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的正确认识

 清茶清清 2015-06-28
发热的正确认识
【董洪涛《选择中医》选摘】

  关于发热,我认为这是理解中医,并掌握中医的最重要的一个症状。如果发热能够正确地认识了,就会触类旁通,对于其他的症状都会有清晰的认识。不仅仅是对医生,对于病人来说,也要正确认识发热。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我写了这篇如何认识发热的文章。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因此能正确地理解孩子的发热,不要被庸医误治。
  发热是个常见症状,但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症状。
  发热仅仅是个症状,它不是病,不要把退热当成对待发热的唯一方法。治疗发热需要技巧,中医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而西医单纯地应用抗生素消炎挂水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其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大病的发生,或者遗留下了大病的病根。作为父母或患者,能够正确地面对发烧,从容地接受中医治疗,接受必要的疗程和经过,孩子或自身的体质才有可能逆转,从而改变每月必发烧的恶梦。作为医者,能够正确认识发烧、冷静成功地处理发烧,对阳气、对阴色之辨、对六经辨证、对君相火、对开合枢就会有感性的切身体验,再治其他内科杂病就会容易些。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解说。

当前我们是如何看待发热的

  发热的孩子非常多见,为人父母者则非常担心。往往一测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了就心慌,就要急急地求医。或者去西医急诊,或者去西医儿科门诊。西医要么给病儿服消炎药退热,要么打针挂水,肯定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抗生素,也就是消炎药,也不管是否有炎症的确切证据。当前的国内西医治疗发热的现状是:逢热必消炎,这已成为医生的一种思维定式,患者家属也坦然接受,退不退热,留不留后遗症也从不置疑。并且,病人家属最喜欢问医生的就是:炎症厉害吗?、有没有肺炎?有没有扁桃体炎?是不是脑炎?等等。好象发热没有发炎就不正常,家属认定发热必要用消炎药。有炎症抗炎理所当然,即使没有炎症用消炎药是预防感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1、传统西医对发热的认识
  事实上,西医的本质真的是这样的吗?摘录几句国外的西医对发热的认识。纽约联合医院医学中心儿科主任JeffreyLBrown医生说:“只有外源性儿童发烧,如大热天闷在车厢里引起中暑时的发烧,才与大脑损伤相关。内源性发烧一般不会造成大脑损害。”他认为,过度治疗发烧并不能预防儿童惊厥,而且这种惊厥与大脑损伤和学习能力低下无关。但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可能意味着严重的问题,父母应立即带婴儿去就诊。
  美国儿科学会药物委员会主任RichardGorman医生指出,发烧的治疗应严格限制为以儿童舒适为目的。但经常在临床上见到的情况是,当孩子已经舒适时,医生还进行过度的治疗。他认为,如果儿童体温达38.8度,但舒适地躺在沙发上,那么无需对其发烧进行治疗;如果儿童呈痛苦、烦躁、激惹表现,那么,医生建议在温度超过38.3摄氏度时应予以治疗。多项研究表明,不治疗低烧实际上可能有助于儿童更快地消除感染。体温升高是身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它使身体成为一个不利于病毒或细菌生存的宿主。
2、中医是不是就能正确地治疗发热了呢
  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中医院没有几个是真正用中医来治疗发热的。试看,中医院的急诊科,或者儿科,能看到只开中药,或者针灸治疗发热吗?还不是与西医一样,大大小小地瓶子给病人挂上。这样的中医又与西医有什么区别?!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中几乎已经没有人会相信单纯用中药、用针灸可以退热的了。这样的中医大学生,等他们开始工作了,也就成了西医的忠实维护者,早忘了他们曾经是中医培养出来的人材。
  其实,这也不是学生的错。在中医学院里老师所教的知识就是:扁桃体红肿或化脓定是有热、体温计升高就是发烧、鼻子出血风温风热或是肺热,等等。结果就是已经不需要中医去辨证论治了,只要按照西医的思维习惯去开方用药就行了,如此的疗效可想而知。所以有病人屡用西药不效或是知晓可能造成的副作用,要求中医开中药时,他们自已也没有信心,反而堂而皇之地大搞中西医结合!用一些凉药去清热,就成了退烧药。配合上这个素,那个素挂水,就是中西医结合!如此误人之医,世上太多了。但患者似乎都可以放心了,毕竟中医无效西医来凑,西医有副作用中医来弥补。在这些所谓的医生的心中真实的想法还是要依激素、抗生素来退烧,中医中药仅仅是点缀而已。至于退不了的烧,就拼命地加大抗生素用量,青霉素不行,换个强效的,不行,再换个进口的,一直用到最强效的泰能,再不行,就说这个病治不好了。一句话,不往死里治不甘心。
  其实,中医治疗发热是扶助正气,开门逐邪,调动自身力量破寒除疾;而西医却是要用苦寒药耗伤阳气,再来个关门留寇,压制和破坏自我修复能力以营造和平假象。邪气本来不属于我们的机体,是把它赶出去好呢,还是留在体内好。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可是就是找医生时犯糊涂,净往抗生素上撞。结果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治疗发热,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中西医结合!广告骗人你也信吗?别说是治疗发热,就是治疗其他各种病症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根本就是骗人的把戏。
  发热必辨六经。不管是伤寒发热,还是温病发热,都存在着一个六经的传变的现象。而且,六经辨证是动态的,非常适合于发热时分析邪气与正气的位置。
  以六经来辨证论治发热,其治疗的思路非常清晰,其预后的结果也明白易辨。六经立法是治疗发热的大法,庸医不识六经,但从脏腑论治,永远也跟不上发热的传变速度,其结果不言而喻。因此,治疗发热,不可舍六经只论脏腑三焦。按六经治疗发热,简单易明,效果神奇。我多年所治发热,全凭六经辨证,不管是初起高热,还是重病低热,皆有效验,极少失手。

