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新时代:清华毕业生怎么做

 susan1997 2015-06-26


编者按

与身边其他小伙伴不同,2014年从清华大学医学部硕士毕业时,肖鹏飞没有选择继续读博,而是特立独行走上创业之路。有趣的是,促使他做出这一重大人生选择的原因,还要从读研期间在实验室里洗烧杯时的一次意外发现说起。


然而,将想法变为现实毕竟道阻且长。一路走来,肖鹏飞得以不断突破自我,还得益于母校清华大学近年来打造的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他提供的多方面帮助。


  • 《赛先生》李晓明


2014年的夏天,肖鹏飞毕业了。


“我们专业这一届就我一个人半路(读完)硕士就出来了,别人都是博士。”他笑着说。


“现在后悔了吗?”


“没什么后悔的,还在读博士的同学还说要出来跟着我开公司呢。”他笑得更开心了。


2015年4月底的一天,肖鹏飞在他公司的办公室接受了《赛先生》的访谈。他的头衔是这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看上去虽然学生气尚未褪尽,但言谈之间自信干练。


他把公司最大的两个房间分配给了销售和研发的同事分别做办公室和实验室,自己则安顿在另一个狭长的小房间,这里仅比过道略宽,窗户与墙之间只能放下一张简易办公桌和电脑椅。坐在这里视野极好,抬头望见窗外,屋顶之上是一大片天空。




实验室里的创意



曾经,肖鹏飞是清华大学医学部的一名研究生,正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里接受科研训练。


最初的创意契机源于研二时的一次常规有机实验。为合成一种药物,肖鹏飞需要给小分子加上保护基团。实验完成后,小分子溶解,保护基团留在玻璃壁上,洗烧杯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保护基团的存在,水流快速形成水滴,从杯壁滚落下来。


肖鹏飞受到的严格训练不容他放过这一细节。“导师的要求非常高——平时做化学实验,一点点温度的变化,或者颜色的改变都必须注意,不只是记录它,还要想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肖鹏飞由此养成习惯,对于机理的把握非常敏感,“当时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


“最初没想到商业化,只是想以后洗烧杯会更容易一点”,肖鹏飞笑着说。


肖鹏飞脑子很灵活,在“洗烧杯创意”之前,他已经有过一次“实验室创业”的经历。一般而言,化学实验室很多试剂存放的位置都用编号标记,肖鹏飞发现,每次用都要费时费力去找,于是和同伴一起在实验室开发了一个包含45万个化学小分子的数据库。这个利用分子结构式为单位的数据库可以方便搜索、定位、管理并能链接到试剂厂商。


最终,这个数据库卖给了一家企业。肖鹏飞的另一大收获是,两个同伴日后成为他新公司的合伙人。


科研工作仍然占据肖鹏飞的大部分时间,但他也抽空查阅文献和专利,发现类似自己“洗烧杯”试剂的创意已经有了商业化产品,也慢慢对相关机理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作了简单的实验测试,他发现自己配的试剂的确有效果。


点滴的进展激励了肖鹏飞,他开始不断对配方进行优化,也找了自己在中科院和北大熟悉材料科学的同学帮忙,最后买了日本和美国公司的同类产品做对比测试,发现自己在实验室捣鼓的配方居然效果更好,而且成本低得多。


“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大概持续了一年半。”肖鹏飞说。当发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那一刻他心中澎湃不已。


有意思的是,刚开始的大多数时候还是肖鹏飞一个人在战斗。之前他找来帮忙的同学,对其半道出家甚至搞不清楚专业名词就捣鼓的东西并不看好,不过此时,大家都觉得挺惊讶。


肖鹏飞首先想到了这款疏水材料产品可以大规模应用到汽车行业。他开始从实验室走出来,尝试向一些洗车行推销自己的新产品。


几个洗车行用过后很认可效果,但“叫好”了之后并没有“叫座”。小试牛刀的肖鹏飞一方面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一方面也在积极考虑商业化发展。这期间,他找到了清华x-lab。




创业路上的“贵人”



2013年12月,成立不到一年的清华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里,已经有一些创业小团队运作得像模像样。肖鹏飞带领小团队入驻x-lab,希望在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投资人或者商业合作伙伴的资源。


在x-lab,每一个像肖鹏飞一样的学员都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创业的想法继续做下去,创办新的项目,组建团队,甚至创办新的企业,进而与孵化器对接。


