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聂耳小书屋 2015-06-28

毕业季·梦想启航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东北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侯朋远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段亚巍 刘剑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8日 04版)

    2015年这个夏天,对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侯朋远来说,注定值得纪念——7月底,他和其他22位同学将一起奔赴西部支边,他的志愿服务地是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拿到东北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通知单的时候,他既有出征前的忐忑,也有如愿以偿后的喜悦。“世界上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机会。”侯朋远说,“从去年看到学校招募志愿者通知到今天,我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2011年9月,初入大学,侯朋远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种下了他对党的信仰。正是因为这份信仰,他积极投身班级、学院的各项学生工作,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学习之余,他还加入第8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地下非煤矿山智能化开拓系统物理仿真平台,目前已经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申请到了3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

    2013年,侯朋远第一次带队做志愿服务工作,他带领班级同学组成了“梦想合唱团志愿服务团队”,从东北大学出发前往河北昌黎槐冯庄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初到槐冯庄,周遭贫困的环境让团队里的女孩们开始动摇。“早知道支教这么辛苦,我就不来了。”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要走你们走,反正我不走!”一直被大家叫作队长的侯朋远终于在讨论去留的问题上和大家“吵”了起来。“那一天,我只是想,既然选择,就应该坚持,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做逃兵。我想正是那一次的坚持,才有后来的故事。”侯朋远说。

    侯朋远告诉记者,他参加过校内外短期支教服务30余次。在支教过程中,他最怕遇到的事就是学生辍学。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家里的亲戚都让孩子长大后下地种田,希望家里多个劳力。但侯朋远的妈妈始终坚持让他读书,不管家里条件怎样艰苦,也提早准备好他的学费。这个故事,每一次到贫困地区支教,侯朋远总会不厌其烦地讲给乡亲们听,希望他们也像自己的妈妈一样支持孩子读书。“在支教服务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可以凭着乐观的心态和执着的努力‘消化’掉,但唯独看到一些孩子因各种原因辍学时,我就会有一种‘揪心’的痛。我想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和我一样,走进大学的校门。”

    大学四年。侯朋远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间达300多个小时。“每个人对价值的理解与衡量可能都不一样,与高薪的工作、安逸的生活相比,支教肯定要艰苦很多,但我更愿意选择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满足。”侯朋远在东北大学2015届就业之星颁奖礼上如是说。

    未来几天,23名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志愿者就要陆续出发了。他们当中,有人放弃保研资格,有人从小就怀揣着教师梦想……

    追梦路上,他们都不孤单。(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段亚巍 刘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