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国的哲学王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5-06-26
                                  我们本来是完整的,对于那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爱情。
                                                                                                         ——柏拉图,《会饮篇》

         哲♂学,真正的哲学更是包罗万有的,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有趣的学科。

         现在回想起来,最早接触到哲学,应该是小时候第一次读《基督山伯爵》时。看到艾德蒙唐太斯在监狱里遇到老神甫,就如同少侠遇到山谷中的绝世高人,令人激


动万分。各种绝世知识传授完以后,老神甫用感慨的口吻说道:

         “有学问的人和能认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就了前者,哲学造就了后者。哲学是学不到的,这是科学的综合,只有善用科学的天才才能求得。哲学是五色的彩云,
基督将它踏在脚下升天。”

         当时我那幼小的心灵,顿时被这句看起来无比装逼的话震撼了。能让这么一位高手,以如此虔诚的口吻形容的武功,得是何等的炫酷!哲学,这个看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名词,到底代表了什么含义?

         然后,我找到一本哲学简史。看了5分钟后,满眼金星的我毅然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去看基督山伯爵吧。顺便插播一条广告,基督山伯爵是一本好书,可以说是现代爽文的鼻祖之一,值得一看。

         后来,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眼界的逐渐开阔,原来看起来如同天书的文字也渐渐能理解了。哲学确实不是靠书本学来的,而是在有了足够的经历和好奇心之后才会产生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简单,但是又极其复杂的玩意,先于一切其他知识,同时又是一切知识的最终形态。哲学不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它和数学物理不同,不遵循固定的数字和公式。哲学所思考的都是无解的问题,所以不管你给出多么荒谬搞笑的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认为这就是你的哲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哲学!

         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词来解释,哲学,其实就是你的三观。就是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怎么去衡量世间的善恶,怎么去测定万事万物的价值。哲学决定了你怎么看待问题,怎么处理问题。大到宇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小到和朋友去哪喝酒,其实都是由你的哲学来决定的。

         哲学的本源,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某种意义上来说,自从人类从进化树上分支出来的那一刻,某种伴随着人类、让人类得以超越其他动物的东西就一并诞生了——智慧和好奇心。人类和动物一样,都要去觅食果腹、打情骂俏。但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在满足了本能的欲望之后,会进入一种独有的“贤者”模式——仰面朝天,四肢伸开,目光呆滞散漫,心态平静祥和。在这种模式下,一部分人类,尤其是雄性人类,会不由自主的开始脑洞大开。脑洞的范围是没有边界的,从明天吃果子还是兽肉,到夜空中一闪一闪的东西到底是啥;从隔壁山洞的大胸雌性,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就算将整个宇宙丢进脑洞,也只不过能激起一瞬即逝的火花而已。

         正是在这些跳动的火花照耀下,人类缓慢地脱离了普通动物的层次,向着更高的存在迈进。本能的吼叫变成了优美的语言,随意的涂鸦变成了规则的文字。简陋的木棒变成了复杂的工具,原始的村落变成了繁华的城邦。人类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一套形而上的规则,这套规则体系还能够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这,就是最早的哲学。

         不同的哲学体系随着人类几个文明圈的成长而分别建立。大部分原始的哲学,都随着文明圈的覆灭而消亡了。真正流传至今,并且对世界造成巨大影响力的,只有诞生在长江黄河间的东方哲学和诞生在地中海边的西方哲学这两大派系(其实三哥的哲学也很有历史,不过传承有些问题,等写到乔达摩的时候再详细说)。

         西方的哲学都是来自于古希腊的。古希腊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由移民们所建立,这里虽然土地不像尼罗河和中东那么肥沃,但是适合种植葡萄与橄榄,有丰富的石矿和金属,旁边就是风平浪静、渔产丰富的爱琴海,是个适合建城的好地方。很快,人类就在这里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城邦,通过征战和贸易迅速地繁荣起来。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必然,西方古希腊文明的繁盛时期和东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在历史上基本一致,都是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时段。在这波黄金时期中,一位位令人仰视的贤者轮流登场,展现着人类才华所能达到的极致。很惭愧的说,虽然两千多年来我们在物质和技术上有极大革新,但在最根本的三观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举例来说,假如一个现代人和一个古希腊人相遇,在互相欣赏过对方的奇装异服之后,他们的思想交流可能会很有趣:

         现代人:“你知道吗?这世间万物,上到星辰,下到你我,其实都是由同样的基本物质组成,只是结构不同而已。是不是很有趣?”