学员们在这里可以申请免费的工位,参与每周的新项目见面会,大量的工作坊、训练营,以及从创新创意思维方法、创新力提升项目、创新系列讲座、创业课程等体系中得到系统培训,甚至与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邓锋、完美世界董事长池宇峰等一大批投资人、企业家面对面咨询。


“在这里我们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创业公司、不同的创业伙伴,相互之间的交流氛围很好,这里不仅提供了平台、资源和培训,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和自信心。”回忆在x-lab的一年时间,肖鹏飞说,“如果不是x-lab的话,我真的不可能下大决心出来创业。”


2014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访问清华大学,走进x-lab课堂时,肖鹏飞还上前跟他握了手。“你能够感觉到人家创业的动力是改变世界,x-lab的学员也经常被激励,作为名校的学生,创业不能仅仅是开一个淘宝店,做个小生意,而是要做真正的创新,要对社会发展起实实在在的作用。”


对于学生创业,肖鹏飞坦言,大多数人并不适合,骨子里如果真想创业,可以去尝试,但需要外部的帮助,尤其是像x-lab这样,能给予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勇于让年轻人去尝试,这个非常关键。


“很多同学来到x-lab,就是只有一个想法,或者非常不成形的项目”,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向《赛先生》表示,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实践、互动、咨询逐渐往前走,或者充实新的内容,或者找到新的方向,甚至找到新的合伙人,学员们得以慢慢从技术思维转化为商业思维,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最终有些创业者能够开发出新的产品,走向市场。


肖鹏飞正是修成正果的学员之一,2014年3月,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北京易净星科技有限公司。




执着的技术控



2015年4月27日,肖鹏飞带着“易净星”产品亮相清华大学创业嘉年华。面对央视的镜头,他熟练地演示一组对照产品。红色墨水在涂有易净星产品的白色面板上迅速滚落,面板光洁如新,而另一块面板表面未作处理则极易粘附红墨水。


这款超自洁材料利用特有的纳米技术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可以阻止水、油等液体侵蚀的空气保护层,这种特性使得物体表面达到“免清洗”的效果。


有时候,肖鹏飞会把墨水滴在涂有超自洁材料的纸巾上,那场景犹如露珠之于荷叶,甚至他将纸巾放进墨水里,故意搅动几下,然后像变魔术一样,取出来时居然纤毫不染。



肖鹏飞研发的超自洁材料“易净星”效果演示



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魔力吸引着肖鹏飞。他谈起自己20岁时的一次实习经历。实习所在的杜邦工厂不大,只有两层楼,这里生产一种几乎所有电子元器件都会用到的小型材料,所有的工人加起来不到10个人,但他们一年创造的产值多达10亿元。


“因为他们是做得最好的。但你知道对一个20岁的小伙子来说,那时候的震撼真的太大。”肖鹏飞深深感受到技术的强大力量。


幸运的是,肖鹏飞接受了最好的科研训练。


“北生所里经常可以见到诺奖得主、各国院士,并有机会和大牛们一起吃饭聊天,拥有前沿的科研信息。”几年的实验室生活让肖鹏飞受益匪浅,他坦言,北生所给了自己做科研的视野,更有意义的是,他从这里获得了强大的科研分析能力。


化学全合成实验非常训练人,肖鹏飞跟着一位老师一做就是一年。他解释道:“一个天然产物的全合成需要从一个很小的分子开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步甚至上百步,需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合成。而且过程中某一步走不通,前面的工作就白费了,必须从头开始。”


“整个实验要求你比别人想得更多,分析接下来的十几步以后的情况。这个训练对我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肖鹏飞说。


刚刚做公司的时候,从技术研发起家的肖鹏飞一开始特别希望把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都做起来,最后发现很累,而且收效不明显。


后来,肖鹏飞重新优化战略,“市场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公司初创时期做得不是特别好,周围很多都是跟你一样背景的人,而要找到做市场的人付出的代价很大,即使来了,你也不一定能管理好”,肖鹏飞搞清楚形势后反而加大了研发力度,不断把技术做强。


2014年5月,肖鹏飞凭借“易净星”新材料拿到了清华大学“校长杯”创业挑战赛的冠军,一下子引起了社会关注,媒体的采访报道也多了起来。2015年初,他的自信心和不断确立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回报——某跨国公司的一位区域经理加盟公司负责开拓市场。


最近,肖鹏飞刚刚与北京一家手握洗车行资源的互联网公司签约,他跃跃欲试,期待自己的产品给洗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洗车这个行业非常费水,而且洗涤剂会造成污染,而我们的产品可以节约用水三分之二以上,而且不使用洗涤剂,甚至能节省擦车的人工投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