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周易》中的十种美“德”

 liyh65 2015-06-27

二、至德

《周易·系辞上》云:“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简当指乾坤,《周易·系辞上》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逸周书·谥法》云:“一德不解曰简。”解读为懈。《礼记·王制》云:“有旨无简不听。”郑玄注:“简,诚也。”《礼记·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

“易简之善”是“至善”,《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云:“《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亦同于老子所说的“上善”,《老子·道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至德”即“中和”,《周礼·师氏》云:“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中和之德,本于天地,《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云:“《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三、文德与懿德

《周易·小畜·象》云:“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文德指礼,《白虎通·情性》云:“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尚书大传》云:“周人之教以文。”郑玄注:“文谓尊卑之差。”《礼记·乐记》云:“礼由外作,故文。”

《周易·坤》六二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云:“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含章即文德,《诗经·裳裳者华》云:“维其有章矣。”郑玄笺:“章,礼文也。”含章即含德,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孟子·离娄下》云:“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即文德之人,《诗经·椒聊》云:“硕大无朋。”郑玄笺云:“大谓德美广博。”《礼记·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郑玄注:“广大谓博厚也。”《孟子·尽心下》云:“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故文德当为文明之德,亦可称为“明德”,《周易·乾·文言》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周易·晋·象》云:“君子以自昭明德。”

《说文》云:“懿,专久而美者也。”专为一,久为恒,《礼记·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左传·文公十八年》云:“忠肃恭懿。”孔颖达《正义》云:“懿者美也,保己精粹,立行纯厚也。”中和为美,《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懿德之美主要指内心,《周易·坤·文言》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屈原《楚辞·离骚》云:“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如同“专久”,《论语·里仁》云:“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旧注以为“里”是“乡里”,大误。“内美”即“里仁为美”。

《周易·小畜》下乾上巽,乾为天,巽为礼,《彖》云:“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与此相近的卦象是《大有》下乾上离,离亦为礼,故《彖》云:“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