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的如厕诗

 看见就非常 2015-06-25

 李商隐的如厕诗

 

药转  李商隐

 

   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露气暗连青桂苑,风声偏猎紫兰丛。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李商隐这首诗,在其诗作中并非上乘。只因为人们对它所写内容的猜测,使其出了点小名。其实与李义山的很多诗相比,此诗并不算晦涩,只颈联用了两典:

“长筹未必输孙皓”。长筹又称厕筹、厕简等,即古代人如厕之后的刮屎板,样子颇像今天的雪糕棒。这句典出自《法苑珠林》:

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至四月八日。皓如戏曰,今是八日浴佛时。遂尿头上,寻即通肿阴处尤剧,痛楚号忍不可禁。太史占曰,犯大神圣所致。便遍祀神并无效应。宫内伎女素有信佛者,曰佛为大神,陛下前秽之,今急可请耶。皓信之。伏枕归依,忏谢尤恳,有顷便愈。遂以马车迎沙门僧会,入宫以香汤洗像,惭悔殷重,广修功德于建邺寺。隐痛渐愈也。

吴主孙皓把挖出的佛像放置在厕所旁,让佛像抱着刮屎棍不说,还在浴佛节那天往佛头上撒尿。结果把佛惹怒了,降灾于他。李商隐用这个典故有调笑的意味。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古人普遍使用厕纸之前,高僧大德、帝王贵族之流的,都是用这种竹木削制的长薄板来“处理后事”。至于普通人家,肯定没这么讲究。他们连木片也不用,那用什么,只好发挥你的想象力了。
   
香枣何劳问石崇”。这个典故记载于很多笔记,流传甚广,在《世说新语》里是这么说的: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着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中国古代人对如厕这件事,是十分不讲究的,不大愿意在这上面费心思。在乎点的人又太炫富逞强,比如石崇,很容易遭人诟病。这些富贵之家为除秽臭,想了一些办法,比如熏香、更衣之类的,还有一种就是掩耳盗铃式的,拿干枣塞住鼻子。虽说只有豪奢之家才会想出这招来防臭,但王敦未必不知道这枣不是拿来吃的,他把厕枣吃个干净,不是愚蠢,而是奸诈。

两个典故都是跟“厕所”有关的。这首诗就是一首如厕诗,写的就是一件一点也不风雅的事,也没什么深意。所以翁方纲《石洲诗话》说此诗之境颇浅,一点没错。至于人们对这首诗的其他猜测,比如女道士堕胎、妇人月事、闺人私产之类的,不大靠得住。

 

高阳解李商隐《药转》一诗,则很通达,亦颇多妙处:

“郁金堂北画楼东”,说明地点。厕所是建在居室后园,画楼东边。

“换骨神方上药通”,这句很容易引起其他猜测,比如堕胎之类的。原因就在于李商隐夸张得太过度,其实只是他服用了治疗便秘的药物,一泻而下,十分畅快,栩栩欲仙。

“露气暗连青桂苑”,这是写景,进一步证明是后园的厕所。露,是露水。与“青桂”合用,表明是秋天。宵深露重,晓烟漠漠,可知是五更天。“暗连”说明厕所虽非露天,亦非室内,故而露气得以浸润。

“风声偏猎紫兰丛”,“猎”是形容风声。风而有声,可知不小。秋风乃是西风,此厕乃是东侧。西风猎猎穿过紫兰丛,如东厕的人正好在下风,花香正好冲散了厕所的秽气,妙不可言。一个“偏”字写出踌躇满志之意。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说“未必输”“何劳问”,是强调居停的豪奢,因为长筹和香枣都非寻常人家所备。也就是说,李商隐强调他上的是高档卫生间。卫生间环境如此洁雅,大便又如此通畅,老李怎能不得意地拈出这两个典故相比较呢?

“忆事怀人兼得句”,假如是堕胎之时,性命攸关,哪有闲情逸致去“忆事怀人”,还写写诗呢。

“翠衾归卧绣帘中”,这句也易引起争议。有人据“绣帘”,说明诗的主角是女人,堕胎或经事过后,疲倦地回到闺房。对此,高阳举出一些用“绣帘”而非“闺阁”的诗句作为反证,比如岑参“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同时,此处用“绣帘”表明季节,非用珠帘的夏日,亦非用重帘的冬日,而是天凉未寒时。

最后,高阳总结道:此诗诗意颇显俗,如厕是否可入时,还可讨论。但就诗论诗,题中应有之义。赅括无余;不蔓不枝,章法井然,应该是一首好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