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位于浙南边陲,东海之滨,群山环抱,接壤福建,因蕴藏丰富的矾矿而被誉为“世界矾都”。矾山镇的矾矿石储量占世界60%以上。 在矾山镇方圆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海拔190-500多米的山体之内,绵亘着我国具有640年历史的矾矿开采巷道。巷道随着海拔逐层升高,如楼层的排列,一层又一层。山体内最大的巷道有两个足球场大,巷道内终年摄氏16度左右,巷道之外,4条挑矾古道,其中一条通往福建,整个山体草木葱茏,一派峥嵘。 古老的矾矿巷道 (王帅 摄) 始于明朝洪武年间的矾矿开采,最初为民间的地表作业。古老开采与逐渐的巷道建筑,其坚固程度如同与山体长在一起,从未见类似塌方的记载。巷道内穿越古今的滴水,富有记忆的凿痕,历历在目的输送轨道,无不提示这座古老矿井罕见的人文景观,令人赞叹这一份中国矿业建筑与开采历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 矿井外古老的民居(王帅 摄) 矿工后代、矾都申遗志愿者张老师娓娓道来这座矾矿的历史沿革。采石、出矿、焙烧、风化、溶解、结晶,一代代矾矿工人,付出过艰辛的劳动。明矾的冶炼,几百年来为民族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建国后该矿区曾为“全国同行业最大50家企业”及“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明矾产品广泛用于医药,食品业和化工行业等。早在明永乐年间,温州等地已将明矾用于染色业并出口,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输出品茶、 丝绸之外的第三位。 受限于机制和体制,目前矿区困境重重。巨大的安全、环保、社会风险和矾烟、矾水、矾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跨福建行政区域的污染纠纷,愈来愈迫使这座古老的矾山矿区走转型发展之路。 矾山镇矾矿不但保留了原有的古采区遗址,还是一个仍然保留“看门人”的活遗址。山道蜿蜒的古朴矿区上,历经200多年的福德湾老街,完好保留着中国独有矿区集镇的特例,居民多为昔日逃避战乱的福建一带流民,因此其方言为闽南话。 这个镇上美食丰富,年节众多,源于古老的传统。旧时下井的工人“日早不晓得天晚上”,风险性高。同时朝不保夕的生活状态也使得矿工追求生活享受,讲究口福。这造就了矾山镇名目繁多的精品美食。 古老的炼矾工厂(图 王帅) 矾山矿区附近沿盘山公路,以福德湾历史文化名村为代表,均保留着古老民居建筑风貌和独特的民风习俗,因此形成了承古创新的矿区景观,吸引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文化名人和考古工作者。其所到之处,无不叹为观止。据此,矾山镇近年来逐渐描绘着以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蓝图。 矾山镇以福德湾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矿山公园、鹤顶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矾都矿山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主题,传承工业文化,唤醒历史记忆、封存地域特色,营造生态旅游宜居的城镇,形成美丽动人的矿区人文景观。 苍南县将232省道沿线和福德湾“文保区”,作为全镇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倡导环境保洁的风尚,开展矾山大溪、南宋大溪的水环境治理,文明生态与文化,在景区内生根开花,永保矾山人民的青山绿水。 矾山镇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依据充分,一是该矾矿遗址为工业革命以前的遗存,二是其矾矿的要素为专有和唯一,三是遗产原真,遗址完好保存,四是兼有历史文化名村、古老矿区的巷道景观、明矾历史悠久的冶炼工厂和车间,五矾山也是中国井巷业的发祥地,同时 矾山周围人文景观的保护、建设与文化挖掘也在同步进行中。 苍南县政协主动作为,从2010年开始将“世界矾都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利用与矾山矿区科学发展”作为破解企业窘境,助推矿区和谐发展的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2012年温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矾矿综合改革方案,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温州矾矿矿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前期调研。 矾山矿新老“守门人” 矾山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成立了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研究促进会,并做了较多的前期工作。2013年浙江省政府参事室对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关于积极推进“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的建议》。2013年起,“推进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连续三年写入温州市和苍南县的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主席考察后,点赞矾山很神奇,愿意支持和帮助矾矿申遗。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工业遗产咨询人、伯明翰大学国际铁桥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迈克·罗宾森来世界矾都考察。他对矾山矿区一系列旧址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原真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世界矾都”矾矿遗址的申报,将会更好地保留民族遗产,从而进入世界视野,见证和弘扬中国矿业文明。(王帅 发自浙江) |
|
来自: cnjishi_com_cn > 《网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