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瘫患者自学课程 成吉大最具培养前途博士之一2

 m175 2015-06-25
  国际的邀请

  身后一缕灯光

  “我这次参加会议,认识了很多生物识别领域的顶尖专家,与他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最为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了,在吉林大学,还有我们这一群在研究生物特征识别的人。”

  今年10月10日至13日,国际生物识别大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大会的博士生论坛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了10位该领域最具培养前途的博士研究生参会,这些博士生大都来自国际知名大学,王甦菁是国内唯一的受邀者。

  9月9日,王甦菁接到邀请函。时间能来得及吗?王甦菁太期待这次机会了,他决定努力一下,为了尽快办下签证,他直飞广州。

  当他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挪进美国领事馆时,签证官的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王甦菁操着蹩脚的英语与签证官交流,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渴望,一个半小时后,签证官同意开会商讨。

  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开了两次会议,之后又和美国华盛顿方面开了电话会议,又将王甦菁的材料传回美国。但到10月7日,王甦菁还是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他把机票握在手中反复察看,想要缓解内心的焦急和紧张。

  10月8日凌晨,手机终于响起,电话区号020,来自广州。

  还有两天,王甦菁没法合眼了,要选择离会场比较近的酒店,还要规划行程,期待与顶级大师交流,又担心自己英文水平不够。

  10月9日下午,忐忑的王甦菁抵达华盛顿。他坐着租来的电动轮椅在离五角大楼不远的地方找到了一间商务套房。这次会议安排了科研成果展示的环节,展示过程分口述和海报,而王甦菁事先并不知道。进到房间,王甦菁没有吃饭和休息,而是直接打开电脑,开始制作海报,直到天明。

  这次论坛资助每位受邀博士1500美元,并为每人指定一名指导老师。王甦菁的指导老师是生物特征识别大师Rama Chellappa教授。论坛重要议程就是Rama教授作的一个报告。会议结束后,Rama教授与王甦菁约定,今后要再见面探讨学术问题。

  美国的无障碍设施给王甦菁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完善,美国人对待残疾人也很热情,王甦菁吐字不清,英文发音也不标准,但几乎所有和他进行交流的美国人都很耐心地回答他的提问。

  有一天会议结束已是21时,王甦菁坐着电动轮椅走在一段漆黑的路上,他感觉一辆汽车打开车灯在后边跟随,一直到有灯光的地方,这辆车才驶到王甦菁的身边,车里的人问他:“需要帮助吗,先生?”王甦菁这才知道美国警察一直在用车灯为他照亮。王甦菁用英语回答:“我很好,我是中国吉林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来美国参加一个会议,我正在回我住的宾馆,谢谢。”

  其实,这是王甦菁第二次接到生物识别领域国际学术会议的邀请了,只不过上一次邀请,他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爱情的疑问

  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爱情方面,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两个人不仅要在一起生活,还要有思想上的交流。像我这样的(身体)状况,也不能去追求女孩子。我也不想耽误那时间,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用来学习。”

  王甦菁曾经有过一段感情经历,女孩很喜欢他,可因为女孩家人的反对,这段恋情被迫结束。他自嘲:“之后我也追求过几个女孩子,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之后我对感情也就死了心。”

  他开始不再寻找爱情,而是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和研究上。对于儿子的选择,父亲王宏黎有些无奈:“他把所有的时间全用在工作和学习上了,生活圈子非常小,我和他妈妈是干着急也没办法。”

  “我近期目标是能够冲击‘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受身体状况所限,王甦菁说话打字都很慢,但他十分喜欢交流,很健谈也很幽默,甚至会跟记者开玩笑:“我要是像你一样当上记者,主编肯定着急,因为我写字太慢了,一篇新闻要写上几天,好在写论文不像写新闻那样要求速度。”

  2009年,王甦菁作为项目负责人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报了“基于流形学习和张量子空间的中国手语识别研究”的项目,希望能够通过计算机来识别聋哑人士的手语,进一步缓解聋哑人士与正常人的交流问题,可是当时没有获得通过。

  随后他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了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基于张量的人脸图像集识别方法的研究”,还作为第三参与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脸与虹膜信息融合识别新方法研究”。

  在周春光教授指导下,王甦菁读博至今已经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内外著名核心期刊上。目前,他为6~7个SCI期刊担任审稿工作。为了能更好地研究自己的专业,王甦菁申请博士延期一年毕业。同时还在为两篇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论文做收尾工作。

  今年11月,王甦菁去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子青教授建议他毕业后到中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王甦菁没有回绝这个邀请,但他觉得自己目前更应该在基础领域研究上下足工夫,这才能在以后同健康人竞争时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

  就在昨天,王甦菁告诉记者,他已向吉大提出了留校任教的申请。

  第三视角

  他们眼中的王甦菁

  吉大网络通讯社记者于姗姗认为王甦菁是个“连上帝都嫉妒的人”,很有魅力。

  导师周春光说,王甦菁聪明、刻苦,这次去美国参加的会议是世界顶级的,充分说明他得到了认可,至少在潜力方面得到了认可。

  学弟陈前说,师兄平时是个很好的人,论文发表之后会请我们吃饭。但在工作中,师兄是个严厉的人。

  门卫阿姨说,每次我们帮他开门,他都会说谢谢,其实这只是很小的事。我回家也会以他为榜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我家的晚辈们有人很崇拜他。

  36款羽绒服的背后

  据了解,吉林大学目前本科生中有18位残疾人。截至今年9月,硕士、博士研究生中有20余位残疾人。对于残疾学生,吉林大学有着一整套的帮扶计划。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刘雪峰说,不仅要在物质上关爱,还要在精神上关爱,在为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贫困生购置羽绒服时,学校一共采购了36种款式,目的就是不使他们显得特殊化。

  “上帝之所以把人的眼睛安放在前面,就是为了告诉你:向前看吧,生活的路永远都在前方。这句话我一直将它深深地镌刻在心底,不曾遗忘。因为当我驻足眺望的时候,我总能看到那些在关爱中印下的坚实足迹,也就会更加坚信前方的道路有属于我的光芒。”——王甦菁

  “你好!我叫福雷斯特,福雷斯特·甘普。要巧克力吗?我可以吃很多很多。我妈常说: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阿甘

  记者手记

  “最初,看着王甦菁站立、行走,我总想上前帮忙,但他都会笑着拒绝。他会说:“如果是一个健康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或者穿外套,你会上前帮忙吗?你不会吧!所以把我当成一个健康人吧,我习惯了自己做这些,而不习惯别人的帮助。”

  在他身上,没有自卑,也没有怨气,积极、阳光像是他的代名词。他说:“我的人生是幸福的,因为我在用我的生命奋斗。”

  我相信。

  新文化报 记者 袁静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