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心灵不再孤独,才是最好的救助

 海潮轩 2015-06-29

      “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留下一纸遗书,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6月9日晚在家中服农药身亡。警方调查发现,孩子家中尚有3000多元的低保存折、1000多斤玉米和几十斤腊肉。显然,生命的陨落不是因为日子的难过。妈妈跟人跑了,父亲在外打工,同村姥姥姥爷几乎不探望。这样的境遇让爱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位。然而,没有爱怎么坚强,那个最大才13岁的肩膀,要怎样才能扛起生活的大梁?!

      留守儿童到底需要什么?这应该不是仅靠物质就可解决的问题。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走出精神上的困境,或许才是能让他们“茁壮”的良方,让心灵不再孤独,或许才是最好的救助。

      曾有媒体统计,以总数6102.55万推算,全国有921万留守儿童一年都没见过父母,1519万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联系次数等于或少于3至4次。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河南、安徽、湖南、江西、重庆、贵州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中12个县(市区)进行调研:留守儿童心理上负面情绪重,女童尤其自卑。

      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让父母背井离乡,让儿童留守,但爱不可缺席。也许是来回几次的探望,也许是几天一次的电话谈心,也许是每个生日时的惊喜。世界上再也没有一种力量大于来自家庭的温暖,再也没有一把钥匙能胜过心灵上的沟通。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呼唤更多的公益项目落地,更多的社会组织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昌平南郝庄村学龄前的留守、流动儿童达400多名,小学外来学生600余人。日前,由全国妇联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推出的公益项目——“儿童快乐家园”落户于此。作为全市首家“儿童快乐家园”,这里配置有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读物3000多册和20种共计100多套文体用品,以及音像制品、数码钢琴、电脑等设备。志愿者们还将在这里定期为村里的学龄前留守、流动儿童开展文化活动,为他们扫去孤独的阴霾。这个做法值得推广和学习。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让快乐属于童年,这一切的救助都要从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开始。

      文/ 王淑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