发热误治的危害

  孩子的发热一定要马上退热吗?
  本来孩子的元气是非常充足的,所以会发热,而且发的是高热。这时的父母就要思考一下,要不要马上退热了。
  当前,我们的孩子或是自已一有发热或是咳嗽受寒就退热止咳、消炎输液,不用抗生素不罢休。家长自己也习以为常,认为发热要立即用药,况且只认抗生素。多少人心里存着这样的错误观点,打针服药,马上退烧!据我所知,几乎每个父母都在家里常备些消炎药,说是治疗感冒、发烧。稍有点医学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如何荒谬至极!
  感冒发热的误治往往会产生新的疾病。大家想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人类与大自然越来越不相容,各种新发疾病一个接着一个。癌症和疾病谱的增多不要仅归罪于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医外因素,现代医学的乱治误治和错误观念的误导真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西医对某些类型的发热还是有很好的疗效的。一般来说,如果病人是第一次伤了寒邪,病邪尚在阳分,一般在太阳经或者阳明经,表现为高热,且病人体质壮实,用解热镇痛类的西药可马上退烧,效果立竿见影。其实,这也就是太阳病的麻黄汤证,或者阳明病的白虎汤证而已,用中药照样效若桴鼓。但这样的情况在当前的社会是难得一见了。
  但除此之外的所有发热都不应该用消炎药来退热,此时如果滥用了消炎药就是引狼入室了。结果是外感的邪气被压到阴分,导致寒邪内伏,于是下一次发热就不会再属于单纯的三阳证了,而是伴随着三阴层次的发热。这种发热其治法不仅仅是要开表祛邪,还要扶助阳气,要用到附子类的中药。如果庸医还是滥用西药消炎退烧,结果是继续伤害元气,一直到治得元气打无还手之力为止,烧才会暂退,症状才会表面消失,却不知因此而埋下了病根,或者遗留了后患。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是不少见的,甚至于人人皆是。大家想想,这样的后果不是误于庸医之手,就是误于病人自己择医之错了。如果伤了脾阳,出现脸色苍白,或是食欲不振,这是太阴证;伤了肾阳则出现晨起排便的习惯改变或是遗尿,这是少阴证;甚至于导致心肌炎、肾炎,那也是邪气直入少阴了。出现这些情况,也许西医看成是大病,其实,就是个邪气内入阴分的证,当成感冒治就是了。一般扶正祛邪,数日即可近愈,大可不用治个三年五年的。

