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昵称21189171 2015-06-28

(2008·江苏地理)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2分)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2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6分)

29.(14分)(1)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形(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4)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008·广东地理)2.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 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 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 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 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2008·广东地理)13.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2008·广东地理)18. 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 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 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 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 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2008·广东地理)19. 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

A. 昆明             B. 兰州            C. 拉萨            D. 呼和浩特

(2008·广东地理)20. 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西北草原退化                        B. 东北草原土壤酸化

C. 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2008·广东地理)23. 图6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状况是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A. 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东南部  B. 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C. 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D. 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2008·广东地理)32.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

资料一:见图14资料二:见图15  资料三:见图16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2分)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 “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3分)

A.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4分)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2分)

(2008·广东地理)33. 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7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资料二:见表1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材料三:见图18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_____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为主。(2分)

(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    ,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的合理开发利用。(4分)

(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1和图18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3分) A. 起始            B. 加速            C. 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33.(满分1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区域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1)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雨)(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2008·广东地理)34.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21分)

资料一:见图19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资料二:见图20

 

资料三:见图21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资料四:见表2 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6分)A. 自然条件优越   B. 市场潜力大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

34.(满分21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2008·上海地理) (三)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7.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8.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9.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2008·上海地理) (十二)分析有关武汉城市圈的图表资料,回答问题。(20分)

2007年12月14日,以武汉为核心、以100千米为半径的武汉城市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改革实验区。 

38.武汉城市圈位于____平原,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____在武汉汇合。在城市圈内有两条南北铁路大动脉,分别是京广线与____线。

39.表l数据显示,农业比重最大的城市是____市。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的是黄石市,该地附近的____矿资源较为丰富,钢铁等工业发展基础较好;圈内城市主要工业部门中最普遍的是____工业,这与该城市圈位于我国重要的_____基地有关。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40.读表2,对黄冈与黄石两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对比评价。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41.经济地理统计中,通常用E值表示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度(见表3),并将E值转换为等级值C,以便用图解直观表示不同城市的经济联系等级。城市经济联系度E与城市经济联系等级值C的转换公式如下: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根据表3中仙桃与武汉的雅,计算两市的经济联系等级值C为____,并根据下页图2中的图例,在两市间画出相应的线段。

 42.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度E值与诸要素的数量关系为:其中,Pi、Pj代表i、j两城市的非农业人口,Di、Dj代表i、j两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r为两城市实际最短交通距离。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根据这一公式,可知经济联系度与城市的______成正比,与______成反比。

43.图2可示:武汉与周围八个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为,从武汉—孝感一线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城市联系等级呈____的趋势;武汉以外的八个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表现为,东部三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级为“较弱”与____,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级为____。

44.结合本题的图表资料,提出你对加强武汉城市圈内部联系的建议。

(十二)(本题20分) 38、江汉(长江中下游);汉江;京九      39、黄冈;铁;纺织;商品棉40、黄冈的城市发展能力比黄石强,黄石的经济整体水平比黄冈强,黄冈的市场化程度比黄石强 41、218 2008高考真题知识点汇编(4)中国地理(二)   

用实线在仙桃和武汉间画出较弱等级连线 42、非农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城市间距离的平方 43、逐渐下降;强;弱 44、为加强武汉城市圈联系、推进相关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要提高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同时,在保持原有第二产业传统工业部门优势外,需要注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GDP;另外需要注意避免城市产业雷同化,发挥互补优势;加快城市间高速路网建设,加强城市间的经济交往

博文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