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神州说句话

 汕头能率 2015-06-25

我可能是今天最早一批在朋友圈吐槽「神州专车」这次营销行为的,等我落地上海,发现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愤怒起来了,大有除之而后快的景象。说实在的,每次和大多数人站在同一个战壕,抒发同一种情绪时,我通常会恐慌进而逐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理性告诉我,「神州专车」系列海报控诉的问题正中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安全、隐私、素质,这些都很重要,而且都有破坏性案例可循。只是目前这个阶段,群众更需要或者更容易感知的是「快捷、方便、舒适」,而当安全等问题没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就产生了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诸如:「我做了那个专车没事啊,专车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坦白讲,在专车市场高速发展、扩张过程中,从业者门槛过低从我自身经历的体验来讲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你不能说神州海报指出的问题是危言耸听。那它为什么还遭受群殴呢?很多自媒体已经剖析了,我说点不一样的。


首先,我觉得神州如果换个「呼吁行业自律」、「更安全更有保障」这样正向诉求的体位或许比现在直指竞争对手的体位更能引起共鸣。


目前这种赤裸裸指责近似于给有关部门「递刀子」,当然会为正义感爆棚的围观群众所不齿。这样的指责对于目前只希望感受到「快捷方便」且没受到过伤害的围观群众来说是一次无效倾诉,产生所谓的「诉求偏差」。


再有,海报选择的代言明星或意见领袖是有瑕疵的。吴秀波这些人有票房号召力但精神内核和专车是不搭的,选择龚文祥这种圈内口碑一般的人,无异于自残。


诡异就诡异在,群众越来越讨厌「高大全」了,你还板着面孔说话,还用有信用瑕疵的人来扮演「高大全」,太无力了。


最重要的,你「黑」的是 Uber 。Uber 我认为在中国有着巨大的「舆论豁免权」,什么意思呢?Uber 遭遇负面评论很快会被铺天盖地、神乎其神的营销案例稀释;Uber 遭遇到的干扰、检查越严厉收获的同情就越多。它的品牌力已经升华,代表着:正义、先锋、新潮、无畏。 这些元素也是大众精神图景中最绚丽的颜色。


所以,在这里,吐槽Uber 很难赢得共鸣,更别说大张旗鼓的「黑」了,即使你吐正确的槽,也会被人用「动机论」盖棺。Uber 时下代表着「政治正确」,它的竞争对手应该感到恐慌:市场在左,民心向右。而最能代表舆论主流声音的,恰恰又是它的目标群体:白领、知识阶层。


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这场「舆论战」。有人说神州终究会是赢家,在「专车大战」中它从未赢得像今天如此大的关注度,恶名也是名。这种观点特别危险,也是阻碍中国创意发展的毒瘤。但在讲求社会化营销的今天,这种观点又特别有市场。甚至有人乐观的认为:「神州发出强力优惠措施,那批倒戈的用户还会回来。」这种魔性的认知太可怕了,是「金钱至上论」的变种,也是商业法西斯思维。这么想,已经是把神州钉死在不入流的席位上。我无法评估这种营销方式的成果,但如果很好,形成了方法论被套用,产生正向激励,那我们将活在怎样一个垃圾的世界啊?


最后我想说,大众广播体操式的统一情绪很危险。我们批判神州的体位,也要正视它提出的问题,切勿「因体位废人」,对于一个有「舆论豁免权」的庞然大物,更要较真,因为大多数人的感知是落后于商业形态的发展的。另外,垄断会滋生恶,国人应该感同身受,在当下乱战时候,当是建立健康秩序、健康生态的最好时机。


不过,这样的嘴仗还是不要有了,产品说话,比拼用户体验,消费者用脚投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