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诵学习心得(六)

 积累是福 2015-06-27

   

    ----对现代汉语中几个字读音的探讨   

    在朗诵学习的实践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艰涩难懂难读的词语,这时候,通过查阅一些工具书加以多读多练,还是可以克服的。最难的是,有时会遇到对某些特定词语中的汉字的读音叫不准、想不通的情况,有时即使是请教专业人士,他们也拿不准,弄的我们这些草根“学者”无所适从;还有的即便是借助工具书找到答案,也经不得推敲。这着实令人困惑和纠结。下面就以下几组词语中的字音读法和朋友们剖析、探讨,旨在抛砖引玉,若能引起汉字语音专家们的重视,给某些业已存在的模棱两可的汉字读音一个准确定论那就再好不过了。

    一、下载

    在现代汉语中,载字有两个读音,当有“记录”或“年、岁”之意时读zǎi,如“记载”或“一年半载”等;下载的“载”有装载、载入之意,故应读zài。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牟晓明曾撰文说:

    ——近年来总觉得电台、电视台对普通话语音规范执行的不是很好,这对普通话的普及十分不利。如央视的晚间新闻在播送“网络侵权BT下载”时就读成“xiàzǎi”。可以说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对“xià–zǎi”这个错误的读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目前的趋势来看,要推广“下载”的正确读音已非常困难,已经习非成是了。

    所以,我们这些朗诵爱好者,对一些读音易混的汉字,一定要准确把握其在普通话中的标准读音,不能盲目崇拜“国嘴”或“大师”。

    二、这个和那个:

    朋友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时常会发现节目主持人把“那个”说成“内个” ,把“这个”说成“贼个”,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或朗诵)时经常遇到的情况。

    那么,我们是一味的把“那个”说成“内个” ,把“这个”说成“贼个”,还是这两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需要遵循。在此转述著名朗诵家“海的那边”对此的见解,供朋友们参考。海的那边老师是这样回答朗诵爱好者的:

    普通话的“那个”在读成“内个”时,属于语流音变的范畴。当“那个”可以表示为“那一个”时,“那”和“一”进行了连读,从而在发音上拼读成了“内”。

    也就是说,当“那”读作“内”时,是“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有时不限于一,例如“那五年”。与此类似,“那边”也是在可以表示成“那一边”时,而且意思依然准确通顺时,才可以进行音变而读成“内边”。“这”的读音音变,与“那”字的音变规则和原理相似,请朋友们自行参照。

    “海的那边”老师对此的表述有理有据,原理朴素易懂,理论根据充分,实际运用可行,我举双手赞同这一卓见。

    也就是说,“那”读作“内”是有条件的,并非随心所欲地、机械地一律进行音变。比如“那么”、“那时”、“那里”、“那是”等等,这些地方的“那”就不宜进行音变。我曾经数次听到过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在节目主持时说:“这(贼)三年……”,“那(内)两个人……”,这正与此相悖,请朋友们注意甄别,免得“误入歧途”。

   这里需要朋友们注意的是,经过同多位资深朗诵老师学习和探讨,他们都一致认为,与普通话的其它音变不同,“那”(或“这”)的音变属于非必要音变。在任何情况下,“那”字按原音读都不会错。也就是说,当你拿不准怎么读时,直管按原音去读。

    三、奔月

    “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有两个读音。

    一个是第一声,义项有四个:① 奔走;急走。如:狂奔、奔驰。② 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如:奔命、奔丧。 ③逃跑。如:奔逃、东奔西窜。④ 姓。

    另一个是第四声。义项也有四个:①直向目的地走去。如:投奔、直奔工地、他顺着小道直奔那山头、奔向小康。②介词,朝;向。如:奔这边看;渔轮奔渔场开去。③年纪接近。如:他是奔六十的人了。④为某事奔走。如:奔资金;还缺什么食材?我去奔。

    一声和四声两种读音都有“急走”即“快跑”的意思,但是一声的重点是“跑”,四声的重点在于“朝某个方向跑”。嫦娥奔月,是说朝月亮跑去,从这个道理说“奔”在这里应读四声。

    中华吟诵学会副理事长张庆先生可能是从“奔走、狂奔、奔命”的角度,主张读一声。在实际应用中,主张读一声的人占多数,但笔者偏重于读四声。

    四、量刑和量体裁衣

    量,在现代汉语中有三个读音,即:1. 量 liáng,2. 量 liàng,3.量 liang(轻声)。

   在现代汉语中,“量刑”、“量体裁衣”两个词中的“量”都读liàng。这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普及。但这类字的读音在应用实践中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显得很微弱,但我相信存在就是有道理的。

    (一)量刑,又称刑罚裁量,是指根据刑法规定,在认定犯罪的基础上,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刑罚的确定与裁量(裁量一词中的“量”在现代汉语中读liáng,裁量指裁剪并度量之义)。而量刑一词中的“量”则专指裁量之义,如果不读二声liáng,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二)量体裁衣,典故语出《墨子·鲁问》,原文是“…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后来才有了“量体裁衣”之说),这里的“量”和“度”有用尺测量、衡量和尺度、度量之义。据此量体裁衣的“量”应当二声liáng;请看2002年版的《现代汉语辞海》中对量体裁衣的解释:量体裁衣,量:估量,依据。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量,这里不读liáng。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这里的“量”当“估量”讲,并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又把“估量”解释为:估计、衡量,而衡量的“量”在现代汉语工具书中均标示为读二声liáng。故量体裁衣的“量”读二声liáng,是顺情顺理的。

    五、崖畔:

    崖字在我国大陆旧读“yái,ái ”,在台湾现仍读“yái”或“ái”,释义为山崖或悬崖。现代汉语把“崖”字读音统一了标准,即读yá。而且这个字只确定一个读音,这就避免了对这个字的读音产生歧义和争论,对规范汉字读音,推广普通话大有裨益,这也给其它字音的规范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