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山识女人

 老沈阅览 2015-06-28
花山识女人

            2015年06月28日 赵 玫

  花山的笔会从傍晚开始,那时已见到了范小青和多位恣肆洒脱的女作家。意外地,舒婷出现在眼前,每每见到她,总会生出一种由衷的喜悦。待众人终于聚合一起,已是当晚的餐桌上。那晚明月高悬,窗外悠然的流水声。大家齐刷刷地坐在一起,数下来竟然整整十三位。于是舒婷和小青异口同声,说她们最喜欢的数字就是13,于是便有了“范十三爷”的美称,很爽然也很摇曳的。
  欢声笑语中,女作家辗转腾挪,一个个大江歌罢般的气势。活脱脱地,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了如此与众不同的女子。不知此番女作家的笔会由何而起,但来到花山,便多少谙知了主办者的创意,想必女人、花山两相宜。于是想,女人的好,就好在常能把生命当作无忧的快慰,尤其写作的女人,就更容易将文字当作某种人生的玩味。便有了千般万般的妖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慷慨。醉眼迷离间,女人们由衷地相互欣赏,且不断地朗读着舒婷永远的《致橡树》。
  悄然地,黄昏落去,星辰满天,荷塘一片朦胧的月色。回到房间时,才意识到这座名为“花山隐居”的酒店是怎样地幽静。月有它的空明,星有它的妩媚。不经意间,还能听到若有似无的古琴声。如此静寂中,房间里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因酒店所营造的氛围,就是要让客人陶冶在一种隐逸的闲适中。无丝竹之乱耳,去案牍之劳形,果然令人心有所悟,于是我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这家酒店的理念。
  清晨,在鸟的鸣叫声中卷起珠帘,看窗外小桥流水,山石秀美,池鱼悠然。才意识到,苏州这地方,是不能没有园林景观的,哪怕郊外的一处小小庭院。
  接下来,女作家们风姿绰约地前往花山,原以为山路平缓,爬上去才觉出石阶的陡峭。却刚好,山道旁有参天古树遮天蔽日,溪涧流水潺潺,曲径通幽。一路上,到处是先人的摩崖石刻,一幅幅久远而斑驳的镌刻,令我们驻足良久。遥想当年,不知有多少痴迷于花山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故人的眼泪,亡国的悲歌。亦有多少前来拜谒的风流才子,挥洒文采,苍茫放歌。于是自古花山,浮云石栈,沧海桑田,那是种怎样的飞扬。更有《富春山居》的作者,元代黄公望为代表的历代画家,为花山留下了《天池石壁图》和《花山鸟道图》等众多名作,令人叹为观止。
  旋即,一群如花的女子来到半山,果然一池清水,涓涓流淌,水底升烟。沿天池水岸蜿蜒行走,水中映出绿树的倒影和清晰可见的鹅卵石。
  转身前往天池寂鉴寺,此处乃殿堂式布局,均由花岗岩仿照木结构建筑而成,处处精雕细刻,精美之至。仅此一端,即为华夏大地之“孤本”,与之相符的,是它幽深的寂寥。
  照片中的女作家齐聚寺庙前,不知在热烈地说着什么。只记得在我的相机中,每个人的表情都很生动,仿佛句句都是有趣的话题。寺院外,黄色的墙壁上铺满绿色的枝叶,微风中的墙山上摇动着灿然的花影。仰头望去,层层叠叠的山林顶端,便是状若莲花的“吴中第一峰”。
  大家参参差差地坐下来喝茶,说是在喝花山的文化。透过参天的古树,有黄昏的夕阳照进来,让人蓦地意识到,偏偏是我们几位“前辈”混在了一起。尽管我们自知已远离灿烂,却始终守持着文学的信念。而让我们欣喜的是,身边这些年轻的女作家们执著而美丽,正以青春勃发的姿态书写着文坛的未来。她们灵动的身影,知性的神情,智慧的谈吐,俨若花山绚丽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