三阴层次的发热

1、三阴层次也能发热
  按照中医理论,不仅是太阳病有发热,其实六经病皆有发热的症状。因此,治疗发热要从六经来分析,从病变的动态过程来分析。
  当前,由于体质偏于虚寒,真正的阳明高热是不多见的,或者说,几乎是见不到了。因此,大量应用苦寒药物来清热的方法也难得用得上。太阳病少阳病的发烧,如果方证判定正确,一般一至二剂药就可缓解或者治好。常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或者小柴胡汤之类的方子,马上就会见效。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付药治愈这样的发烧。这种发烧大多是白天热更高,入夜热即稍退。一般长期不用抗生素和退烧药的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惜这样的病人不多了。现在我所接诊的发烧患者多是经西医接手无效后转手中医,所以十有八九是三阴证。
  三阳病发热与三阴经发热的治疗都要基于机体的阳气强弱来进行辨证论治。三阳病发热,孩子往往一边发热,一边嬉戏如常,此时机体阳气尚足,能自发出来抗寒,因此往往易治。解表发汗即可汗透热退。如果孩子感冒后或发热,或不发烧,却困而思睡、精神萎靡不振,这就是三阴病。
  三阳三阴均有阳气强弱次序,一般来说,太阳阳气最强,次则阳明,次则少阳,三阴之间的阳气强弱次序则基本上是太阴病稍弱,少阴次弱,厥阴最弱。但阳气的多少,需要根据具体的病人,在阴阳、六经病证辨识清楚的前提下,选择用药缓急、药量多少以及用药轻重的选择时才有实际意义!
  三阴层次的发热,其实就是邪气郁于阴分,阳气尚足,邪正交争而出现发热。多数属于少阴的枢纽出了问题。好的中医会从扶阳入手,把少阴层次的阳气补足,自然热退身安,病人体质也可得以逆转,下一次的感冒就可能只是太阳病。但如果冷水湿敷额头,或者酒精擦体,或者挂水,或者用了清热解毒的中药,其结果却只能暂缓一时,第二天晚上体温升得更高,最后还是需要中医调养。
2、三阴层次发热是改善体质的最佳时机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孩子每发热一次,就长大一点儿。这个说法从实践而来,非常符合中医的道理。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需要数次的发热。所以,对于发热,关键是不要当成病。
  父母一定要知道,发热并非全是坏事。相反,小孩的长大是伴随着发烧的,小孩发烧一次,就会聪明一次。因为发烧是人体自我改善的最佳时机。因此,小儿发高热的时候,就是改善小儿体质的最佳时机。此时任何错误的观点与错误的治疗都可能失去这一时机,甚至导致体质向阴寒转化。也就是说,小儿发热了,如果治得对,身体越来越好,治得错,身体越来越差。当前的西医疗法,基本上是错误的治疗,也就是越治越差的。试看,小儿第一次发热后,经过西医治疗后,有多少小儿是每月都要发烧,一发烧就要挂水的。有多少小儿是面色青青,经常感冒的。又有多少小儿体质一直畏寒、四肢冰凉的呢。对于这些,身为父母者可曾想过,是谁之错。
  比如,孩子在发烧前存在的诸多病证如遗尿、厌食、挑食、夜寐不安、口中流涎、皮肤病、弱视、疝气、便秘等等,在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发烧后,经过中药的正确治疗,旧病复发,热退后上述诸症渐解或全消,真正体现了发高烧是人体自我改善的最高表现。
  发热不仅可以改善体质,对于各种慢性病来说,出现高烧还是治疗的最好时机。当然,伴随着发热,还会出现相应的排病反应。有时,这种排除邪气的发烧达六七天之久。三阴层次的发热,需要病人极大的配合,特别是不能为一时的体温升高而恐惧,也不能为暂时的排病反应而害怕。否则,邪气的排出必不能彻底。
  作为父母者,又该如何坚持相信中医呢?我所见到的,不少因此而改投西医,滥用挂水去了,十分可惜,但也有坚信中医的,因此而彻底地改变了体质。
  最近几年来,小儿三阴发热我治得非常多,效果也很好,由此而逐渐地形成了我对于三阴发热的治疗经验。这个经验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三阴发热要扶阳。清热解毒法万万不可用于三阴发热。伤阳的结果是邪陷入里,大病丛生。下面举个最近治疗的小儿发烧案,是明显的太阳层次的发烧,因误治而入少阴,请大家去体会从少阴启邪外出太阳的治疗思路。
  2008年8月27日,一小儿,9月大,男,因为感冒而发烧。父母非常着急,送去医院挂水六天,未见任何效果,并导致小儿食欲不振,手足发凉。其母亲形容为小儿挂水时,她抱住小儿,其夫抓住腿,其爷抓住手,一护士在头上扎针,其姑帮助举着吊瓶,其壮举实为惊人。但是如此折腾,其病不退,其母烦恼不已。听说我回到威海,急急抱小儿来诊。面诊时,见小儿两眼内眦中间有一明显瘀紫色血络,面色略青暗。痰多,舌红,烦躁不安,发烧未退,约37度。食指风关略见紫纹。此为太阳外感,邪气外客太阳,因为正气尚足,故发热不退,虽然抗生素寒凉猛压,仍能奋起抵抗。此时因为正气不足,当扶正祛邪,则邪退而正可安。
  为处麻黄桂枝各半汤合二陈法。其方:
  麻黄2克,党参5克,炙甘草3克,白术5克,干姜5克,神曲5克,杏仁3克,桂枝4克,生姜1片,大枣2枚(切),水煎一次即可。
  一付后,其母亲电话告知,烧退痰去。但周身出现不少红色的疹子,以四肢部位多见。稍痒。其母亲非常担心,电话里问方。我告诉她,这是邪气排出来的反应。因为外邪被寒凉西药压到三阴的层次,郁而化热。正气足了,就有力量把压进三阴层次的邪气赶出来,而排出的途径正好是皮肤。排出的过程中,在皮下会郁出一些小疹子来,这是好事,不用担心。马上开了个柴葛解肌的方子给她。
  葛根6克,柴胡3克,黄芩3克,白芍1克,桔梗3克,生石膏10克,白芷5克,生姜1片,大枣2枚(切)。一付。
  一天后,电话告知,全身疹子全部消失。热未作,小儿健康异常。恐怕邪气未能退净,嘱曰可能过数天还会发热,如果发热,可再服感冒方一付即可。
  果然,一周后带小儿来。说又有些发热,这次没有去医院,而是直接来我处诊治。自述,服上方一付后,烧即退掉,小儿精神非常好,食欲大增,且手足一直发暖,不似以前般发凉。并说此小儿因为经常感冒,总是找西医挂水,结果食欲非常差,手脚总是冰凉。稍有气候变化,即易感冒。平时身体总觉得不太健康。希望能再开个方子,帮助提高免疫力。
  为处保元汤合四君子汤小量,三付。如果以后能不伤害元气,可徐徐恢复健康。其方:
  生黄芪10克,党参5克,生姜1片,大枣2枚(切),白术5克,炙甘草2克,肉桂3克,水煎服。日一剂。只煎一次,随时服下。
  通过此事,其母亲对于中医信服异常。

