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铸铁之美,铿锵茶道

 真友书屋 2015-06-25



茶的世界里崇尚清幽孤寂的境界,作为茶具的铁瓶,传承至今已迂近400年,煮茶是茶汤在铁瓶中孕育的时光,也因不同表情的铁瓶而相异,随时间变化的铁瓶散发着茶之幽香时,感受厚重且怀有历久弥新的情愫,是茶人借由铁瓶诉说的悠远。


铁瓶,也叫铸铁茶壶,其原型来自中国秦汉时期的煮茶器皿,在唐宋时期,连同茶文化一同传入日本。江户时代,釜师将茶釜进行改良,加上注水口和把手,形成了今日颇为流行的铸铁茶壶。


顶级的铸铁茶壶,均运用传统铸铁工艺铸造,纯手工打磨而成。其外饰也变化多段,融合雕塑、绘画、书法、镶雕等工艺,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


铁壶壶体的图案,大多以植物(松、竹、梅、柳、枫、桐、花卉、牡丹等),风景(山水、庭林、山居、海川、社寺等),动物(鹤、鹭、飞鸟、龟、鹿、龙、虎、马、牛、犬等)为取材重点,但亦有以吉祥图案、理想、期望、思想信仰等直接具体的展现在壶体图案特色上。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是完全没有图案(朴实素雅)又唯美绝伦至极。

壶嘴对茶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出水顺畅、断水得宜的要求。具备良好出水、断水功能后,再进一步探究铁壶的壶嘴造型是否流畅优美。壶嘴一般造型为:直立炮管嘴、兽口嘴、鸭嘴、四方型、环节状等。

铁壶的手把是整体壶感的骨干,或缺此手把或手把的比例造型不佳而无法匹配时,都将大大影响壶的美感与身段。手把在设计上有些为固定式,但活动形制较多。这些手把虽设计为活动形态,但仍以不要经常左右弯折为最佳。


下面,是来自雍和别墅的纯手工铸铁茶壶,每一款都独具匠人之心血。







铁瓶之功

-

铸铁茶壶,一直被视为提升茶品品感标准的必备器具。铁壶烧水沸点温度更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2-3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特别是对于普洱老茶,铸铁茶壶的高水温,使得其陈化已久的内质陈香和茶韵充分发挥,使二者成为茶道中的绝配。


日本岩手大学研究表明,饮用铁瓶烧煮的水能有效增加铁分的补给。在冲煮茶水及烹煮食物的同时,质地纯净的铁器在加热过程会不断的释放二价铁离子(亚铁离子,Fe2+),饮食的同时,被人体吸收。相关数据显示,在使用铁器的人群中,绝大多数均无贫血及缺乏铁质的现象。












铸造之法

-

铁壶的制作过程约有68道工序,从最初设计到成品完成一般耗时将近2个月。一个精致的铁壶,需要做壶体的手工匠和做壶把的手工匠,两个人的精湛技艺共同来完成。


···

画图和制模


描画出铁壶的样稿,然后,根据图纸推算出壶的断面图,根据横截面来打造铸型所需的木模。模具由铁板制成。因为过去使用木头制模,因而‘木模’这词沿用至今。


···

外模的铸造

  

手拿木模来回旋转,每转一圈的同时加入调制好的粘土,如此重复数十次,直至匠师觉得满意为止。壶的模具雏型大致打造完成。外模雏型为壶底朝上,壶口朝下。


···

押纹路


趁模具未干透之际,进行押纹路。用专门的笔在模具内部勾画出壶壁的纹路。除了南部铁瓶有名的小方格型外,还有几何状、花卉和风景等图案。


···

中子铸模


把细砂,良土和粘土溶合,用布压成实心的中子形状。再把中子放入先前打好的模具中。盖上外模盖子。


···

烧制


把滚烫的铁水(约800-1000度)从外模盖子上的小孔中注入,等待2小时左右。把铁水倒出,剥开外模,取出壶。此时的壶已经有了完整的壶体。再把壶放入高3米的古碳炉,里面的燃料有石炭、生铁、碎铁和石灰石。炉里的温度高达1300度。


···

完工


成型后的铁壶用800-1000度的碳火烧烤,让壶形成一层磁化酸化的表膜。这样处理可以防止壶体生锈。此技法从南部铁器开始沿用至今。壶的外侧由于火的直接接触会产生斑点,还需用金属刷磨去。


···

打磨与着色


完成后的铁壶放在碳火上用200度的温度加热,在壶表面刷上混有醋酸的漆和茶汁。必须要一边加热一边用毛刷涂抹,利用高温使得漆牢牢附着在壶的表面。


···

壶把的制作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壶把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把铁板打制成圆的铁棒形状,这种技法是非常难的,会的匠人寥寥无几。成型后上漆,和壶衔接。一个完整的铁壶就能正式出品了。





深巷锁乾坤

-


忍不住想要收一款精美铸铁茶壶?


那,找个午后,去北京箭厂胡同雍和别墅的雅致小院坐坐吧。


很穿越的小巷,雍和别墅就在期间


古色古香的小院


听红梅姐讲茶釜的秘密,怎么能少一壶好茶


光线氤氲,恍惚间,已然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