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端午节的祝语之争别模糊了焦点
2015-06-25 | 阅:  转:  |  分享 
  
端午节的祝语之争别模糊了焦点



□朱四倍



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祝“安康”?6月20日正值端午节,一条微博引发众多媒体和网友的转发,微博称,因为端午节为祭祀性节日,互祝“端午节快乐”是错误的。有学者发微博反驳称,说端午节不能祝“快乐”的说法没有根据。端午节到底能否祝别人“快乐”呢?(6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有关端午节的“祭祀”和“快乐”之争,其实更像一个笑话:过惯了只有“吃粽子”这一标准节日内容的人们,好像根本生活在“端午”之外。这是仅仅靠专家辟谣可以解决的吗?是可以靠批判“端午商业味道过浓”而彻底消除的吗?

????端午节互祝“快乐”也好,互祝“安康”也罢,在笔者看来,只能表明整个社会和公众对端午的理解还处于较低层次。当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期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假日的增加,是福利的增加,却忽略了对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领悟,争议才会出现。

????微信上到处都是有关端午的优美句子、典雅诗词,在被疯狂转发的时候,我很怀疑有多少人能耐心地品味和琢磨端午的远古声音?满屏的“端午”,却没有心中的端午,没有文化传承和精神认同的端午。

????如何过传统节日,我们依旧需要补课。“没有听说过端午节不能祝快乐的说法,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尽管是专家说法,但能否从此引领我们走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需要共同的努力,决不仅仅是专家的阐释就能一了百了的,也不是奉行祝“端午节快乐”的传统就能告终的。

????节日是人们沟通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表达情感的时机,更是文化的节点和精神纽带。端午节根植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那么,端午节能否在我们的生活中“活”起来呢?在端午节几成粽子节的当下,在商业味道浓厚和文化味道不足的事实面前,反思有助于节日真正活起来,也是直面“祭祀”和“快乐”之争的题中之意。

????吃粽子、赛龙舟、撞蛋、诵诗会……并不是端午节的全部。过端午节,不是简单地为了放假,更不是给一些地方提供争夺名人故里或者节日起源的由头,而是要发挥节日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真切触摸、深入体验节日的真正意义。

????作为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沉淀的节日,端午节更应发挥塑造社会的价值。学者孙正国认为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主要有三个内涵——遵从自然节令与应对异灾的生活智慧;忧虑恤民、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正直骏杰、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因此,不要简单地套搬端午习俗的外在形式,而要寻找它的精神文脉和文化含义。当端午文化成为个体分享民族的文化认知和情感的时候,端午自然就“活”了。

????生活在“端午”之外的我们应纯粹点和虔诚点,对传统节日要充满温情与敬意,而不仅仅是吃喝与消费。















数字报>第2015年06月22期>端午节的祝语之争别模糊了焦点

返回本期











(姜太公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2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