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口腹之欲面前,女儿的“自我节制”

 赤候 2015-06-25

朱云雁|文


李媛 绘


在我们家的厨房里有一个女儿触手可及的抽屉,里面放满了朋友送给她的棒棒糖和巧克力。女儿完全了解这个充满诱惑的所在,也完全具备行动能力自行取食,但是大多数时间里她只是打开抽屉翻检一番,口中念念有词。未满四岁的她知道,正常三餐之外的口腹之欲不应该也不会随时随地获得满足。我们并不禁止她自己拉开抽屉检视她那些宝贝或者说欲望,女儿也可以做到只在被允许的时候才动手将糖果放进嘴里。当女儿经过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漫长的等待,得到一根棒棒糖或是一粒巧克力时,她通常都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非常非常认真地品尝。因为来之不易,当然倍感珍贵。


出于健康考虑,我对女儿饮食的规定几近严苛。女儿两岁之前,所吃主食几乎不添加任何调味料,完全利用食材本身的特点烹饪出天然的味道。当然要做到这些,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通常,宝宝六个月开始吃辅食以后,长辈们就跃跃欲试,各种建议接踵而至,关注点是“多吃”,他们似乎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在他们看来,添加调味料,有咸味有甜味,才能达到“多吃”的目的,却忽略了“吃得健康,吃得合乎自然”。卢梭说,越是自然的口味,就越为简单,也最容易被改变。所以我努力地让女儿尽可能在两岁之前保持原始的口味,为她准备最简单的食物。并且,我也努力地使她不要养成一种“爱好过于厚重味道”的习惯,所以女儿两岁之前,没有吃过包括饼干、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等等在内的任何零食。婆婆很尊重我,却也还是会说,现在不允许她吃,将来她总要吃的。我明白,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她不可能完全拒绝那些具有极大诱惑的零食,可我相信,一些习惯一经养成,再加以适当控制,女儿对食物就会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两岁以后,女儿的主食开始添加调味料,但我仍然尽量做到清淡,为了与女儿同步,我和先生的口味也渐渐偏于清淡。


也是两岁以后,女儿终于吃到了人生的第一口奶油蛋糕、第一根棒棒糖、第一粒巧克力、第一勺冰淇淋。吃的时候,女儿那种幸福得都要融化的神情,令我为她喜悦;而食髓知味后的渴望,亦让我进一步意识到,随着女儿的成长,相比于婴儿时期尽量回应满足她的需求,今后更重要的是帮助她学会如何面对、处理内心的欲望。毕竟,当她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后,所面对的诱惑之繁杂,远非一根棒棒糖可比拟。寻求满足之艰难,也非剥下糖纸那么简单。


小朋友的生活世界,较之成人简单纯粹得多,最为日常的欲望便是口腹之欲。我和先生深知奶油蛋糕、棒棒糖、巧克力、冰淇淋对女儿而言是多么诱人,充满魔力,面对这些食物能够做到自制,是多么的不容易。此前两年养成的清淡口味,或可令她在开始接触时有所节制,但若要长久保持,还需制订明确的饮食规则,同时,作为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不允许或限制女儿吃的零食,我们也不吃或少吃。如此,女儿方能从中习得节制。


基本上,女儿被允许吃的零食仅限于上述四种。其他包装花哨、成分可疑的零食,包括饮料,女儿是不可以吃的。我们为此制定的规则是:奶油蛋糕、棒棒糖、巧克力、冰淇淋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只能每周吃一次,四选一,不能同时吃四样。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比如旅行期间,吃这些零食的频率会高一些,那么当回到生活常态时,一周吃一次的规定就要改为一个月吃一次。


对于这一规则,女儿通常遵守得很好,偶尔也会因环境的改变、心情的起伏而对食物表现出贪恋,甚而大哭耍赖,试图打破规则,但都在我和先生的一再坚持下,无奈收场。


于是,慢慢的,女儿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有些事情,唯有忍耐与等待,等到规定的时候,自然可以得到,得到之后会倍感珍惜,亦会节制自己不过于沉溺其中。有一次,我们带女儿去吃自助餐,女儿兴奋得嚷嚷着要吃十个冰淇淋球,我和先生会偶然放纵她的小欲望,微笑着点头。然而,事实上,当她吃到第三个冰淇淋球时,只吃了两口,就表示不想再吃了。我想这是此前两年养成的清淡口味在起作用,令她的身体告诉她不能再吃了,也是遵守规则下习得节制的自然反应。


女儿由我和先生对她的饮食教养中所获得的这一品性,也延展至其他方面,比如看电视、买玩具等等。对于这些事情,她会试探,会提出要求。但当我和先生表示以家庭制度所列,我们家里基本上是不可以看电视的,而玩具只在节日或生日才可以买,她都可以理解并做到等待。


我相信,长此以往,女儿会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在需要的时候克制自己的冲动,会明白等待与忍耐的价值,会在获得满足时珍惜手中所拥有的,并感恩。特别是,她会视欲望为寻常之物,既不将之视为人生的唯一,也不将之视作洪水猛兽。

(注: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该系列专栏从2011年开始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