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会轻易选择放弃?| 我的故事

 昵称22998329 2015-06-29

“社会学了没”——社会人自己的公社。传播社会常识,分享社会学点滴,发出社会人自己的声音。微信号:socialor


每周六 #听你的问题,讲我的故事# 。现在是第五十期。回复数字3可以查看往期精华内容,分别是《读研到底能不能提升自己,为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女生找工作只能妥协了吗?!》、《怎么能学好SPSS?》、《忍受不了一个人的缺点,怎么办?》、《遇到不喜欢但适合的相亲对象怎么办?》、《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开?》、为什么我会那么忙?》、《异地恋没有话聊了,咋办?》




第五十期的问题


听 跪下了 的问题:为什么会轻易选择放弃?

我发现我自己是个容易放弃的人,学弹钢琴,弹了短时间就不想学了,又想学吉他;在A公司做着HR工作没几个月,又想跳槽到B工作做客户经理工作。。。感情也是一样,只要有感觉不爽,就想放弃。你说我该咋办呢?

Aron 的故事

容易放弃,没有恒心,不能长时间的坚持一件事,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像许许多多的文章里写到,减肥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不需要节食,不需要猛灌减肥茶,每天早上去跑步,坚持多少多少天,胖丫头就能变成女神;每周读一两本书,坚持下来,就能出书了;每天背诵英语单词,日积月累,雅思托福都是so easy······

题主提到的容易放弃的问题,我从人格的角度解释分析一下。不一定符合题主的情况,因为题主也木有清楚的阐述自己的问题。供参考。

首先,借鉴一种人格理论——大五人格理论,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该理论认为,人格有五种模型,分别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这五种人格也反映了行为模式。如下图: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提出所反映的容易放弃的问题可以从尽责性上来分析。尽责性反映个体自我控制的程度以及推迟需求满足的能力,包含六个子维度:能力,条理性,责任感,追求成就,自律,审慎。所以尽责性高(即高C)的人,有恒心,不容易放弃;相反,尽责性低的人(即低C),由于缺乏恒心、责任心、耐心、自律,就容易放弃,较冲动。

具体你是哪种人格特质,可以复制链接进行测试:http://www./bigfive/index.asp?language=cn

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故事和上面的理论,对题主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有帮助。

1、不是所有的人都追求那样有成就感。

成就感高的人努力工作以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勤奋、有目标、有生活方向感。成就感低的人懒散,甚至可能懒惰,他们没有追求成功的动力,缺乏抱负,可能看起来毫无目标,但他们常常对自己低水平的成就感到非常满意。就像律政剧中,一样年龄的人,有大律师们唇枪舌剑,一来一回中,杀人于无形,也有律所小小助理端茶倒水学法狗。所以当同样遇到困难时,成就感强的人做好准备,快刀斩乱麻,克服困难,走向另一个高峰;成就感低的人会认为,这样的生活已经可以了,何必要再辛苦付出,这样就容易遇困难就放弃。

2、感性、随意——就是管不住自己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自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在弗洛伊德看来,我们的成长也是在处理这三个“我”之间关系中进行的,这是一个力量博弈的过程。当本我足够强大时,也就是尽责性中“自我克制”变小时,就会难以克制自己,更多随兴而来。

夫妻两个可以白头偕老,绝不是仅仅依靠感觉来生活。这里面也需要考虑尽责性这一因素。在衡量了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审慎地考虑后,才懂得如何取舍。所以,不能所有的行为都随着性子来,由着感情来,这个时候需要你的理智去考虑哪种行为对你最有利,这个女孩是我想要共度一生的女孩吗。放弃有时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它的性价比有时并不合算。

小了的故事

昨天,看了自己同事写的一篇日志,有点伤感,谁说不是呢?工作不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么?

从进入科室开始接项目的兴奋,到工作大半年后的天天焦头烂额,其中的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懂。看着身边一个个同时期进来的战友陆陆续续的离开,心中的失落感和孤独感顿时如同出了牢笼的魔鬼,张牙舞爪撕裂着肺腑。

我不懂他们的离去。有战友说:我离开,是因为觉得这个工作太无聊,太清闲,没有意义;有战友说:我离开,是因为这里的工资太低,养活不起自己;有战友说:我离开,是因为这里的工作压力太大,承受不起;有战友说:我离开,是因为这工作不是我喜欢的,我要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看到这些离开的理由,我有些难过。以为自己离开真的是因为工作没有意义,工资太低,工作压力太大,自己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其实,究根底,是还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一个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会把任何环境变成学习的场所,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会把所有遇到的、听到的人当成老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会把所有遇到的困难变成挑战,一个一个去攻破;会把不喜欢的工作,努力变成喜欢的。最终,他得到了提升,也成了成功的人。

往往,某一件事,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并为之付出全部的心血的时候,不管这个过程是如何的痛苦,都是我们最珍惜的,也是最快乐的源头。那么,工作会是我们生存的手段还是快乐的源头呢?

下一期(第五十一期)的问题:

听 桶装面 的问题该用怎样的心情去做公益或志愿服务?


在做公益和志愿服务的时候,一方面,我觉得做公益或志愿服务对自己、对服务对象都很有意义,既升华了自我,又能帮助他们;另一方面,我又感觉无能为力,觉得自己根本帮不到他们什么,并且在与他们接触的时候内心深深感到不适应。同情心、满足感、无力感等等感情纠缠在一起,我到底该用怎样的心情去做公益或志愿服务?



如果你曾经也有同样的问题或困惑或者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说法,请讲自己的故事或想法来回应她,故事请限制在1600字以内,请发邮件至socialor@126.com,标题约定为“听你的问题,说我的故事”。截止时间(425日),回复即可获得赠书和各路精英交流的机会。


——听你的问题,说我的故事——

每周从社员们提问的问题中,选择一或两个问题公开,如果你曾经也有同样的问题,请讲自己的故事来回应他,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的,我们会把你们的故事发出来。问题不限,可以是学习、观点、工作、爱情、人际关系、创业、营销等方面。对于讲出故事并采用的社员将获得赠书一本,还有跟各路精英交流的机会。

问题收集时间:随时可以

问题公布时间:每周六

故事收集时间:从问题公布到故事公布之间都可以

故事公布时间:每周六

故事请限制在1600字以内,请发邮件至socialor@126.com标题统一为“听你的问题,说我的故事”。


如果觉得咱们推送的文章不错,可以戳一下最底下的推广信息打赏,不花钱,最多花几K流量(*^__^*) ……

社会学了没
微信号:socialor
◤社会学人自己的公社◢
投稿邮箱:socialor@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