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招教你辨别宝石真伪!

 易言萧 2015-06-27
最近,四川的南红玛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小小的南红玛瑙最小的拇指大小的一块,估价就要1.8万元,一块拳头大小的精品原石价格近百万。要是制成了玛瑙配饰,那价钱真是不菲了。这么昂贵的宝石放在市面上,你能够辨认出是真是假吗?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知力君一起了解一些辨别宝石的小手段吧!


晶莹剔透的“祖母绿”难道是玻璃做的?


说到如何区分,我们先了解一下玻璃。玻璃可用于仿制天然珠宝玉石,如玉髓、石英、绿柱石(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翡翠、软玉和黄玉等。宝石学上所指的用于仿宝石的玻璃由二氧化硅(石英的成分)和少量碱金属元素如钙、钠、钾或铅、硼、铝、钡的氧化物组成。我们能够看到如此晶莹剔透的宝石,是因为在熔融的玻璃原料中加人微量元素使玻璃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如加入Mn(锰)得到紫色,加人Co(钻)得到蓝色,加人rC(铬)得到绿色,加人Cu(铜)得到红色等等。

区分玻璃和宝石还是比较容易的。宝石都是晶体,传热比较快,而玻璃是没结晶的非晶质,传热比较慢。因此,用手触摸样品,天然宝石有一种冰凉感,而玻璃则有温温的感觉。用舌尖舔样品确定凉或温会更灵敏些。此外,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的表面和内部常有弯曲或旋涡状的细线纹,其外观很像将蜂蜜或胶水倒人清水后加以搅拌时,由于混合不均匀所产生的现象;玻璃内部还经常出现圆珠状、椭圆气状、扁平状等各种各样的气泡,用放大镜也很容易观察到。因此,凡是见到具有上述现象的样品,可以断定它是玻璃而不是天然的宝石。


塑料做成的翡翠和象牙你会分辨吗?


塑料是一种人造材料,由聚合物(长链状分子结构)组成。作为宝石仿制品,塑料主要用于模仿不透明的宝石材料,如绿松石、翡翠、软玉、象牙,以及半透明的宝石品种如龟甲、珍珠、贝壳,透明的宝石如唬拍等。


如何区分塑料和宝石,可以根据塑料的低密度(用手掂时,明显感觉到很轻)、低硬度(用小刀可以划动)、低传导率(接触时有温感)、可燃性(用热针接触样品时,样品会熔化或烧焦,发出辛辣难闻的气味)等特点,来区分宝石和塑料。


你买的钻石其实是锆石?


合成立方氧化锆也称“cz钻”,因为最早是由前苏联人合成并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钻石的仿冒品成功地推向市场的,合成立方氧化锆的性质与钻石的性质很接近。


首先,它的折射率可高达2.17,色散为0.06,与钻石的折射率(2.42)和色散(0.044)非常接近,尤其是高的色散能使琢磨成的宝石成品更加光彩夺目、艳丽逼人。合成立方氧化锆的摩氏硬度为8.5,仅略低于红蓝宝石,可使琢磨出的饰品棱线尖锐完美,闪光的平滑表面不易被划伤磨毛。而且,用合成立方氧化锆可以制造出透明度极佳,并完全无色的产品,这样在将它琢磨成圆钻形的棱面石后,其外观与钻石完全一样,几乎无法分辨真假。除无色透明者外,如果在合成立方氧化锆的成分中加人少量致色元素,就可以获得鲜艳的红、黄、绿、蓝、紫和紫红色等产品。


尽管将合成立方氧化锆磨成宝石后,其外观极像钻石,不过还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区分真假的。合成立方氧化锆的比重约为6,是钻石比重(3.5)的1.7倍,所以它的手感比较沉重;或者用油性笔划过样品的表面,油性笔划过钻石表面时可留下清晰而连续的线条,而划过合成立方氧化锆时则出现不连续的小液滴现象;或者对着样品哈气,气雾很快就散开的样品为钻石,较慢散开的为合成立方氧化锆。当然要准确无误地区分它们最好还是通过仪器来鉴定,如反射仪、热导仪、显微镜等等。


红宝石和蓝宝石很多是合成的!


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合成试验始于19世纪60年代,但直到20世纪初维尔纳叶炉诞生后,合成红、蓝宝石才真正获得成功。合成的红蓝宝石是从熔体中结晶而来的,其主要成分均为Al2O3。在合成时加入微量的Cr,样品会呈现红色,即得到合成红宝石;如果加人微量的Ti(钛),那么就得到合成蓝宝石。


合成红宝石和蓝宝石与天然红蓝宝石(主要成分也是Al2O3)的外观和性质十分接近,因此区分它们比较困难。目前,主要是根据样品内部的包裹体的差异进行鉴别,如合成红蓝宝石中常含有气泡、细密的弧线纹等等。如果包裹体细小,用放大镜可能还观察不到这些现象,此时就需要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才能分辨。


天然水晶和合成水晶傻傻分不清楚


合成水晶和天然水晶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从成分上讲都是以Si02(二氧化硅)为主。纯正的水晶一般为无色,加人不同的微量元素,则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紫、黄、蓝、绿、茶色等。用于珠宝的水晶以紫色为最佳,其次为黄色,在价格上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不算大。


目前,区分合成水晶与天然水晶的主要方法在于其内部的包裹体,也可以用吸收光谱等一些简单的仪器来测量。此外,如果见到蓝色或绿色的水晶,通常可以立即判断其是人工合成的,因为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发现这两种颜色的天然水晶。


有了这些方法,你拿出自己买来的宝石,认真观察做做实验,看看你买的这些宝石到底是不是真的!以后你挑选宝石,就不会那么心里没底了!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以假乱真的人工宝石》一文,作者:巫翔 秦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