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文化地鄙视小人?

 唯二之选 2015-06-27

他们自人类文明诞生起便已存在,跨越历史沉浮不灭,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为行事准绳,掌握着溜须拍马、口蜜腹剑、落井下石等一系列杀伤性技能。

中国人称他们为小人。

为何称“小”人?

“小”字在甲骨文字形中像三点,就像微小尘沙。最初用于表示细、微,引申为低微,也指低微低微或品质不好的人。《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其中的“群小”说的便是周围的小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小人?

《论语》认为小人有如下特征:

一.小人逐利。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心中常思德行二字,严于律己,心中装的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义、朋友之义、苍天万民之义。而小人“蝇营狗苟,驱去复返”,追名逐利,趋炎附势,心中唯有利益二字。

二.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中自有一股浩然正气,心胸如苍莽天地般宽广坦荡。而小人被欲念所俘,又无容人之心,终日钻营算计,为外物所扰,心绪不宁。

三.小人骄纵。孔子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追寻圣人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会因身份地位而傲慢无礼。而小人常有势利之心,心胸狭隘如针,一朝得势,便目中无人,骄傲放纵。

古人文雅,对小人鄙弃时,善用比喻,文辞雅致。比如:

古人用青蝇比喻小人。明代董说为《西游记》写的续作《西游补》中,就有“秦桧秉青蝇之性”的说法,把汉奸秦桧比作肮脏的青蝇。

与青蝇相对应的,为高洁的玉石。唐朝陈子昂的《宴胡楚真禁所》写道:“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就把小人比作青蝇,把忠良比作白璧,用青蝇玷污白璧,来比喻小人陷害忠良。于是,“白璧青蝇”有了谗人陷害忠良之义,并在古诗文中广为使用。比如清朝的吴伟业在《悲歌赠吴季子》中就有“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抵”之说,说的是吴季子的诗文虽然写得好,大家都比不上,可是他却被小人陷害,受尽排挤。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青蝇点素”一语。汉代王充《论衡·累害》写道“青蝇所污,常在练素”一句。“练素”指白绢。说的是青蝇的粪便弄脏了白绢,比喻小人用谗言陷害好人。

“鲍鱼之肆”的“鲍鱼”在书写上应该不会出错,但是很可能会理解错误。大多数人会把它认为是我们现代人吃的那个鲍鱼,其实不是。“鲍鱼之肆”的“鲍鱼”指的是一种腌制的鱼。秦始皇去世后,曾经秘不发丧,为了不让人察觉,就给他的车上放了很多的鲍鱼,以掩饰尸体的腐味。

“鲍鱼之肆”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原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常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散满芝兰香气的屋子里,时间长了虽然闻不到香味,但自己也已经变得满身香气了;相反地,如果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走进了卖咸鱼的铺子里,虽然时间长了也不会感觉臭,但那是因为你自己也变臭了。所以,人一定要谨慎地选择自己身处的环境和交往的人。

“荏”本义是草木柔弱的样子。论语里有一句话叫作“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孔夫子痛斥一些道貌岸然的小人外表上装腔作势,其实内心懦弱。

“色厉内荏”多用于形容奸臣。王充《论衡·非韩》有“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像类贤行,以取升进,容媚于上”的句子,说的是奸佞小人外表和善,内心恶毒,外表强硬,内心软弱,行为举止装作像贤德之人,其实是为升官发财向上级谄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