下来。 漩口中学的重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新校由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担任设计顾问。我到映秀镇的时候,新校已改名为“汶川七一映秀中学”,所有师生在新校上课。如今,漩口中学遗址已被保护起来,成为那场特大地震的见证者之一。
谨以这黄色的菊花,寄托我对地震中的遇难者的衷思。安息吧!在地震中遇难者。也祝愿重生后人映秀人生活原来原美好!
以下是重建后的新映秀
![]() ![]() ![]() 映秀镇, 是随着那惊天动地的“5.12”而被世人所知的。 ![]() 走进地震遗址, 一座硕大的钟表雕塑, 把时间定格在“2008.5.12”的14点28分。 映秀镇1.2万人口, 有6000多人的生命停止在那场灾难的瞬间。 几乎逝去过半。 ![]() ![]() 遗址是一座学校, 断壁残垣, 满目疮痍。 废墟下, 依稀能听到生命的挣扎与呐喊。 ![]() ![]() ![]() ![]() 图片上红色的装饰线, 是五层楼的楼顶。 一层、二层、三层在地震中陷入地下。 ![]() ![]() ![]() ![]() 这片废墟下, 深埋着19名学生和两位教师。 就在这废墟上, 盛开着几朵格桑花, 纤细、弱小、单薄。 那是苍天为静止的生命 献上的鲜活的花环。 ![]() ![]() 每一个前来凭吊的人, 恰到好处地点化着它的名字: 遗址的讲解员, 讲解员为队友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