         希腊人:“喔,我从德谟克利特那听到过这个理论。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不是吗?我说的原子,是一些极其微小,不能再次分割的微粒。你们怎么称呼它?”

         现代人:“……我们叫基本粒子,差不多吧。对了,这个宇宙不是什么神灵创造的,而是从虚无中,从一次大爆炸里诞生出来的,而且在不停的膨胀变化。最终,宇宙可能会反向收缩,也可能会变得一片荒凉沉寂。你对此怎么看?”

         希腊人:“真有趣,你提到的好像是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他一直宣称宇宙本身就是它的创造者,是一团活火,不停的变化燃烧,未来也终将熄灭。这么说的话,我更认为宇宙的未来是冰冷的灰烬呢。”

         现代人:“……不管怎样,如此巨大复杂的宇宙,也是按照一致的规律运行的。我们正在接近这条规律,并将它命名为大一统理论。”

         希腊人:“啊哈,毕达哥拉斯也是这么说!他认定宇宙的本质就是数学规则,必然存在一个‘1’,乃是基本的第一原则,是万物之始,是终极的规律和智慧呢。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还没有找到他说的‘1’啊!”

         现代人:“……我们聊点别的东西吧。在我们的年代,已经没有什么王公贵族了。人们彼此平等,大家通过投票选择统治者,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权力。”

         希腊人:“看来你对雅典很熟悉。我们的执政官梭伦搞了一套制度,建立了一个叫公民大会的玩意,以后的执政官都是公民大会投票选出来的。我们还选出来四百位公民,成立了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负责监督城市的运转。对了,我多问一句,在你们那时候,穷人和富人的权利一样吗?因为梭伦可是根据财富把公民分为四等,最低等的穷光蛋只能选别人,不能被选。”

         现代人:“好像我们更严重,穷光蛋……算了,不提这个。不管如何,我还是觉得你的时代太古老无趣了。比如我,在结束了当天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尽情的享受各种娱乐,享受丰富的文化所带来的——等等,你那是怜悯的眼神吗?”

         希腊人:“希腊人,尤其是我们雅典公民,是不需要劳作的。我们的一天往往以出席公民会议开始,表决结束后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在广场上或花园里漫步,讨论各种新的思想和问题。我们也会结伴去露天剧场,有人喜欢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但我觉得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更有味道,搭配窖藏的葡萄酒棒极了。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去锻炼身体,虽然比不上斯巴达那群健身狂魔,但在奥运会上我们也有不错的成绩。上次我参加奥运会——喂,你要去哪儿?”

         现代人:“就酱,再见!”

         这段对话也许比较极端,但基本反映了希腊人的情况。希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会员俱乐部,在大量底层奴隶的劳作下,希腊公民们将自己解放出来,专注于城邦的事务之中。除了建造辉煌的神殿之外,希腊人对物质的要求很低,简单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自然就会从精神的角度寻求寄托。当然,大部分希腊人满足于文学、艺术和宗教之中,只有一小部分脑洞过大的怪胎会执着的探索世界,尝试去解释世界、建立关于万物本源的理论:哲学。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哲学不完全一样。如今,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大量的具体学科,将绝大部分知识都分门别类地归集在这些学科之下。只有那些最基础的、和世界观相关的知识,才会放到哲学的盒子里。但是在古希腊,哲学其实是一切学问的统称。那会人类掌握的知识其实还很少,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物理数学,甚至到美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政治宗教等等,都被笼统的称之为“哲学”——这也是为什么在现代大学中不管你学的是哪个专业,最后拿到的大都是“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这一头衔的原因。因为按照当年古希腊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院流传下来的传统,你学的其实都是“哲学”的一部分。

