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记忆 | 上海最有腔调的“老克勒”弄堂侬住过伐

 天边红枫叶 2015-06-26

??喜欢本账号就请点击标题下的蓝字,可一键关注我们哦!

来源:上海全知道


那时候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4平方米,也就是一张床的大小,即使这样对年轻人结婚来讲,首先还是要问家里有没有房子。没有卫生间,大家上厕所还是依靠着马桶和痰盂,清晨醒来弄堂里总是很闹忙的充斥着洗刷的声响~而刷牙洗脸这件事嘛,放在那个时候也没有撒隐私不隐私,家门口的水池边,大家见怪不怪,比比皆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曾经生活过的老弄堂。

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旅游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构成了近代上海旅游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现在弄堂拆的拆,迁的迁,这些有腔调的弄堂你还记得吗?



1

万宜坊 最狭塞的弄堂

在重庆路高架之下依然健在的万宜坊,最知名的是它里面有邹韬奋故居,以及一些中国现代历史里的著名文化人,如画家张充仁。不过作为个人,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典型上海“海派”风格。从弄堂口,那小房里的裁缝师傅,或是卖杂食的点心小作坊,完完全全是一派细致生活的味道,而不是云起风涌的大历史,或是高不可攀的富贵豪达的深藏之所。

2

山阴路 鲁迅先生最后住的弄堂

鲁迅故居在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一幢红砖红瓦的三层新式里弄住宅,先生1933年搬到这里,谁想不过三年便离开了人世。想来,先生半生飘零,该是很喜欢这处安静的住所吧。房子缩在里弄里,是倒数第二家,安静得很,关起门来便自成一统。屋前的小花圃里,桃树、紫荆、石榴长得正好,一如当年。

3

蓝妮弄堂 最具传奇色彩的弄堂

复兴西路,上海的一片净土。这里柔美、宁静、安稳, 如同城中小岛,只是简单走着也很好。复兴路上,有一条弄堂,灰扑扑的,乍看并不起眼,却是著名的“蓝妮弄堂”,也有老上海人称它为“玫瑰别墅”。据说,是因为当初这条弄堂在建造时,弄堂口的地面上砌有“玫瑰”两个字样。

蓝妮一生非常传奇,她是苗族人,最先在上海滩上以“苗王公主”而出名。她父亲生意不顺,搞到家道中落,也带累她的婚姻不幸。但是,蓝妮离异后却嫁到孙科,成了孙中山先生的儿媳妇。

4

淮海中路弄堂 最经典的弄堂

淮海中路1857弄坐落在以繁华的淮海中路上,低调而神秘,可能在不经意间,你已经错过了它。这里被称为是上海最经典的弄堂,是上海过去的见证,有人说这里也是上海的灵魂深处。宋庆龄故居就坐落在弄堂里,在曲折径深处,仿佛能看到宋庆龄女士的身影,只有在淮海中路1857弄,才能真正体会到旧上海弄堂里的风情。

5

梅泉别墅弄堂 最特别的弄堂

梅泉别墅,就在“外国弄堂”的旁边,同在一条新华路上。 通常不熟悉的人,会把它当作了赫赫有名的“外国弄堂”。事实它比“外国弄堂”小,也自然比它更安静。这条弄堂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里,还是一片农田,后来到1933年,才有房地产商吴其达投资建造。里面的房子都是砖木结构。以前,这条弄堂里,藏着一个小水池。有2米见方。这在现在的上海弄堂几乎是绝迹了的。而这水池旁边,种满了梅花。所以才得名“梅”与“泉”。

6

愚园路弄堂 最狡黠的弄堂

称它是“最隐秘”、“最狡黠”的弄堂是源于它的历史。它现在处在正日益变得热闹而喧哗的镇宁路西端、愚园路南端,进主弄口的地方被一些卖杂货、零食的小摊占着,也常有自行车、助动车闹闹的开进去开出来,显出一番上海最平常的市井图景。而走到里处,才渐渐发觉,这条带着主弄堂、侧弄堂———甚至小侧弄堂———小小侧弄堂的这样一条大弄堂所显露出来的楼房的与众不同。

7

苗王公主思南路弄堂 最具现代派的弄堂

蓝妮弄堂,在复兴西路44弄。

弄堂很短。两边的房子倒是干净而雅致,比较有欧洲建筑的外观,同时也保留一些现代派的造屋风格。今天上了年纪有的上海人喜欢把这条弄堂称作“玫瑰别墅”。据说,是因为当初这条弄堂在建造时,弄堂口的地面上砌有“玫瑰”两个字样。

8

田子坊 最具商业气息的弄堂

泰康路,从头到尾不过四百多号,在繁忙的肇家浜路与低调的建国中路之间。泰康路210弄,是田子坊,因为早已声名在外,已成为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文艺青年的朝圣地。这里的弄堂低矮而狭小,墙上面绕满了交错的电线,甚至会有几根竹竿伸出来晾晒衣服。小店的墙上用各种文艺的物品装饰着,让你在这里不得不怀旧。门前摆放的灿烂鲜艳的植物,墙上蔓延的爬山虎,是你自拍最恰当的背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