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沿着京城河流徒步<从颐和园到动物园>(1)

 日月明书馆 2015-06-29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不爬山了就喜欢徒步,经常在公园里走圈有时候感觉枯燥,郊区访古距离远花费时间过多,我突然萌发了顺着北京城区河流徒步的想法。北京本是多水之地。远古时期,京城曾是一片汪洋。而今天北京的诸多地名也都与水有关。如沙滩、玉泉营、骑河楼、船板胡同等等。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第一次行走京城河流选在了颐和园公园到北京动物园一段。从颐和园公园出发到达北京动物园全程14公里,一路上走在河边的林荫小道上,即躲避了汽车尾气的污染,又躲避了夏季的骄阳似火,北京城区河流一般都经过了整修,风景还算不错,沿途还有不少古迹可寻,真是一劳多得的好事。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颐和园公园前的牌楼,从这里开始计算徒步行走的距离。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最近不简单空气质量一直不错,拍颐和园佛香阁图片通透度很好。
    佛香阁耸立于万寿山前山正中,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建筑,阁高41米,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用巨石垒起114级台阶。佛香阁起于山腰,居高临下,体宽量大,气势宏伟,是颐和园的中心建筑,也是颐和园的标志。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端庄宏伟的阁式建筑吏能体现泱泱皇室风范,为后世留下了一座园林建筑精品。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比卢沟桥的狮子还多59个。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廓如亭建于乾隆时期,俗称八方亭。称占地140余平方米,亭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亭顶采用重檐攒尖的形式,造型舒展而稳重。此亭是北京所有亭中最大者,同时也居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之冠。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这可不是西堤的玉带桥,而是在北京南如意门内的绣漪桥,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交界处。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经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绣漪桥建成高拱形单孔桥,北京人习惯称它为“罗锅桥”。绣漪桥建造于1750年,是连接东堤与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颐和园公园南如意门,我从这里走出颐和园公园,沿着京密引水渠往南。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走出颐和园公园遇到的第一座拱形石桥,这是一座步行桥。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出颐和园公园南门遇到的码头栓缆绳的石柱,看样子还是古迹呢。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第一座公路桥相对较小。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看着这干净整洁的河岸,汉白玉的栏杆和清澈的河水,很难想象这条引水渠可以溯源到元朝。今天的京密引水渠的奠基之人是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
    京密引水渠是一条位于中国北京市境内的引水渠,全长112.7千米,始建于1960年,一期工程于1961年建设完成,二期工程则在1966年完工,其工程总目标为引密云水库拦蓄的潮白河河水进入北京市区。京密引水渠是北京市最主要的供水线路,所以有"北京市民日常饮用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通过京密引水渠输送"这样的说法。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京密引水渠岸边很干净,河水中也没有垃圾污物,原来与这些环卫工人的辛苦劳动分不开的。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第二座桥,回家查地图这是北京四环路上的火器营公路桥。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为了方便群众往来修建的步行桥。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这一段京密引水渠经过整修现在可以游船通行,从北京展览馆,北京动物园,玉渊潭公园等很多地方都有上船的码头,很多去颐和园公园游玩的游客从沿途的码头上船,在颐和园公园南如意门下船进入颐和园公园!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河岸对面的燕莎友谊商城。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长春桥,东接三环路的苏州桥,西接远大路,燕莎友谊商城就在附近。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当时人们为了方便渡河在此架起了一座木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附近的蓝靛厂成为外火器营(彼时还有内火器营设在城内)的营地,长春桥被重建为石桥。因两岸绿柳成荫,春意盎然,故取名“长春桥”。1966年,在京密引水渠二期工程建设中,改石桥为钢筋水泥结构。而到了2005年,为适应立体交通发展,长春桥成了立交桥。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今天走的一段京密引水渠前身也是南长河,属于通惠河漕运水源河道。1966年以前南长河从颐和园南如意门开始直至护城河,全长10.8公里。,1966年开挖京密引水渠时使用了这一段河道。 
《沿着京城河流徒步(1)--14公里从颐和园到动物园(上)》【原创】 - 银杏树林 - 银杏树林的博客

    这是河道岔口,从这里京密引水渠主河道继续往南,往东属于南长河河道。南长河往东流经万寿寺,紫竹院公园,北京动物园,北京展览馆,继续往前直通什刹海。(下集介绍南长河徒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