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特点

 HUMIN9000 2015-06-28

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特点

【来源/作者】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更新日期】2014-9-4 8:36:33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衡量土壤环境质量是否恶化的标准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的实质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自净作用的数量和速度,破坏了自然动态平衡。其后果是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引起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土壤污染也包括由于土壤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引起大气或水体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

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不但要看污染物含量是否增加,还要看其后果,即加入土壤的物质给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才能称为污染。因此,判断土壤是否污染时,不仅要考虑土壤的背景值,还要考虑植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生物反应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时污染物超过背景值,但并未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也未在植物体内进行积累;有时土壤污染物虽然超过背景值不多,但由于某些植物对某些污染物的吸收富集能力特别强,反而使植物中的污染物达到了污染程度。尽管如此,以土壤背景值作为土壤污染起始值的指标或土壤开始发生污染的信号,仍然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判断方法。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其他污染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1)隐蔽性和潜伏性 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那样容易被A'fr]所觉察,其后果需要长期摄食由污染土壤生产的植物PW.,通过人体和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因为土壤是一个复杂的三相共存体系,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总是与土壤相结合,有的为土壤生物所分解或吸收,从而改变其本来面目而被隐藏在土体里,或自土体排出且不被发现。当土壤将有害物质输送给农作物,再通过食物链损害人畜健康时,土壤本身可能还继续保持其生产能力而经久不衰,这就充分体现了土壤污染的隐蔽性和潜伏性。这也使认识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难度增加了,以致污染危害持续发展。

(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后,便与复杂的土壤组成物质发生一系列迁移转化作用。多数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微量元素,都能与土壤有机质或矿物质相结合,并长久地保存在土壤中。无论它们怎样转化,也很难使其重新离开土壤,这成为一种最顽固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则可能受到微生物的分解而逐渐失去毒性,其中有些成分还可能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来源。但药物类的成分也会毒害有益的微生物,成为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祸源。不过,它们迟早会分解并从土壤中消失。

(3)土壤污染的间接危害性土壤中污染物一方面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危害自然环境。例如一些能溶于水的污染物,可从土壤中淋洗到地下水里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另一些悬浮物及土壤所吸附的污染物,可随地表径流迁移,造成地表水污染;而污染的土壤被风吹到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扩大了污染面。所以土壤污染又间接污染水和大气,成为水和大气的污染源。

【关键词】土壤 污染 北京标准物质网

<< 上一篇:土壤净化

>> 下一篇:土壤污染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