关于经期发热

  女孩子如果感上月经期而感冒发热,往往很容易非常严重,而且每到经期必然会自动地感冒。这是因为经期气血不足,元气抗邪无力,外邪从太阳经进入少阳经引起的。这时可以用桂枝汤,或者黄芪建中汤来扶助正气,用小柴胡汤来排邪外出。如果有明显的外感风寒症状,可以用麻黄汤加黄芪、党参、当归、大枣等来扶助气血,开表祛邪。
  一般来说,如果经期感冒,如果有柴胡证,就赶紧用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大多都有效果。其方如下:
  柴胡12克,法半夏15克,党参20克,黄芩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10克。
  但有时也需要辨证。病不在少阳,滥用柴胡于事无补。病人可以自己先试服小柴胡汤,如果一两付无效,就需要找好的中医来辨证治疗,千万不可滥用。
  经期发热是一个周期病,病人往往一来月经就发热,经停热也停。按六经理论,少阳的底面是厥阴,厥阴主肝。阳气出于厥阴,则发热,热多而病即可退。如果月经来时不发热反而畏寒肢冷,那就是厥阴阳气不足了,要赶紧温阳,要用乌梅丸或者四逆汤的方子了。这样的病人一般是属于厥阴体质的。

网友求医问答录

苦丁茶:
  记得很小的时候,那会儿也不知道挂水,感冒发热了,喝个生姜红糖水出个汗也治好了。现在却不同了,发烧了不吊水,反而怀疑能不能治好了。
医者佛:
  滥用挂水的结果就是人的抵抗力慢慢地下降,大病丛生,小病不断,我主张用扶阳法,就是纠这个滥用挂水的偏。
红颜知己:
  以前经常都是用西医的方法给孩子治发烧,现在好后悔!但愿她不要再发烧。
医者佛:
  发烧是治病的转机。民间都这么说,不发烧不好,孩子一定要发几次烧,才能长大,也才能变聪明起来。小孩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真要治得从此不发烧了,那才是彻底地把阳气伤害了。小儿发烧,有时不需要面诊,只要详细地问清楚相关的症状,一样可以开方,效果一样好。
小涵涵:
  我女儿自出生开始,反复发烧,于是就反复找西医治疗,到现在五年了,还是经常发热。后来才醒悟过来,开始用了中药,渐渐地就不再发烧了。我现在已经不怕女儿发烧了,况且她也好长时间没发烧了。通过看中医,真地改善了女儿的体质。继续学习中医,宣传中医。
医者佛:
  只有真正体验过,才知道中医的好是真的好。否则,就认为中医光是理论上的一套了。实践出真知,孩子的健康永远是母亲的希望。现在就是要多培养一些知道去找健康治疗的母亲。而不是只知道送去挂水,打吊针。
浪人:
  我女儿(8虚岁)感冒发烧,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就是发低烧,大约37.5度左右,精神头也不错,看了一个朋友说她母亲用老姜给她搓背,效果不错,就效仿了一下,当时感觉好像退了一些,可半夜又回到37.5度,只好用毛巾擦头。想请教董博士,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个合适的方子帮助解决一下。
医者佛:
  用老姜的方法甚好。极合于自然之理。可以试着用桂枝汤加点附子,量要小,应该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