         古希腊的哲学家很多。早期的哲学家们更多关注的是探索自然世界,最古老的元素论、原子论等都是他们提出的。但这些哲学家都是靠自己的天赋去顿悟式的探索世界的奥秘,难以形成有系统的理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样的哲学家实在是没什么存在感,他们的知识就像隐秘的小教派一样只在小部分人之间流传,一旦哲学家自己挂了,他的思想和流派也就随之式微。这个世界是元素组成的也好,是原子组成的也罢,和我的日常吃喝拉撒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无法形成体系和传承的学问,对一个文明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古希腊文明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其下场很可能会像附近的那些古文明一样,在互相征战中逐渐衰落灭亡,最终只留下几座神庙的残垣断壁,让后人猜测凭吊而已。但一位哲学家的诞生,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切,影响了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走向。

         公元前469年,东方的先贤孔子已经去世十年,他的弟子们正在整理编篡他的理论,东方文明诸家中影响力最为巨大的儒家逐渐成型。而在此时的古希腊雅典城中,一个普通公民家的孩子诞生了,他的名字叫苏格拉底。最为有趣的是,他在年代上和孔子前后呼应,在思想和事迹上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后世研究者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除了生而为雅典公民以外,苏格拉底的家庭其实非常普通。他的父亲是个石匠,有一手雕刻大理石的好手艺。他的母亲是个接生婆,在附近几条街稍有名气。不过,此时的雅典刚刚带领希腊诸城邦打赢希波战争,正处于威望和财富的顶点,可以算是几百年来的全盛之时。整个希腊的智者们都云集在雅典,为这所希腊最繁华的城市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活力。

         苏格拉底正是在这样的繁华环境中长大。他的父母除了教给他自己的石匠手艺以外,并没有能力为他延请好的教师。这个颜值颇低的孩子基本上是全靠自学,用自己超人的天赋贪婪地吸取一切知识,将一切所闻所见都综合提炼成自己的理论。三十岁时,他就开始招收学生,成为一名专职教师。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雅典城公认的智者。据说当时有人去神庙询问神明:“谁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结果神谕回答:“就是苏格拉底!”

         为什么他被认为如此聪明?他的思想和理论是什么?很遗憾,这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所有关于他的记述,都是后来他的几位弟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的。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只能看到苏格拉底的几个为人们所公认的特点:

         他是个酷爱教育、也非常擅长教育的人。从贫民子弟到雅典大贵族的后代们,都喜欢聚集在他身边,聆听他对于智慧的阐述。他认为身为城邦的一名公民,为城邦提供教育上的服务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不收取任何学费,对于愿意和自己学习的人几乎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样的行为,给他带来了大量的狂热追随者。他的教育方式也和别人那种老师严肃讲述、学生只能聆听的方法不同,他向来都是采用讨论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很少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在对话中引导着学生自己一步步地去发现思路,得到结果。他认为,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苏格拉底是一个话唠。他不仅和自己的学生如此沟通,更是每天在街头巷尾和每一个遇到的人讨论问题——还是这种启发式的讨论,有时会让人茅塞顿开,但更常常会把谈话对象弄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老子智商就是低,就是和你谈不来,咋地吧!

         苏格拉底的这种谈话教育方式,其实和他的核心哲学思想有关。他认为,这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人类本来就是无知的。无知并不可怕,这世间存在的种种真理我们虽然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却有着寻找这些知识、理解这些知识的能力——这正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之处。真正的智者,并不是那些白白掌握知识的人,而是那些热爱知识、坚持追寻知识的人。只要一个人“爱智慧”——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并且愿意去寻找知识——那他就是一个最有智慧的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是要教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无知、热爱知识、学会追寻知识的方法。

         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却是智慧的基石。千百年来,无数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越是那些聪明绝顶的头脑,越是明白自己的无知。而那些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世间一切真理的人,其实都是愚昧短浅的蠢材。知识是无限的,我们懂得的越多,在这片无尽的地图上所能探开的迷雾越大,就越能理解在自己的视线之外,还有着数不尽更加壮美瑰丽的风景。认识不到自己无知的人,只能像井底之蛙般封闭在自己的小小角落里。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看到未知的世界,才有着继续突破的可能。

