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昵称21189171 2015-06-28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中国地理

(2008·北京文科综合)36. (36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6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8分)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8分)

36.(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自东向西逐渐减低);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2008·北京文科综合)40. ( 30 分)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1)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并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2分)

40.(1)临海(地处沿海);邻近港澳台;优惠的政策,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外投资,引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8·天津文科综合)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图3)回答5-6题。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5.香港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6.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A. 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 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 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2008·天津文科综合)36.(34分)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_____。(4分)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___业、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_等新能源。(8分)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说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4分)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36.(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2)旅游;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4个方面即可)(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2008·重庆文科综合)39.(60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图11和材料回答问题。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4分)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从社会经济方而,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10分)

39.(1)海岸、江河、铁路干线、边境。

(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濒临海洋。

(3)(甲城市)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乙城市)广州: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丙城市)拉萨: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2008·四川文科综合)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住。读右图,回答3~4题。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8·宁夏文科综合)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12

37.(1)①海域宽阔  ②台风多  ③潮差大  ④流速急  ⑤水深,风浪大 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  ⑦桥墩地基(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    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2008·山东文科综合)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5—6题。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6.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2008·山东文科综合)29.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3)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

(4)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分)

29.(3)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4)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008·江苏地理)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2008·江苏地理)13.《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08·江苏地理)27.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2分)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3分)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8分)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27.(13分)(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一)

博文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