         在苏格拉底的眼里,宇宙浩荡无涯,自然的真理也无穷无尽,人类难以靠短暂的生命去彻底追寻。不过,世界是无限的,但人类是有限的。作为天生具有“爱智慧”能力的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是可以达到极限的。我们存在的目标,不是如同动物一般仅靠本能和欲望活下去,而是要靠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认识自己存在的意义,形成自己的三观体系和道德准则,成为一名智慧、勇敢、善良的人。哲学家存在的意义,不是去急着构建虚无缥缈的元素世界,而是要先研究人类自身,帮助他人理解自己的心灵,塑造生活的态度,将对知识的探索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这种精神的促使下,他所教育的弟子越来越多,声誉也日渐高涨,雅典的年青一代大都是他的追随者。但此时的雅典,已经从最辉煌的顶点开始逐渐走上下坡路,希波战争后雄极一时的力量和财富,经过雅典和斯巴达长达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烟消云散。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自私和贪婪四处横行。亲身经历了这一切的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衰落感到非常痛心。他认为雅典的衰落原因并不在于外部,正是雅典自身的懒惰迟钝和管理不善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他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就是努力地针砭时政,坚持向青年人宣扬他的理念,如同一只蚊虫般不断叮咬雅典这匹骏马,使雅典能够保持振奋与活力。

         我们都知道蚊虫的下场是什么。苏格拉底那种使人常常无法下台的交流方式,他不断宣扬国家必须要让有知识的专业人士来治理的理论,让他得罪了很多人,他在青年中的号召力也被那些身居高位的民主派贵族们视为潜在的巨大威胁。终于,在苏格拉底70岁的时候,反对者们忍无可忍,以宣扬新神、蛊惑青年、反对民主的名义起诉他,雅典法庭随即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按当时的制度,被判处死刑的公民,可以选择认错缴纳赎金请求赦免,也可以选择被流放来苟活。但当朋友和学生们为他打点好一切,希望他能保住性命的时候,苏格拉底却拒绝了这些安排。他认为,既然城邦的法律判定我有罪,那就必须遵守这一规则。如果以其他方式苟活下来,那不但违反了社会公认的规则,还否定了自己终生宣扬的理想。如果我选择流放以保全性命,雅典其他的智者和教师们也会纷纷迁走,那谁来承担雅典下一代的教育?能够践行自己的理想,遵循法律的准则,纵使面对死亡,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公元前399年6月,最伟大的哲学家,以反对民主的罪名,被民主政府判处死刑。他从容的饮下毒酒,安详去世,最后的遗言是让学生记得还上他欠别人的一只鸡钱。


         在他去世以后,雅典加速混乱下去,曾经繁盛一时的民主政治彻底衰落。其实不仅仅是雅典,整个希腊的诸城邦都在内耗中不断衰弱,再也不复当年的风光。

         但对于苏格拉底和他的学派来说,接下来的百年,却是更加兴旺的黄金岁月。苏格拉底是一个极其善于挑选和教导弟子的人。据说他当年授徒时,做了一个摆臂的锻炼动作,并且建议弟子们坚持每天做三百下。之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但一年之后,他突然询问大家,有人按照他的建议每天锻炼吗?所有弟子都面面相觑,但只有一个人站起身来,自豪地回答他坚持了下来。

         这名弟子出身于雅典的一个显赫贵族家庭,名叫柏拉图。他年轻时就跟随苏格拉底学习,一直到苏格拉底去世。由于苏格拉底案的判决牵连,他曾经被迫离开雅典,在诸城邦流浪十年。十年后,苏格拉底案平反,他回到雅典,创办了西方文明史上最早最完备的高等学府——柏拉图学院。

         苏格拉底没有著作传世,人们对他的认识,其实大都是从柏拉图的著述而来。柏拉图一生著作很多,古希腊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就是由他首先建立和描述出来的。他创建了唯心主义,创建了数学理性的宇宙观,创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他亲自写下和践行的这些理论和体系,整整影响了后续两千多年的西方文明,很多内容已经成为了现代文明不可改变的基石。他关于理性和现实,灵魂和物质的思考极为有趣,历经两千年,现在看来依然令人细思恐极:

         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吗?

         假设有一群原始人,这辈子从来没有出过阴暗的山洞。但山洞里还是有光照进来,在洞壁上洒下光辉,同时也投映下外部世界各种花草和动物的影子。原始人们所看到的,只是像皮影戏一般在墙上舞动的光影。他们会把这当成世界的全部,并且将不同的影子分门别类:这种影子叫花,那种影子叫马……在他们的观念中,世界是平的,是黑白两色的。有一天,一个原始人不知道为什么,拼命地告诉大家,世界并不是平的和黑白的。真正的世界是立体的、五彩斑斓的,空中有一个无限散发着光的圆球,正是这颗圆球将各种物体照在了墙上,我们看到的景象只是真实世界的投影——

其他原始人一致认为他疯了,于是就杀了他。

         如同苏格拉底教出了好徒弟柏拉图一样,柏拉图也教出了一位更好的徒弟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不是雅典人,但他从17岁时就来到柏拉图的学院,跟随柏拉图学习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如果说柏拉图继承并发扬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将这些思想化为坚固的理论基石的话,亚里士多德则是整个古希腊数百年文明的集大成者。他几乎通晓了当时世界上一切可知的知识,涉及到政治、经济、艺术、法律、医学、数学、自然等当时一切领域,并在每一个方面都有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是最后一个建立世界体系的贤者。由于他所懂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他决定把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于是,他创造了一系列词语来描述不同种类的知识,并分别写成不同的作品:《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动物学》、《分析学》、《政治学》、《诗学》……就这样,他一生著作一百多本,覆盖和建立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学科,将世界整理成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体系。从他以后,整个西方文明就严格按照他的系统来理解世界,认识世界。直到牛顿等人重新发现世界的真实为止,他的思想和理论统治了整整二千年。

         亚里士多德的很多思想,和他的老师柏拉图是不同的。他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这也许就是这师徒三代为什么能够保持青出于蓝,不仅颜值越来越高,学问更是一代胜似一代的根本原因。

         亚里士多德也继承了他们学派的光荣传统。柏拉图去世后,他应邀回到故乡,担任了马其顿王室的教师。在马其顿,他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凡男孩,于是大喜之下,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调教出了一位天下无敌的徒弟:亚历山大大帝。这位弟子二十岁登基为王,从小小的马其顿王国开始,统一希腊,灭亡波斯,征服埃及,远讨印度,短短十余年就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让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哲学的力量下颤抖不已。如果不是三十多岁就因瘟疫突然去世,这位战无不胜的天才到底会走到哪一步,实在难以预料。亚历山大的征服虽然短暂,但他成功将师门的文化带到了整个帝国,影响了地中海、中东和印度地区的文明,给后来的罗马帝国乃至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后来人统称为希腊三贤,被视为整个西方文明最根本的奠基者。没有他们三人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亲手建立的教育体系,教导培养的大批贤才,调教传承的亚历山大帝国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西方文明。欧洲也会和非洲一样,变成黑暗蛮荒的丛林。

         但这智慧的火花,终究还是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来。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历山大,再被罗马人继承,进而传播到整个欧洲和世界。在苏格拉底之前,世界是零散不堪的。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世界完整而有序,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革命性的新思想。就如同那副著名的《雅典学院》一样,他们是理性王国的君王,后辈的大学者们都只是门下弟子,终其一生在他们已经建好的框架里修修补补而已。



         他们的贡献究竟有多大?从几个方向上可以体会得到。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思想体系中的自然科学部分错误确实很多,但当时的环境下,他们以自己的理论对各种自然现象做出了解释,提出了公式,为后世学者们指明了方向,铺平了研究的道路。

他们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于客观真实和主观认知的讨论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即使是现在,人类也没能超出他们所讨论的范围。与此同时,他们所建立的伦理、道德和美学观念,如今已经是人类所公认的普世真理。

他们创建的逻辑学,为西方文化带来了比东方多一分的理性思想。正是在这份思想的引导下,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明确地走上了缜密的逻辑道路。正是这份思想的存在,让西方文化在经历过黑暗的中世纪之后还可以迎来复兴,可以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有机会超越东方。

他们所建立的世界观体系,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是各家宗教直接借(chao)鉴(xi)的对象。多少神学大师们,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用希腊三贤的思想体系去不断填补宗教的漏洞而已。

而他们所创造出的从学前班直到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在沿用了千百年后,更是每个人所必经的人生旅途,是引导人爱上智慧,追寻知识的有效方法。虽然不是对每个人都是最佳的,但确实是最适合所有人的。

         除了这些严肃的学识以外,在脑洞上他们几位也是无人能比。著名的超文明古国亚特兰蒂斯,就是柏拉图所八卦出来,郑重写在自己书中的。除了亚特兰蒂斯,他还创造了一个传说中的理想国,以无所不知的哲学家作为国王,以爱与正义为最高追求,建立完美的城邦——这也许可以算是最早的YY小说,可见男人的梦想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

         虽然有些不敬,但是这一派系的传承其实和哲♂学也有着不解之缘。古希腊人喜好男风,在妇女地位低下的当时,智慧和知识也是掌握在男性手中的。对于这些卓越的头脑而言,只有和其他充满智慧的男性交流,才能分外感受到知识所带来的愉悦。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不仅有着对于同性风气的描述,更是在爱情的论述上有不少大胆的发言,让很多后人猜测不已。后来,人们干脆用“柏拉图式的爱情”来指代成年男子和美少年之间的爱恋。至于这四位师徒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完美而纯洁的感情,就是再也无法解开的谜了。

         在后来的岁月里,由亚里士多德所分拆出来的各个具体学科都发展迅速,人类甚至已经开始尝试触摸物质的极限和宇宙的边缘。但作为所有知识源头的哲学却没有什么进步,逐渐落后于科学的发展。“哲学已死”,很多学者们在前路一片迷雾,再也没有如同三贤者这样伟大的头脑来提纲挈领、指明方向的时候这样抱怨道。也许,人类的智慧确实已经在两千年前达到了极限,至于“生命,宇宙以及万事万物的终极答案”这种最后的问题,还是交给Deep Thought和AC去解决吧。


    PS. 果然涉及到哲学的东西就好难写啊……写少了不行,写多了容易变教科书……来回写了两遍,还是觉得很不满意,唉。不过在鱼蛋姑娘勤快投稿的刺激下,还是勉为其难的把这篇投出来吧!

    这一篇虽然题目是苏格拉底,但其实所讲的是希腊三贤,以及他们所建立的西方文明基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贡献上很难分出高低,在关系上又前后承继,非常紧♂密。无论单讲谁,对另外两位来说也是不太合适的,所以就委屈他们继续在一起了,就当是买一赠二吧!

         哲学确实不是一门好懂的学问。如果大家有一定的底子,可以尝试读一下哲学史一类的著作。如果只是希望科普一下,可以试试《苏菲的世界》、《哲学的邀请》、《哲学的故事》等等,算是比较入门的书了。不过,与其说三贤者是哲学家,不如说他们都是全科的学者。仅仅以现代观念的哲学家来衡量他们,是不恰当的。
【万里挑一豆列之列】Top1000↑http://www.douban.com/doulist/39765625/
▓最受豆友喜爱的豆列:【豆列中的豆列精选】新技能get√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850815/
▓史上最轻松的PPT教程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846619/
▓网友众选的热门游戏排行榜Top100
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843183/
♀更多精品:http://site.douban.com/191976/
♂分享者:http://www.douban.com/group/yaoqingzhuce/
每日私人歌单大合集?http://www.douban.com/doulist/39764811/
【良心行业资源】http://bbs.zhulong.com/102020_group_1006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